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雪
素質教育背景下,德育和知識教育同樣重要,要想有效開展德育工作,要求教師能夠樹立科學的德育理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教育早期促進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本研究中,筆者將立足于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分析開展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立足現實生活,促進德育觀念更新
為切實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在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現實生活,促進德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在德育活動設計中融入小學生的生活經歷。想要實現這樣的德育效果,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就應該注意密切關注學生的動態變化,主動關心和了解學生,以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情況作為制定德育計劃的依據,促進小學生知行統一。
例如:定期開展優秀少先隊員升旗活動,制作德育專題板報,組織衛生打掃;在節假日組織專題活動,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使學生樹立主動節約糧食和參與環保的意識。
尊重學生成長規律,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
小學生年齡層次較低,針對心理和生理都發展不成熟的小學生實施德育時,要求教師可以遵循小學生成長和發展規律來開展教學活動,合理設計德育目標。在具體的德育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依照既定教學需求,循序漸進地滲透德育目標,讓小學生可以切實認識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而主動參與德育活動,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過程中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認清在這樣的教學內容的影響下應該具體樹立起怎樣的道德觀念和思想意識,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如,要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感,我們就可以結合學校周圍的垃圾歸類狀況,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使小學生養成承擔公共社會責任的意識。
利用互聯網平臺,創新德育工作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小學德育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我們除了要積極應對互聯網為德育工作帶來的挑戰,也要積極利用互聯網優勢來搭建互聯網平臺,促進德育工作質量的不斷提升。
例如,在小學學校教育活動中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就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來擴展德育平臺。在公眾號上,學校可以發布一些具有德育價值的文章或者新聞等,也可以將學校組織的德育主題活動進行播報,為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提供了解學校德育工作的契機,并將德育滲透在家庭教育和社會領域中,促進德育途徑的擴展。此外,學校可以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建立專門的德育網站。一方面,可以在網站上布置一些具有德育價值的素材,如《中華德育故事》的動畫、《弟子規》《三字經》的配圖及講解、學生撰寫的德育主題征文等,并將學校的德育網站鏈接放入其中,為學生及家長的瀏覽提供方便。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和家長通過網絡平臺提出自己對學校德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完善發展。
創設情境,實現德育內化
要想將德育目標融合在學校教育活動中,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德育內容和目標,促進德育內化,完成知行統一。但是小學生尚處于思維發展的初級階段,他們的理解能力有限,對于抽象的德育缺乏具體理解。為解決這一問題,小學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德育目標,完成針對性的情境創設,促進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提升。
比如,在教學《因數和倍數》中的完美數時,教師可以列舉大量的完美數,且從上到下地呈現,給學生們強烈的視覺沖擊,并結合一代又一代數學家們用畢生精力研究出來的講述,這樣一來,無形中給學生們滲透了數學的奧秘、數學的美,激發了他們對數學的熱愛和精神,使學生能夠傳承這些德育目標。
積極關注學困生,提升德育的針對性
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學困生是開展德育工作的主要對象,為兼顧德育的針對性和全面性,教師既要實施全面的德育,也要積極關注學困生。如,班級中,有的學生家庭環境比較特殊,有的學生生于單親家庭或者和隔輩親屬生活在一起,產生了依賴、孤僻以及自卑等心理問題,這些負面情緒對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造成了消極影響,這些學困生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難度。但是在實際的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很多教師對學困生采取的處理方法比較消極,多是找家長或者讓其進行反省,忽視了這些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將學生出現的問題歸納為思想道德問題,這樣的教育理念會嚴重挫傷小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影響小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因此,開展小學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全面看待學困生的日常表現,通過對學生的動態關注以及建立溝通關系來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結語
綜上,進行新時期小學德育工作有效策略的研究是必要的。為促進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得到提升,當前的小學德育工作需要深化改革,從而促進德育和學生現實生活的融合,逐步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本研究中,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和當前的德育形勢,分析了提升小學德育工作質量的有效途徑,希望能夠為小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