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賀
[摘要]普通高中美術課程側重于美術欣賞與鑒賞能力的培養,而中職美術教學更多地側重于美術專業技能的學習。因此,在處理教材時,應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注重學生的基本知識技能及審美情感的有機統一,著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的身邊事物和原有的經驗出發,積極采用直觀導入、理論聯系實際、直觀演示、強化訓練、心理聯想等教學手段,不斷探索提高學生學習色彩基礎的有效方法,提升學生對色彩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通過動手實踐,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完成色彩基礎的學習內容。
[關鍵詞]直觀導入;學習興趣;強化訓練;心理聯想
我們身處一個充滿色彩的世界,無論走在哪里、看到什么,色彩都會以獨特的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色彩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色彩具有豐富的視覺表現力,能夠給人以想象的空間,是造型藝術最基本的表現語言和重要的審美要素。盡管我們的眼睛能夠直觀的分辨出各種各樣的色彩,但是想要對色彩有更深的認識,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系統的訓練。在中職美術教學中,要通過色彩基礎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色彩觀察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認識色彩和運用色彩,最后達到比較熟練地運用色彩去表現物體基本形態的目的。
一、了解教材,在備課中不斷豐富教學內容
除了備好教材以外,更重要的是備好學生和教學過程,要根據每一節課的具體特點設計教學方法。為了能上好《色彩的知覺與感覺》一課,課前教師可要求學生留意我們生活的環境及每天帶給我們的感覺。在備課過程中,制作多媒體課件,引入能表現色彩知覺與感覺的圖片,包括世界各地著名景色、校園景色、四季景色、冷暖色和能表現酸甜苦辣等色彩味覺的一些圖片作為素材,進行文字注解。在幻燈片里加入了四季的顏色示例圖片,作為學生課堂實踐練習的參考,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知識。
二、認真思考,設計引人入勝的課前導入
課前導入語直接關系到一節課的成敗。如果教師在上課時缺乏激情,學生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語的設計應該一開始就盡可能地引人入勝,把學生牢牢吸引住。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好導入語。比如上課伊始,首先出示帶有圖片內容的課件,然后問學生這些圖片中哪些顏色感覺暖,哪些顏色感覺冷?這些顏色會讓你聯想到什么?將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本課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想要學好色彩知識,就要對色彩原理有正確的認識與理解,首先從色彩的產生和科學性上正確理解光與色的關系,光是產生色彩的原因,色是被光感覺的結果。
在這部分知識內容學習過程中,肯定會有一部分學生很難理解光與色的關系,教師可以列舉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小例子,制作幻燈片讓學生觀察并思考。例如:一個紅色的蘋果,它因為吸收了光的其它色彩因素而只反射出蘋果本身固有的顏色,我們才能切實感知到蘋果的存在,而且它因為光的影響,在清晨、正午和夜晚不同的時間階段,色彩會有很大的差別:正午的時候蘋果的顏色會顯得格外鮮艷,夜晚則很難看清蘋果的顏色。通過觀察和聯想實際生活經驗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便很容易理解光與色的關系。
再如,在課件中給學生播放學校的四季風光圖片進行導入,學生顯得很興奮,好多學生都小聲地說:這是我們學校嗎?好美!再播放一些表現世界各地自然風光的照片。看完之后我問學生:我們生活在什么樣的世界?生存環境又是怎樣的?請同學們形容一下。學生用五顏六色、五彩繽紛、色彩斑斕等詞語說出了我們的世界充滿了色彩。我簡單進行總結:色彩無處不在,色彩使我們的生活更有生機和活力。但如果世界上沒有了色彩又會怎樣呢?著名的色彩大師伊頓曾這樣說過:“色彩就是生命,因為沒有色彩的世界在我們看來象死的一般!”當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出示課件回顧三原色、三間色、色彩對比等內容。
四、直觀演示,掌握色彩調配方法
在學習《色彩的分類》時,大部分學生不能夠完全理解原色、間色和復色的關系,以往我用幻燈片作演示,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后來我在備課中準備了一些透明塑料杯和水粉顏料,上課時將三原色原料玫紅、檸檬黃、湖藍三種顏料加同量的水稀釋到三個杯里,學生馬上記住了三原色。然后講到間色是由兩個原色混合而成時,用等量的紅色和黃色液體分別倒入透明杯里,得到了橙色;以同樣的方法,紅色和藍色相加得到紫色,黃色和綠色相加得到藍色。這樣用最直觀的方法讓學生記住三間色。對于這部分內容還可以進行拓展學習,如紅色加的多和黃色加的多顏色是不一樣的。那么,以同樣的方法學習復色,將三個原色或者兩個間色混合就可以得成。在演示過后很多學生都躍躍欲試,想自己來試試調顏色,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與學生共同研究探討彼此對色彩的感悟。這時學生感到輕松、有趣了,都會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輕松記住了教學內容。
五、強化訓練,逐步掌握色彩表現技法
色彩三要素包括色彩的明度、純度和色相,是色彩最基本的屬性,為以后能夠更好的學習色彩構成打下基礎,學好這部分內容至關重要。在色彩明度的學習中,學生已經能夠理解色彩明度就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淺程度,能夠對比和區分顏色明度的高低。在充分理解之后可以進入到實踐訓練中。例如,我首先會出示群青這一顏色的漸變色條圖片,然后進行講解;還會選擇明度較低的一種顏色在準備好的紙上進行演示,在紙上畫10格,將顏料調好,然后逐漸加白,到第10格時完全變成白色,以相同方法選擇明度較高的逐漸加黑到最后完全變成黑色,示范后要求所有同學都選擇兩個顏色來做明度的漸變練習。
再如在色彩的對比練習中,讓所有學生都使用同一組圖片來做明度、純度、冷暖和補色的對比練習,強調鮮明、刺激;在色彩調和練習中,用類似顏色進行色彩配合,強調簡潔和單純的美,在這些訓練的過程中,能夠逐漸發現色彩對比和調和,是體現色彩表現力的重要技法。
六、心理聯想,提高學生的色彩表現力和創造力
在教授學生色彩知識和技能時,同樣不能忽略對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想要更好地認識色彩,除了色彩的物理屬性以外,還要了解一些色彩的心里屬性。
授課時,我會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覺來說一說哪些顏色感覺暖,哪些冷?為什么我們會有這種感覺?學生都會積極踴躍地回答,給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在學生回答過后,我總結說:色彩的感覺來源于人們對大自然的印象、啟示、感覺和心理聯想等。如:紅色、橙色、黃色,可以使人聯想到陽光和火焰,產生溫暖、興奮、甜蜜的感覺,所以我們稱這類顏色為暖色;青色、藍色、紫色,使人聯想到大海、月夜、高山,給人以清冷之感,故我們稱這類顏色為冷色。不同的色彩使人們產生不同情緒反射,有的能使人感到鼓舞興奮,有的也可使人感到憂傷消沉。
根據書中色彩的具體聯想與色彩的象征,讓學生區分冷色與暖色,出示冷色和暖色圖片的課件讓學生進行感覺,然后欣賞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照片,讓學生說一說每個季節會帶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并找出每個季節會多用哪些顏色來表現。學生自主發言,我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春天是較暖的,大多用黃、綠等顏色表現,色調是偏暖的;夏天是五彩繽紛的,表現的時候可以用多種顏色來表現生機;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農作物成熟了,可以多用紅、橙、黃等顏色來表現;冬天是很冷的,經常下雪,要表現出冬天的冷可以多用藍、白等顏色。
通過前面一系列對冷暖色、四季色的學習,讓學生根據圖片自己去想象酸、甜、苦、辣,應該怎樣表現。在學生想象的時候,用語言進行啟發:看到綠色的橘子會覺得怎樣?看到牛奶變成了藍色會不會喝?為什么做手術的醫生都穿綠色的衣服?從而引出色彩的味覺如何表現。最后學生通過對顏色的心理聯想,用顏色表現出自己的主觀感覺,在提高學生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同時,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和思維。
總之,在中職學校美術色彩教學中,要適時引導學生尊重客觀對象,更要體現個性感受,讓學生能夠主動細致地觀察生活中的美,最終使他們擁有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安寧.色彩原理與色彩構成[M].杭州: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1999.
[2]鄭鋼.色彩構成藝術[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0.
[3]劉金華.創新教育與美術教育[J].教育科學研究,2000,(05).
[4]史峰.色彩基礎訓練.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6.
[5]朱愛群.讓學生在色彩創造訓練中感悟色彩文化[J].學術教育,2012,(10).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