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并就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殘疾人社會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文章基于新時代我國殘疾人社會保障的分析,指出殘疾人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的一些對策。
關鍵詞:新時代;殘疾人;社會保障
[中圖分類號]C913.69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堅強思想保證,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思想武器。我國進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對殘疾人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明確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這是新時代做好殘疾人工作的思想武器、基本遵循和強大動力。
1我國殘疾人社會保障面臨的挑戰
1.1殘疾人社會保障供需矛盾突出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變化,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目前有8000多萬殘疾人口,殘疾人作為特殊人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同樣具有美好生活的需要,但是面向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存在嚴重不足:一是過低的保障水平遠不能滿足殘疾人的生活與保障要求。殘疾人由于就業困難,導致收入低,同時對輔助器械、康復服務等方面存在較大需求,但是殘疾人社會保障標準低、難以滿足需求。二是殘疾人參加社會保險的狀況不理想。據2016年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止2016年,城鄉殘疾居民參加城鄉社會養老保險人數是2370.6萬,參保率79.0%;其中482.1萬是60歲以下的重度殘疾人,農村殘疾人家庭的經濟條件較差,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時,絕大部分農村殘疾人選擇最低檔投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對象針對的是全體農民,但沒有考慮到殘疾人的特殊需求,出現了醫藥費實際報銷少的現象。
1.2殘疾人社會保障城鄉差距過大
由于我國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城市殘疾人社會保障明顯優于農村。目前我國70%的殘疾人生活在農村,1230萬農村殘疾人沒有擺脫貧困,260萬城鎮殘疾人生活十分困難。截止2015年年底,農村殘疾人低保標準是每人每月255元,城市殘疾人低保平均標準是每人每月439元。城鎮殘疾人口中,有275萬人享受到當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占城鎮殘疾人口總數的13.28%;而農村殘疾人口中,有319萬人享受到當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僅占農村殘疾人口總數的 5.12%。由此可見,城鄉存在的過大差距,不利于保障困難殘疾人的合法權益,阻礙了社會的公平與發展。
2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的對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突出強調在民生方面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殘疾人社會保障作為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完善必將推動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促進殘疾人平等、參與和共享發展目標的實現。當前,針對殘疾人社會保障方面存在的問題,應做好以下工作。
2.1積極調動國家力量,緩解殘疾人社會保障供需矛盾
首先從國家層面來看,社會保障是國家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路徑。對弱勢群體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是黨和政府的基本責任。因此,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有效運行都離不開政府的主導作用,更離不開政府強大的財政支持。一方面,應該明確政府對殘疾人社會保障的主體責任。加快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所處的宏觀制度體系調整,加快配套制度建設,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與全民社會保障制度整合。另一方面,財政支持是建設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的先決性條件,投入相應的財政資金支持各項殘疾人福利事業的發展,為殘疾人社會保障事業提供公共財政支撐,才能更好地推動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發展。其次要大力發展殘疾人社會保險事業。城鎮殘疾人社會保障政策在落實的過程中,要努力擴大殘疾人養老保險補貼試點范圍,將失業的殘疾職工納入到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中;在農村要積極幫助農村殘疾人加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費由政府代繳或減免貧困殘疾人個人繳費部分,并提高報銷比例,將白內障復明手術、貧困精神病人免費服藥等殘疾人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合作醫療報銷和救助范圍,提高農村殘疾人抵御重大疾病風險的能力。
2.2統籌城鄉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縮小城鄉差距
我國進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黨的“十九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對殘疾人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明確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這是新時代做好殘疾人社會保障工作的思想武器、基本遵循和強大動力。我國農村貧困殘疾人往往生活在一種無助、無奈的生活環境中,農村殘疾人家庭承受力上的極端脆弱性,使他們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對最低生活保障的需求更為迫切。要把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作為殘疾人社會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政府在社會保障政策上應給農村殘疾人以適當的傾斜,特別是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上要優先重點考慮貧困殘疾人,因地制宜、分類推進,逐步建立農村殘疾人社會救助體系,保障農村殘疾人的基本生活。另外,在最低生活保障的基礎上,應針對有需要的農村殘疾人實施福利性的特殊教育和技能培訓,使殘疾人勞動就業政策得到全面貫徹落實,促進農村殘疾人能順利就業,使其實現與健康勞動者一樣的各項社會保險權益。在城市,在現有的社會保障制度之外,還應進一步建立殘疾人福利津貼制度,使現有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內容更加充實與完善。積極鼓勵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參加社會保險,擴大其參加社會保險的范圍,為其提供適度的社會保險津貼,補助標準可按殘疾等級劃分。
參考文獻
[1]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鄭功成.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報告(2017)[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張海迪.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當代視角[J].殘疾人研究,2016(06).
作者簡介
郭陽偉(1992.09—),男,漢,河南周口人,碩士,江蘇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