陳景鮮 盧超 張耀廣
摘要:PBL教學法在高中生物課程中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本文從課前準備、課堂實施和課后反思三個方面討論了PBL教學法在高中生物課程中的應用,將為高中生物教學課程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PBL教學法;高中生物;應用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是一種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以問題為基礎,教師通過創設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學生通過課下查資料、課堂小組討論等方式探究問題[1],在這過程中學到隱含在問題后面的知識,從而達到學生主動去學習的目的。
一、課前準備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PBL教學法對教師知識儲備的深度和廣度,以及教師處理生成性事件的靈活性和知識組織的系統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2]。“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因此上好一節課,課前準備顯得尤為重要。PBL教學法打破傳統古老的緊靠一套教材、一套教參和一套課件走天下的教學模式[2],需要教師在課前的準備階段,精心的研讀教材、研讀大綱和研讀學生,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理解力水平和現實條件等,準備相關的高質量問題。設計的問題,難易程度要適中,是那種“跳一跳,可以夠得著”的問題,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3],并增加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時問題設計需要符和科學性原則,因教學方法是服務于教學的,所以應該以教材為導向,把學生往對應的學科里吸引;設計問題時,從生活的角度出發,讓學生所學在生活中有所體現,進而吸引學生的興趣,增加學習的熱情[4]。適當的準備些教具,可以更大程度的抓住學生的眼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節所學。
二、課堂實施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課備的好不好,需要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來檢驗。PBL教學法提倡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課前老師提出準備的問題,學生前期查過資料后,在課堂上讓學生們分組討論,積極參與其中,進行組內討論和組間質疑,而老師則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教師需要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關注著學生們的狀態,主導者學生討論的大致方向,以免偏離正確的軌道。這種教學方法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授課模式,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通過學生之間的爭辯、討論,有利于學生知識框架的構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與此同時,PBL教學法增加了教師的備課負擔,對老師的知識整合能力和課堂把控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這將會推動教師素質能力的提升,同時PBL教學法順應新課改的理念和要求,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在使用PBL教學法講解《伴性遺傳》章節時,老師以算卦的形式引入外耳道多毛癥,吸引學生的興趣,進而引出問題,為什么算命先生會如此的神奇,可以算出來外耳道有毛的先生,家里爸爸的外耳道同樣也有毛。留出課下問題,人類紅綠色盲會不會也是這樣?讓學生查資料,通過小組討論人類紅綠色盲的資料分析和遺傳圖解,讓每個組在課堂上進行總結發言。每組在總結發言的過程中,老師適時進行引導,面對錯誤答案時適當給予積極的肯定,層層剖析潛在問題,幫助學生糾正錯誤,鼓勵學生再接再厲;正確的答案,要及時給予表揚。引導學生得出人類紅綠色盲的遺傳方式。課堂的結束并不意味著教學的結束,老師需要布置有針對性的理論習題,及時鞏固課堂所學。
三、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是教師行為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反思不僅可以促進教師的業務能力提升,也順應教育改革的發展[5]。教師在教學后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反思,考慮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對這些問題仔細的推敲,思考問題出現的原因,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從而做到查漏補缺和精益求精,更好地打磨 PBL 教學法。在課程組中對PBL 教學法的課堂設計進行相互交流和討論,進而在以后的教學中進行優化。
四、總結
PBL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在高中生物中的應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伴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PBL教學法彰顯出特有的優點,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和學習興趣的培養,提高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真正實現學生主體性地位,實現從知識傳授到能力培養的過渡,有利于學生生物學學科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孫錦,李夢梅,李亞軍,宋曉紅.PBL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減數分裂”新授課為例[J].中學生物學,2015,31(12):33-34
[2]付紅祥. PBL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A]. .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六卷)[C].:十三五規劃科研管理辦公室,2018:2
[3]陳治民.高中生物教學中PBL教學法應用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156
[4]謝麗芬.高中生物自制軟磁板教具的開發與制作[J].中學生物學,2018,34(05):26-28
[5]任俊琴. 教師課后反思行為評價指標體系建構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陳景鮮(1991-),女,河南新鄉人,碩士,研究方向:細胞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