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摘 要: 在高校課程設置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是一項重要內容,能夠不斷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模式應該進行改革和創新,充分發揮教學育人的作用和價值。立體教學模式是當前教育界比較先進的教學模式,應該將其應用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中。本文通過分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立體教學模式的意義,探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立體教學模式的改革路徑。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立體教學
隨著高校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增,要切實做好高校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關鍵環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是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課程,其內容思想價值豐富,能夠為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提供有效幫助。在新時期的發展過程中,社會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為了適應當前教育的發展特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應該改變單一化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立體教學模式包括“講、論、看、讀、寫”五個環節,五個環節之間相互關聯、層層遞進,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進行深入的剖析,提高學生的課程學習效率。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立體教學模式改革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立體教學,能夠實現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知識。在以往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中,由于學生只局限于課程的聽講和問題的反思,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缺失,不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教師在解答學生的問題時,如果采用一對多的形式,很難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使得學生的理論學習只停留在表面,不利于學生疑惑的解決。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改革過程中,首先應該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解決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使得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得到有效保障,促進學校工作順利開展。
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立體教學模式的現狀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中應用立體教學模式,是當前教育體制改革和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立體教學模式在其他學科已經被廣泛應用,借鑒其他學科的經驗,將其應用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中,能夠有效應對理論內容豐富的課程特點,不斷提升教學實效性。很多高校認識到了立體教學模式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中的作用,對于融合道路不斷探索[1]。但是,在當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立體教學中,雖然設立了相應的研討環節,但是研討課的運行方式不夠合理,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立體教學優勢的發揮。此外,立體教學模式缺乏體系,導致在安排時間、選擇主題和標準考核等方面不夠系統化。因此,應該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立體教學模式進行有效改革,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立體教學模式的改革路徑
(一)注重教學中的專題講授
一,教師應該在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完善專題講授體系。教師應該根據教學計劃和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打破教材目錄章節的限制,發揮立體教學的靈活性,增強學生的接受度。因此,應該建立完善的講授體系,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在學科體系的基礎上完成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師應該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明確,并在課堂中著重講授重要理論,結合當下熱點事件,促進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
二,教師應該將專題作為講授的主要形式。教師應該對整個教學活動的詳略進行把控,通過開設專題的方式以點帶面,促進學生全面理解課程理論內容。在專題的帶動下,教師要注重講課重點的突出,并針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拓展分析,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學習體系。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內容,突破教材原有章節目錄的限制,根據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再次整合,促進專題的形成。這種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靈活性,有助于吸引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知識[2]。
三,應該根據教師的特點進行專題的劃分。劃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專題教學任務,需要以教師的研究領域和專業為依據,不斷發揮教師在本領域的特長,提高專題講授的質量。這種專題任務劃分的形式能夠讓教師集中精力完成專題相關內容的準備,比如歷史背景、發展現狀和趨勢、存在的問題、解決策略和前沿動態等,有助于提升專題的科學性與系統性,提升專題的教學質量。但是,專題教師應該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和合作,避免出現專題過于孤立的狀況,增加專題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學習體系。
(二)注重教學中的專題討論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立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應該注重重點和難點的講解之外,還應該設置專題討論的方式,避免出現知識點遺漏的狀況,能夠對專題講解過程進行有效補充。專題的討論應該以專題中某一知識點為核心,通過學生與學生或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討論,促進知識點的深入研究與知識點的拓展,保障學習深度的同時,能夠增加學習的廣度。在進行專題討論之前,首先應該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自身教學計劃和學生的學習狀況及興趣點,進行專題討論內容的選擇,保障題目的合理性與可實施性。在專題討論環節,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分組,盡可能地保障每一組都有一個學生能夠帶動討論過程,調節課堂氛圍。之后每一小組選出代表,針對專題進行觀點陳述。也可以采用專題辯論的方式,讓學生對辯論題目相關資料進行搜集和整理,引導學生相互提問,在問題的辨析中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內容。教師在最后階段應該對專題討論進行總結和評價,教師的總結能夠梳理學生散亂的知識結構,使得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清晰。教師的評價能夠讓學生發現自身知識結構存在的薄弱點,及時糾正學生思想觀念中存在的偏差,有助于學生自我完善,有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注重教學中影視資料的觀看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立體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影視資料的應用,通過觀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相關影視資料的方法,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先進多媒體教學技術和設備的應用,并通過網絡搜索的方式事先整理網絡資源,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中融入相關影視資料[3]。這種方式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避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昏昏欲睡的情況,也能夠通過觀看影視資料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影視資料的選取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其內容與教學內容的契合度,并考慮學生的關注點,保障教學內容質量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注重精讀和泛讀的融合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立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閱讀相關書籍,實現自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知識結構的不斷完善,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素養[4]。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明確精讀書籍和泛讀書籍,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對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大綱要求書籍,應該進行精讀,增加學生對于相應理論的理解深度;對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中涉及的書籍,可以進行泛讀,能夠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實現知識關聯關系的構建,提高獨立思考能力。
(五)注重寫作能力的提升
寫作能力是一項綜合能力,能夠真實反映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掌握程度,并反饋教師的立體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該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內容,設計選題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寫作內容可以是關于家鄉經濟建設的調查報告或者論文,也可以是關于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或論文。在寫作完成后,教師還應該制定詳細的評分表,對于學生寫作的缺點和優點及創意點等進行明確,有助于學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理論知識的不斷完善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優化。
四、結語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中應用立體教學模式,是當前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關鍵。“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立體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與積極性,加深學習的深度,拓展學習的寬度,實現教學實效性的提升。在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促進理論知識和實踐的結合。
參考文獻:
[1]李淑梅.“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立體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8(04):39-41.
[2]仰義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元立體教學模式探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36(07):34-36.
[3]孫淑軍,王大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3×3”交叉立體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5,17(02):52-53,62.
[4]馮潔.“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立體教學模式研究[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06):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