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英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改革,傳統教育在改革中面臨巨大的挑戰,對以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進行更新,在不斷的實踐中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認可。新課標的改革使由“被動者”向“主導者”進行過渡和轉換,改變教學模式,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創新的能力,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對當前的教學模式不斷創新。教育部門及學校各級領導部門也積極作出響應,嶄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各領域全方位應用,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得到有效的保障。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性;合作學習模式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教育事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作為新時代的教研工作者,必須更新教學理念,運用多種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是一項邏輯思維比較強的科目,如何使深奧的數學知識由淺入深,為學生講起來更加的形象化、具體化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時期,也是建立獨立的人格修養、培養責任意識的重要發展時期,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提升自身的修養有重要意義。在眾多學科里,數學需要進行重大的變革,由傳統的教學模式向新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由傳統的“你講我聽”向探索式教學進行過渡,實現學生的主導地位,創設數學學習小組,提升教學質量和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對以下方法進行應用研究并且
探討。
一、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實現合作教學
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給教育事業融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這是教育事業上新的潮流,也是對傳統教育事業的一種沖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新型教學方式是很有必要的。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課程內容設置情景教學模式,運用多媒體資源進行輔助教學,完成本課題的教學任務,達到教學指標,在原有的教學經驗和教學實踐上進行突破,達到理想教學。比如在學習圖形的旋轉這一章節時,我們可以利用當前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軟件為同學們展示出來,加強學生對“旋轉”這一概念更深刻的認識,有更深的了解,在腦海中建立知識的框架。并且可以組成小組模式,每組6人,每組一名組長(組長有組織能力較強擔當)定期調換,每組的成員有學習成績弱一點的也有學習成績好一點的,做到均衡分配資源。讓同學們進行探討,得出結論并找同學復述自己的觀點,讓思想的火花在知識的傳遞中碰撞。蕭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之后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流,我們將各有兩種思想。”通過同學之間的彼此交流,能在彼此促進的同時相互成長,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
二、深化教育理念,加強小組合作
不少學生說數學是抽象的,是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這是很多同學的見解。不錯,不少業界人士曾經說過:“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這也說明數學很重要,數學課程學習的好壞會影響到以后學科方面的發展,那么數學是不是很難呢?其實不然。數學從小學我們就開始接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是很重要的學科。數學就像一條鏈鎖,環環相扣,層層逼近,是有條理的一門學科。為了有助于數學課程的學習,我們可以在課堂中采取小組合作模式,通過小組合作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學新課前,將學生分組,并選出一名學生作為小組長,在提出問題后讓同學們進行交流,并推選出回答者,這樣既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和諧相處,也能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更有助于高效課堂的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是一項適合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和提高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適合當今教學改革模式的需要。
三、加強師生交流,注意課后的反思與探究
師生之間和諧的感情,有助烘托良好的課堂氛圍。創造良好的課堂紀律,提高學習效率,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民主的、輕松的、生動活潑的,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增強反應能力,從而塑造良好的品格。比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與學生一起論證,得出定義,并對學生普及一些關于勾股定理的起源來歷,增加學生對本課題的認識,分成小組合作模式相互探討問題,活躍課堂氛圍,對表現好的同學或者小組進行獎勵,為同學們頒發獎品,如鉛筆、橡皮、日記本等。對表現不太突出的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有競爭意識。比著學,堅持的宗旨是:“友誼第一,學習第二。”并且形成團結互助的意識。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可以開闊學生的解題思路,增加解題技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活躍性,有助于學生數學方面的良好發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提高學生建立創造性思維的能力,進行課后的反思,查漏補缺,組成數學調研學習小組等。
在當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升數學的教學質量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新的教學理論與教學模式相結合有力推動了初中數學的快速發展,也由“灌輸式”向“主動性”學習進行擴充,是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論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因此,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要積極創設一種有助于學生學習的良好氛圍,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并不斷提升學習技能。
參考文獻:
[1]廖錦瑜.淺談初中數學團隊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與應注意的問題[J].青蘋果,2017(10).
[2]樸昌虎.淺談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與應注意的問題[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24(4):43-45.
[3]劉志恒.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5(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