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葵芬
摘 要:學校教育應促進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不斷發展。實施班級自主管理模式需要分階段進行,分別是班級初建階段、班級形成階段、班級成熟階段,不同階段班主任應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關鍵詞:初中;班級自主管理;模式
初中是學生各項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班級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國家教委在《中學德育大綱》中明確要求,學校和教師必須重視引導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學校教育應促進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不斷發展。
從教師的角度看,當代班主任既面臨著繁重的教育教學壓力,還有人人都必須面對的生活壓力,“事無大小、事必躬親”的管理模式缺乏可持續性,從學生能力發展角度來看,也不應如此。因此,作為一名初中班主任,筆者一直嘗試探索實現班級自主管理的途徑。
本文將“班級自主管理模式”定義為,“在班級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從以往的被動接受教師管理變為如今的自己主動管理自己和班級,做自己和班級的主人,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通過民主討論、自主決策、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等途徑,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管理能力、綜合素質以及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高班級管理實際效率的一種管理模式。”班級自主管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原則。實施班級自主管理模式需要分階段進行,分別是班級初建階段、班級形成階段、班級成熟階段,不同階段班主任應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一、班級初建階段
剛進入初中,班級初建階段,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還不熟悉,還未形成有凝聚力的班集體。班級管理主要還是依賴班主任搭建班級自主管理框架。
1.講理念、定目標——明確自己的班級教育理念
筆者以“自主、自立、自強、自信”作為班級教育目標。希望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生活后成長為自主、自立、自強、自信的好學生。班主任有明確的教育理念和目標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級。
2.立規矩、明制度——介紹學校規章制度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開學第一天,筆者首先對剛邁入中學大門的學生詳盡介紹學校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和要求,要求學生以此來管理自己,這些制度和要求將逐漸內化為學生自我管理的要求。
制定班級德育分制度與座位安排制度。學生每學期的德育評價等級由學生的德育分數決定。85分及以上為“優”,70~84分為“良”,60~69分為“合格”,60以下為“不合格”。學生每周有5分,每學期20周計算。違反學校、班級紀律會被扣分,最高扣除一周基礎5分。如早上到校遲到,扣5分;午休違紀扣5分,缺交作業一科一次1分·……;相應的參加學校各項活動及獲獎、為班級出墻報、好人好事、月考成績與進步等也會有相應加分。這些加分扣分都由班主任制定細則。座位安排一開始采取隨機抽簽的方式,每個月座位調整一次。調座規則是按照上一個月每個學生的德育分進行排序,按順序自由挑選座位。筆者多年實行下來,這兩個制度能有效調動學生各方面的積極性,培養主動性。在班級初建階段,班主任在制定細則時可以僅僅抓主要方面,未必要很細,等班級形成之后,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完善這一制度。德育分制度讓德育評價不再是憑印象,而是憑“數據”,更體現公平,有理有據。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月考成績也會轉化成德育分進行獎勵,分別是班級總分前十名和進步最快前十名,按名次分別加10~1分。
衛生值日制度。班級分成若干勞動小組,每個小組一周進行輪換。班主任劃分不同的勞動范圍,規定每個小組成員的勞動職責,做到班級每個地方都專人負責,一定要避免職責不清,避免學生相互扯皮推諉。
3.樹旗幟,拉隊伍——組建班級,確定班名、班呼、班徽,組建臨時班委
組織學生分小組展開討論,確定班名、班呼、班徽。班名和班呼盡量簡潔有力,凸顯班級個性,一旦確定以后就不輕易更改。能力強的班級當天就可以確定,若遇到困難,就需要班主任進行引導。比較難的是班徽的設計,最終完成需要一定的美術功底,也需要班主任能發掘有這方面特長的孩子來完成。臨時班委的組建一般采取學生自薦加班主任推薦的方式,積極鼓勵學生自薦。只要學生原意為班級服務就安排適當職務。若實在沒有,就邀請和鼓勵小學有班干經驗的孩子來擔任。
4.挖潛能、抓骨干——班干部工作培訓與指導
班干部是班級自主管理的骨干,他們的管理水平決定著班級自主管理程度。臨時班委組建后,馬上就要對他們展開培訓。首先,讓班級其他同學和班干部相互盡快熟悉起來。
班委組建的時候讓學生進行自我介紹,說一下自己的管理理念或想法等。組建成功后拍張集體照,上傳到家長群中,增強臨時班委各成員的責任感。其次,開展臨時班委工作培訓。班主任要明確每一個崗位的工作范圍和職責,崗位之間不重復。班主任應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哪些事情是該自己負責任的。要求班干部改“被動”為“主動”,主動思考怎樣才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初一的孩子自主性還有待提高,他們工作時往往是按照老師的每個指令做事,老師沒有指令就不會做事,這是阻礙班級自主管理的一大障礙。而這種現象并不會馬上得到改觀,至少要一個學期運作之后才有明顯改善。班主任需要耐心地進行提醒和指導。再者,班主任應盡快熟悉全班同學,通過各種渠道多創造機會讓孩子們多交流和溝通,盡快讓班級同學團結起來,共同解決問題,締結班級凝聚力,同時挖掘有較強管理能力的孩子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
本階段,班級管理仍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執行落實為主。
二、班級形成階段
開學一個月后,學生對學校環境、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都熟悉起來。學生已經基本了解和適應中學生活的各項要求,在老師的主導之下,班級日常管理基本能夠運作起來,但是無論是班干部的工作方式、威信或者班級凝聚力都有待提高。比較常見的現象就是班干部做事容易出錯,其他學生覺得班級管理與自己沒什么關系,甚至與班干部“抬杠”,不服管教。自主管理不僅是依靠班干部來管理,最主要是每個學生的自我管理。班主任需要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班級的責任感、對班級管理的參與感,從而提高班級自主管理能力。
1.競班干,講民主——開展班干部競選,組建正式班委
正式班委的組建并不是把臨時班委解散推倒重來,而是在臨時班委基礎上完善。首先尊重學生意愿,讓有意向參與班干部競選的學生上交“意向書”,說明競選崗位和工作設想或理念。可能會出現沒有人上交“意向書”的情況或有職位沒有人愿意“應聘”的情況。這時候班主任可以逐個詢問臨時班委成員,問清楚原因,鼓勵他們參與競選。若臨時班委有人不愿意繼續擔任,就要發掘新的管理人才,這時,班主任在前段時間對學生的了解和摸查作用就體現出來了。利用班會課時間“候選人”逐個發表自己的競選演講,然后進行班級投票。若一個崗位有2個以上的學生有意向才需要投票,只有一個的話自動當選。投票采取匿名記名投票比較好,當場舉手投票受到心理干擾作用會較大。這樣既能保證班委的順利過渡,又能保護競選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鼓勵和表揚學生積極主動去爭取,積極為班級服務,這也是培養學生及班級自主管理能力的契機。班委成員后續也可能會調整,但應整體持續保持穩定。能力不足的班干部可以采取增補的方式培養新的“接班人”,盡量避免直接撤職,筆者認為這更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2.訂班規、做承諾——制訂班規
組織學生討論和制訂本班班規、簽名,并把班規裝裱懸掛在教室墻上。討論時,班主任引導孩子們從出勤、衛生、午休、紀律、學習、工作等方面考慮,每個方面精簡3~4條。事實上,學生會把上一階段老師提出的各種要求作為班規。最后班主任進行合并匯總,整理文句,成為正式班規,全班宣誓簽名承諾遵守班規。這一過程會增強學生的班級主人翁精神和責任感。
3.眾參與、眾評價——細化班級各項制度,擴大學生參與管理面,開展班干部評議和自我評價
班級各項制度在實施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到完善班級各項制度中來,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主人翁精神;擴大學生對班級各項事務的參與面,讓全體學生都能在班級自主管理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成長。在班級初建階段,建議班主任制訂班級制度時不要“面面俱到”的原因正是在此。如德育分制度和座位調整制度,筆者讓孩子提出意見和建議,全班討論,讓制度更加公平有效。如孩子們發現挑選座位時學生會有“挑人”的現象,建議老師注意,改進后變為選座時只能看到哪些座位已選或可選,而不能看到誰選了哪個座位,更加合理。再如德育分的扣分加分尺度問題,什么行為扣多少分、加多少分合適,孩子們都可以討論并且做出決定。如針對月考成績的加分,師生共同討論后修改為總分前15名和進步前15名,最低加2分。經過一輪討論后,班級制度的威信有所提高和增強,更獲得普遍認可。午休管理一直是個問題,學生自主能力不強時必須有人管,那誰來管?筆者采取的是每人輪流管一天的制度,這既可以讓每個孩子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也可以減輕班干的工作壓力。
學期末組織班干部述職與評議,表揚優秀。組織述職和評議一是為了增強班干的責任感,二是增強其他同學對班級管理的參與度。由于學校表彰名額所限,對于同樣兢兢業業的孩子要不吝表揚,以保護其積極性。
開展學生德育自評和小組評議,寫個人總結。到了初中很多班主任都會忽略這一項,認為是形式主義。筆者恰恰認為這是學期末不可缺少的一環。我們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德、勤、績、能等各方面總結自己的收獲和不足。通過自評和自我總結,提高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主體意識和對自己負責的意識。從實踐來看,絕大部分孩子們寫總結還是比較認真和中肯的。
本階段,班主任可以嘗試一點點增加班干部的職責,把管理班級的權力一點點交給班干部。但是還不能當“甩手掌柜”,仍然要隨時掌控全局,隨時調整人事或者組織討論和完善班級制度。
三、班級成熟階段
班級管理的最高水平應該是人人自主,無人管理。離不開班主任的班級絕不是好集體。經過以上兩個階段的努力,班級自主管理模式已經進入自主運行階段,老師在或不在都能表現良好。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管理的質量。
雖然班級能夠“自主、自立”,常規管理沒問題,可是未必能夠獨自出色地完成任務,取得好的成績。原因一是班干部的工作經驗不足或能力不夠,二是其他同學對班干部、班級、學校活動支持不夠。因此,針對第一點,班主任在一些學校重大活動的組織策劃上仍然要給予指導和幫助,共同努力去爭取班級榮譽。班級榮譽能有效增強班級凝聚力和自豪感,營造良好班風。學生積累經驗后,班主任就可以放手讓班干部去組織策劃了。一方面,班主任要充分相信自己的班干部,把管理權力下放給學生。另一方面也要關心支持,隨時給予幫助,尤其是他們在管理上遇到困難時,要幫助他們克服困難,鞏固權威。針對第二個原因,班主任要及時開展個別教育或主題班會,緊緊地把班級擰成一股繩。尤其要把握學期剛開學時,重塑孩子們對班級的信心和熱情。“得民心者得天下”,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爭取絕大多數學生對班級活動的支持。
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實施效果并不能一蹴而就,這是一個長期的,甚至會有反復的過程。班主任要有耐心堅持下去,只要給予適當指導和幫助,充分相信學生,問題出現時不氣餒,隨著學生年齡和經驗的增長,老師身上的管理擔子會越來越輕,因為學生根本不需管。實施班級自主管理模式才是班主任工作的長遠之計。
參考文獻:
李維耀.班級管理工作的新思維[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