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梅
摘 要:開展本土文化與學科背景相結合的校本課程,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科知識運用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鎮江醋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鎮江香醋的釀造原理和釀造工藝都蘊含著豐富的生物學知識,是優秀的校本課程資源。以鎮江醋文化為例,淺談本土文化在生物校本課程資源開發中的應用。
關鍵詞:本土文化;校本課程;醋文化
教育部印發的2017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中提出,課程分為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其中,校本課程是選修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是校本課程實施的基礎。“課程標準”提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增強文化自信,并在選修課程開設建議部分提到教學內容可聚焦地方特色生物資源。因此,立足本土特色,結合學科背景,利用本土的自然和文化資源,開發體現本土特點的校本課程,對豐富課堂內容具有重要意義。
鎮江醋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是鎮江的古老文化傳承。鎮江香醋是江蘇鎮江的傳統名產,居“四大名醋”之首,采用了傳統的釀造工藝,利用了生物學科微生物發酵的原理,是生物校本課程開發的優秀本土資源。
一、鎮江醋文化在生物校本課程資源開發中的意義
1.對學生發展的意義
“課程標準”倡導學生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主動參與、善于反思,學會獲取、判斷和處理信息,課程資源開發就要體現這一要求。鎮江醋文化,對于鎮江學生來說,一方面是他們熟悉和感興趣,并引以為豪的文化資源;另一方面,與學生所學知識相聯系,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對教師發展的意義
本土的教育教學資源給教師的教學創造性提供了平臺,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鎮江醋文化作為生物校本課程的教學資源,給生物教師的創造性智慧提供了生長點。教師通過研討和實踐,挖掘、利用醋文化和微生物發酵的聯系,有效開展校本實踐。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得到提升。
3.對學校課程建設的意義
近年來,各級學校都在摸索本校特色的課程建設,但課程資源相對匱乏是制約校本課程建設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鎮江醋文化等本土特色,開發校本教學資源,豐富鎮江學校校本資源庫,為學校的校本課程建設提供了一條途徑。
二、鎮江醋文化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內容及實踐途徑
順著一般校本課程開發的思路,首先選擇課程的主題,然后教師研討確定教學的基本環節,邊實踐邊總結,最后形成成熟的教學資源。教學實踐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1.搜集和整理鎮江香醋的發展歷史和釀造工藝
鎮江醋文化中,流傳著很多有趣的傳說,傳說的背后,也有很多科學依據。例如“杜康造酒兒造醋”的傳說中,杜康的兒子黑塔給醋命名時說“二十一日酉時即為‘醋”,其中酒糟泡二十一日生醋是有生物學依據的。學生利用發達的網絡資源和地方的圖書館資源,搜集整理鎮江醋文化的由來以及香醋的釀造工藝,并與其他名醋的原料和工藝加以比較,理解鎮江香醋與其他名醋口感上差異的原因。
2.聯系生物學相關知識,理解發酵及各工序操作的生物學原理
讓學生聯系所學的生物學知識,查閱資料,解釋鎮江香醋的釀造原理和各工藝操作的原因。香醋的釀造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生物學上微生物發酵的過程,分為三大工序:(1)酒精發酵:利用曲霉、根霉和酵母菌等微生物將糯米中淀粉分解為葡萄糖,并發酵產生酒精;(2)醋酸發酵:利用醋酸桿菌進一步發酵產生醋酸;(3)淋醋和殺菌。每個工藝都包含了生物學原理,每個操作程序都有生物學依據,與高中生物教材的內容聯系緊密。例如,酒精發酵涉及“細胞呼吸”的內容;醋酸發酵的原理與“果醋的制作”原理相同;發酵過程每個階段控制的時間、溫度等條件都不同,這與微生物的生存和代謝特點有關。
3.參觀鎮江市醋文化博物館,實地感受
對于醋文化和香醋釀造工藝的感知,鎮江的學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鎮江建有“中國鎮江醋文化博物館”,館內設有醋史館、老作坊、陳列館三大主題展館,以及一個體驗館,全館使用聲、光、電等現代表現形式,全面展示醋文化及釀造工藝。學生通過參觀博物館,近距離感受香醋的產生。
4.給外地游客介紹鎮江醋文化及釀造原理
學生充分了解和理解了家鄉的醋文化和釀醋工藝以及原理后,自豪感會倍增,同時會產生表達和分享的愿望。他們可以利用周末去做志愿導游,給游客介紹鎮江醋文化。這樣,一方面檢驗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進一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深入探究學習。
三、鎮江醋文化在生物校本課程資源開發中的應用效果
利用鎮江醋文化開展的校本課程,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學習效果也很顯著,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1)增強了學生對家鄉的感情和自豪感。以前學生路過鎮江宣傳標語“鎮江——一座美得讓你吃醋的城市”時,會訕訕地笑,反映出對家鄉的不自信。課程之后,學生給外地朋友或游客介紹鎮江時,語氣中飽含自信和自豪;(2)鞏固了相關生物學知識。特別是細胞呼吸、果酒果醋制作和微生物培養等內容,學生會主動回顧,相互討論,理解透徹;(3)增強了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學生體會到生物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習熱情有所提高;(4)訓練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經過幾次學生匯報和老師的指導后,學生熟練掌握了信息的搜集手段和處理方法,目標性更強,效率更高。
參考文獻:
胡影,林淼芳,吳文珊.高中生物校本課程開發現狀的調查與對策研究:基于福州市30所高中的問卷調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2):109-111.
注:基金項目: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一期立項課題(2015JK11-L199),課題名稱:基于提高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生物校本課程開發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