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瓊 史冬娜
[摘要]“云課堂”以龐大的資源庫為后盾,將學習資源、學習平臺、學習終端、學習服務和學習網絡進行有效整合,在日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打造出來的高效課堂。用云技術服務于課堂教學,已有一些國家走在前列,現在在我國也有部分學校試行起來,這些學校已經成功打造“云校園”“云課堂”的學習環境,實現了師生學習無邊界,課堂也不再局限于教室這方寸之地。
[關鍵詞]云課堂;信息技術;云技術;互聯網
當我們還在使用著計算機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結合產生的數字化多媒體教學時,一種全新的“云課堂”技術悄悄走來,它又一次改變了我們的教學方式。這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幾乎涵蓋了教學的各個方面。
一、什么是“云課堂”
“云課堂”這一概念起源于互聯網的云技術、云存儲、云管理等概念。“云”是互聯網的一種比喻的說法,用來形容互聯網上龐大到近乎無限的資源庫。“云課堂”在日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打造出高效課堂,已經有一些國家用云技術服務于課堂教學。現在我國也有部分學校試行起來,比如重慶合川的久長街小學、合川巴蜀小學等。這些學校已經成功打造“云校園”“云課堂”的學習環境,課堂不再局限于教室這方寸之地。
二、“云課堂”的主要特點
“高效、互動、開放、個性化”是云課堂的主要特點。“云課堂”的實施,需要軟件和硬件條件的支撐。硬件主要指學校硬件設備的購買投入和來自學生家庭的客戶端的支持,現在也有很多地方實現了城域網、校校通、班班通等。軟件則是教師隊伍教學思想模式的轉變和應用云技術的能力。
三、“云課堂”的主要形式和影響
“云課堂”主要有網絡教室、電子書包和移動課堂三種表現形式。
1.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第一,充分凸顯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在“云課堂”一對一的教學環節中,學生可以通過自主選擇學習資源進行學習;課前的時候,可以通過網絡、電子資源包等工具搜尋學習資料;課后的時候,可以通過游戲鞏固所學知識。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當堂測評了解自己學習的不足,及時查漏補缺,也能通過“學習資源”和“微課”反復進行學習,使學習更扎實有效,還能通過游戲有興趣地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從心里想學和被動參與到學習中,會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云課堂”的出現,猶如一縷春風,喚醒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真正實現了“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
第二,走向以“學習所需”為主的合作學習。“云課堂”模式下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習所需”而形成的合作學習。學生在“云課堂”下的合作學習,可以通過優課平臺自主組合課前討論小組,也可以根據學習興趣,在課堂上隨機自主形成小組。比如,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課中體驗送別文化時,學生在準備過程中因為興趣點相同,所以探究點呈現出層層遞進的狀態,學生在展演的過程中也體現出了豐富多彩和各具特色。學生可以使用客戶端獲取互聯網學習資源,與教師溝通交流、記錄學習進度和學習成果等;教師使用主機進行資源和信息的傳遞,如微課資源、傳送課件、作業收集與批改等。從教師教學的角度,我們借助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將原來枯燥的課程資源變得形象、直觀和生動,課堂更加具有吸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授方法以后,學生可以自主借助互聯網進行自學,同時,教師借助學習軟件可以很容易就掌握了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習進度,使課堂更便捷、更高效,教師更省力、省心。從學生學的角度看,課堂變得更有趣、更具吸引力,利用網絡資源輔助學習,既提升了學習的效率,又提升了自學的能力,更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樂趣。
2.對教學模式的影響
第一,語文學科“學研練”教學模式。這是以“導學案”作為載體,突出學生合作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也是我校目前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其主要方式是教師通過“互聯課堂”分發課前學習任務單,學生通過自學、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并在“互聯平臺”中提出疑問,再通過全班群學解決疑難,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第二,數學學科教學模式。一是“分層教學——翻轉式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方式是通過教師在課前將學習中的重難點制作成“微課”,學生在課堂里通過反復觀看獲取知識,再輔以習題加以鞏固提升。二是“挑戰闖關”教學模式。主要方式是通過教師課前設計不同“星級”的數學練習題,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水平自主選擇不同星級的習題,借助“互聯系統”實現當堂測評的功能。
四、“云課堂”在教學中的應用
1.“云課堂”——分解難點,自主學習
“云課堂”所要體現的理念是:以學生為根本服務對象,以學習任務為目標,以協作學習為主要形式,以共享資源為依托,構建個性化的學習環境來服務于教學工作。這種情況下,學生進行的是“預習——練習——反饋”的自主學習。學生的學習時間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酌情進行,也可以自己把握學習進度和內容。通過自主、自由、自定步調的課前預習,學生對新課內容已經有了初步了解,教學難度相對降低。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云學習”的預習作用有效地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也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2.“云評價”——關注學習數據,記錄成長軌跡
可以通過使用“大數據”來完成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態度的評價。學生在“云”端學習時,他們的每個學習行為都會形成自己的數據。通過分析,不管是個人作品作業、日志,還是論壇帖子,都清晰地記錄了學生的興趣、學習狀態和合作能力等,這些都是教學評價的有力依據。在云平臺中的留言版、聊天室等各類模塊中的評價、回復也是一筆數據。對于教師來說,及時地關注相關數據,對于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激勵創新和糾正偏頗也具有很強大的作用。
3.電子書包——云技術與教學的完美結合
教師在網上發布學習的內容,包括視頻、課件和疑難問題解讀等,學生則在人機互動過程中解決問題。在此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講的內容會減少許多,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大了。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布置分層作業,并通過網絡了解每個學生的解題時間和答題狀況等。
4.錯題——錯誤變成資源
課堂是學生犯錯誤的地方,失敗是美麗的,錯誤是精彩的,關鍵是如何把失敗變成前進的動力,讓錯誤成為戰勝困難的資源。這就需要學生把做過的錯題記錄下來,形成錯題本,讓學生在失敗中汲取教訓,從錯題糾正中走向進步,錯題本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傳統的手工抄錄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相對效率較低。電子書包錯題本清楚記錄了每個學生的錯題情況和每道題整個班級學生的正確率,這大大減少了學生抄錄所耗費的精力,能夠把時間投入到更深入的學習中,提高了學習效率和時間利用率。
5.“雙課堂”——云課堂與現實課堂相結合
“雙課堂”就是基于網絡云系統的“云課堂”和“現實課堂”結合。“雙課堂”環境下,教師要對海量信息資源進行適度的指導,防止出現多余資源沖淡學習主題的現象;要尋找“云課堂”與“現實課堂”相結合的最佳方式,防止出現過分依賴信息技術的極端現象出現。教師要針對常見的、重難點問題進行點撥和講解。
“云課堂”在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云課堂”與“現實課堂”相結合方面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誰發現并解決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就可成為新一輪教育改革的領航者。
參考文獻:
[1]王繼新,施楓,吳秀圓.“互聯網+”教學點:新城鎮化進程中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6,(01).
[2]張巍,單志亮,符慶偉.互聯網熱點資源下載機制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5,(24).
[3]謝玲玲.交互式視頻會議在美國中小學的運用[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5,(10).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