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濤 常芳 黃杰
摘 要:黨的十九大明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建設目標、主線、布局和八項部署。大學生黨建工作作為高校黨建的組成之一,全方位、多角度地將思想引領和行為實踐進行有效結合對于培養復合型人才目標至關重要。大學生黨員工作站是繼課堂、黨支部、班級和宿舍之外高校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補償性教育基地。通過明確大學生黨員工作站的概念和角色定位,針對目前許多高校面臨的“黨建進公寓”工作流于形式、黨員工作站組織建設薄弱、缺乏系統量化的考核評價標準、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管理等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設對策。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黨員工作站;建設困境;組織創新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6-0133-03
黨的十九大在對新時代黨的建設謀篇布局時,強調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旗幟鮮明講政治”。這既對新時代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又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理論寶庫[1]。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環境日趨復雜多變,以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思想領域出現各種意識形態交鋒,高校的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快高等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意見》,亟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和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在創新高校后勤服務模式的同時要將學生公寓管理從學校的行政管理體系中剝離出來,進而使傳統的班級組織逐漸讓位于公寓(社區化)生活群體組織[2]。全國高校設立黨員工作站興起于南京師范大學[3],之后全國多所高校開始以多種模式、多種角色定位在學生公寓中設立學生黨員工作站。因此,在構建社會化的公寓管理模式和日益弱化的班級制管理形態的今天,如何利用高校學生黨員工作站創新大學生黨建模式成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和日常管理的新課題。
一、大學生黨員工作站的傳統角色定位
要對大學生黨員工作站進行角色定位,必須首先明晰黨員工作站的概念,并理順隸屬關系。第一,黨員工作站不是黨的基層組織,對照《中國共產黨黨章》第三十條規定,黨員工作站的性質并不是基層黨組織,而是各高校立足學生學習、生活、活動場所,為進一步加強學生公寓的黨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而設置的學生黨員工作機構。第二,黨員工作站由學校黨委組織部和學生工作部領導,各項工作的開展則由學院黨委和學生工作領導小組具體指導。第三,黨員工作站和黨支部、學生公寓物業不存在隸屬關系,黨員工作站與黨支部在工作中互相配合、互相輔助,所有黨員既隸屬于黨支部、接受黨支部的領導和管理,又需按照黨員工作站的具體要求為廣大同學服務;(已進行社會化改革的高校)學生公寓按市場化管理模式運行,黨員工作站設置在學生公寓內,與學生公寓管理部門相配合開展工作[4]。
黨員工作站的主要角色定位[5-6]:首先,管理學生黨員,學生黨員工作站作為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在學生公寓的延伸,對學生公寓內的黨員進行監督和管理。其次,服務廣大同學,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具體到學生黨員工作站,其應以“服務廣大同學”為根本出發點和立足點,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幫助廣大同學解決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努力做好幫扶工作。再次,開展實踐活動,學生黨員工作站通過組織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開展黨的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的知識,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公寓內開展形式多樣、主題鮮明、互動式或自助式的公寓文化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鼓勵和引導非黨員同學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最后,發揮紐帶作用,黨員工作站協助學生公寓管理部門和學校相關部門做好學生公寓和其他公共場所活動秩序、公共衛生安全狀況的督查及突發事件的處理,發揮廣大同學與學校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維護學校的穩定。
二、新時代高校大學生黨員工作站建設困境
高校學生黨員工作站是集多重功能為一體的學生黨建實體,是扎根于學生生活環境,服務學生、管理黨員、組織活動的自組織載體。同時,也正是緣于黨員工作站的“公寓”“自組織”“黨建活動”等屬性,使得當前高校中的黨員工作站發展存在以下困境。
(一)黨員工作站與學生黨支部的邊界不明晰
當前部分高校黨員工作站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其與學生黨支部等同,多數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生活、“三會一課”部分活動、支部活動會選擇在工作站中進行,會帶來兩個方面的不足:一是黨支部的活動應面向全體支部成員,其受眾面更廣,但工作站因空間有限并不能有效開展全部支部活動;二是對于部分工作站成員來說,將黨員工作站的工作與黨支部的工作混為一體,認為二者的工作是同一屬性,但二者在本質上有著較大的區別。
(二)黨員工作站的服務性不足
“服務于廣大學生”是設立黨員工作站的重要內容之一,將其設立在學生公寓中也正是緣于此。當前黨員工作站在服務學生方面仍存在兩個方面的不足:一是服務開展“問題導向”而非“主動服務”,部分黨員工作站在開展工作時處于“有什么問題提供什么服務”的理念,這在提供服務時雖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但缺少足夠的覆蓋面和預測性,同時在提供服務時處于被動角色;二是服務的持續性和反饋還存在不足,面對廣大同學提供的服務往往是一次性的,缺少將一個問題泛化思考的意識且缺少臺賬意識,而持續性的服務和反饋能夠成為工作站建立口碑的有效途徑。
(三)黨員工作站與后勤管理部門聯動性存在不足
當前黨員工作站與黨委、黨支部等黨政部門聯系緊密,但作為存在于公寓中的服務實體,其與公寓管理部門、后勤管理部門等聯系尚顯不足。在學生宿舍遇到突發情況或后勤保障情況時,黨員工作站在第一時間與公寓管理或后勤管理部門的聯系速度還有待提升,也可以說黨員工作站在黨政部門與后勤管理部門之間的橋梁作用還需增強。
(四)黨員工作站網絡平臺建設不足
網絡平臺是開展思想政治建設、理論學習和價值觀傳播的重要抓手,并已逐步成為高校輿情管控和意識形態傳播的高地。當前多數黨員工作站都建立了微信平臺,并借此平臺充分傳播了理論學習開展情況及活動情況,但多數平臺存在關注度低、瀏覽量低的問題。就筆者觀點而言,存在該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黨員工作站的平臺與其他平臺的嫁接不足。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黨員工作站與黨員發展平臺嫁接不足,如“三會一課”的網絡學習和組織生活嫁接到黨員工作站的平臺還有待提升,黨員工作站的平臺建設應更重視過程而非結果;其次黨員工作站與學校的教務系統、后勤管理系統嫁接不足,想進一步凸顯黨員工作站平臺的一站式服務功能,要使學生從工作站的一站式平臺中能夠實現查詢成績、公寓報修等服務。
(五)黨員工作站內部考評體系不完善
構建考評體系是實現組織從建設到完善的重要保證,是實現組織從無序到有序的有效手段。當前高校黨員工作站建立了各項規章制度,并明確了各類工作開展的原則和程序。在黨員工作站開展活動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源就在于黨員工作站尚未構建起有效的考評體系,或已構建考評體系的黨員工作站在運作時缺少一定的原則性和規范性??荚u體系的優勢在于最大限度實現組織的扁平化運作,將考核體系按不同的指標劃分,以實際完成情況進行打分,這使得組織在運作過程中避免了權力的過度集中和一定層面的人情因素。
三、新時代大學生黨員工作站的組織創新分析
黨員工作站作為存在于公寓中的學生黨建實體,其從根本上來看可以理解為是一個依托于學生宿舍的黨建系統。因此,高校學生黨員工作站要突破固有觀念和問題局限,以組織建設和考評體系建設作為重要抓手,以期實現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的模式創新和提升。
(一)構建黨員工作站“123”運作模式
學生黨員工作站的建設要以創新和改革作為根本,因此筆者認為應構建“123”的黨員工作站運作模式。筆者所提出的“123”模式中的數字均代表部門構成,其中“1”為學?;驅W院的黨委部門,為該模式的頂層設計;“2”為學生黨支部和黨員工作站兩個組織,其為各類黨建及服務工作的組織及開展部門;“3”為學校的后勤管理部門、教學管理部門及網絡技術部門,其為實現黨員工作站有效運作的支持部門。在該模式中,學校或學院黨委給予學生黨支部指導作用,學生黨支部和黨員工作站之間的關系為共享共建,三個支持部門為黨員工作站提供技術支持、數據支持及事務支持,同時黨委在整體的運作中對后勤管理部門、教學管理部門及網絡技術部門進行指導與監督,而該三部門同時對黨委提供相關信息反饋。通過該模式的運作,一方面精簡了黨員工作站運作過程中多部門參與的冗雜性問題,同時也能夠實現信息的精準發布與反饋。
(二)創新學生工作站考評指標體系
黨員工作站的考評體系與學生黨支部不同,黨員工作站是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建設宗旨的,因此在考評體系的構建中也要突出三部分的內容。首先關于自我教育,主要從思想理論學習方面對黨員工作站整體和站內工作人員進行兩部分考評,考評主要突出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情況、黨日活動的開展情況、組織建設情況等幾方面。其中以黨員工作站整體為主要考核對象,分設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次,對站內工作人員的考核是在黨員工作站的整體基礎上進行加減分。其次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黨員工作站實現自組織的重要前提,在考評中重點考評對組織架構的執行情況,對于學生公寓出現的重大群體性事件、安全事故或違法亂紀行為等情況,黨員工作站對于該類事件的緊急處理機制運用情況等方面進行考評。最后是自我服務方面,自我服務是黨員工作站的重頭戲之一,既要服務于站內工作人員同時也要服務于公寓內的其他同學,自我服務主要是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隨機按比例抽取站內工作人員和公寓內其他同學進行問卷調查,通過計算二者結果的平均值來算出分值。
(三)搭建黨員工作站網絡化平臺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新媒體、自媒體及網絡已進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中。網絡化平臺的發展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學生能夠快速地從各類媒介中得到消息并在虛擬平臺中各抒己見,另一方面網絡化平臺信息的真實性及輿情管理尚顯不足,這也是新時代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所在。因此,如何突顯黨員工作站網絡化平臺的特色?如何實現從被動查閱到主動瀏覽的轉變?應從當代大學生的個人興趣及網絡使用習慣為切入點,構建黨員工作站的三級網絡化平臺。第一級平臺為網站平臺,搭建黨員工作站網站,網站內容主要分為理論前沿、新聞動態(黨建新聞、校務新聞等)、學術動態(講座、學術成果、學術報告等)、后勤服務、個人賬戶等內容,其中在個人賬戶中可借助黨員發展平臺進行思想政治考察。第二級平臺為微博、微信、QQ等平臺,開設黨建博客、微博和公眾號,促進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學生干部和廣大同學進行互動,實現高效率的分布式網狀管理[7]。該平臺是新媒體或自媒體時代下的主要平臺,是高校大學生黨建輿情管理、意識形態傳播的重要途徑。第三級平臺為網絡輿情管理平臺,該平臺作為網絡信息傳播的保障,一方面要定期定時管控并篩選網絡中的非安全信息,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并參與平臺中正能量信息的傳播。
四、結語
高校黨員工作站是學生黨建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產物,其所具有的思想性、服務性和高效性是實現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務的有力抓手。在高校中,黨員工作站是青年的思想提升、生活規范、自身實踐的綜合體,因此,逐步提升黨員工作站在高校學生黨建中的地位至關重要。當前黨員工作站雖在邊界問題、服務方式、部門聯動及網絡化發展等方面存在不足,但通過運作模式創新、構建考評體系、網絡化平臺建設等組織創新模式能夠實現高校黨員工作站在新時代的新發展。黨的十九大為青年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許,青年是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和突擊隊。
參考文獻:
[1]楊德山.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N].人民日報,2017-10-31.
[2]涂靜萍.學生黨建工作進社區的嘗試[J].海峽科學,2008(8):65-66.
[3]鄭晉鳴,黃進.我愛我家:南京師范大學學生社區“黨員工作站”構建思想家園[N].光明日報,2004-07-01.
[4]朱正中,陳清華.大學生黨員工作站考評體系構建[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35(4):58-61.
[5]婁明陽.政治參與視域下的大學生黨員工作站角色探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5):226-227.
[6]孫云霄,李龍.高校學生黨員工作站建設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0(36):96.
[7]吳巧慧.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立體化黨建平臺建設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7):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