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課堂語言藝術。良好的語言藝術可以提升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下面,我們對小學數學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進行了深入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師;語言藝術
小學數學語言是一種特定的語言,其承載著精深奧妙的數學思想,同時也是教師向學生傳達數學知識的工具。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完全通過語言來完成,語言為課堂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很大的保障,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小學數學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數學的水平。
一、 小學數學教師的語言要嚴謹規范、有趣易懂
數學是一門對嚴謹程度有著極高要求的學科,其涉及很多概念、公式、性質和定義等學術性問題,任何一個字出現錯誤都有可能導致概念的混淆,這也就要求數學語言一定要嚴謹并且準確無誤,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時,要高度重視自己語言的嚴謹和準確,保證把最準確的知識教授給學生。比如:“增加了”和“增加到”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教師將題目中給出的“增加了”的條件表述成“增加到”,那么,學生做出的答案就會與此題的正確答案完全不一樣;“數位”和“位數”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數位不夠用零補足”與“位數不夠用零補足”就是完全不同的題目,僅一字之差,就很容易讓學生混淆,而一旦混淆,學生就很容易在以后的學習中陷入混亂的狀態。因此,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自己語言的嚴謹程度。除此之外,教師必須使用規范的普通話進行教學,在遇到多音字的問題時,一定要區分清楚,保證學生能夠聽清自己的意思。
在保證了嚴謹度之后,教師還應意識到:小學數學語言既不是書面語言,也不是口頭用語,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使用學生能夠聽得懂的表述方式。小學數學教學的接受者是小學生,一些復雜繁瑣的概念和定義對于他們來說不容易聽懂,因此,教師要學會講復雜的概念轉變為學生能夠聽得懂的定義,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使學生能夠真正地聽懂數學課。比如:在教授“時、分、秒”的知識時,為了引出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猜謎語:“兄弟三人來賽跑,個子有高也有矮,他們會走沒有腿,他們會說沒有嘴,卻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睡,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應該上學去。”當同學們猜出正確的答案后,教師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課題了,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通過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成功地讓學生了解了“時、分、秒”的概念,同時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 小學數學教師的語言要具有啟發性、引導性
孔子曾經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領路人,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引導的作用。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地傳達和灌輸,學生成了接受知識的機器,而在教學改革之后,這種現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學生開始反轉成為課堂的主體,因此,教師更應該發揮好引導作用。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比如,在學習“計算圓的周長”的方法之前,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動手進行圓周長的測量。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個呼啦圈,在課堂上向同學們展示之后,要求同學們利用手邊的工具對其進行測量,讓同學們思考“用什么測量”“怎么進行測量”等問題,在測量完呼啦圈的周長后,教師還可以向同學們拋出問題:如何測量比呼啦圈更大的圓的周長?教師通過一系列的發問,成功地激起了學生們的求知欲,同時也成功地引出了“圓周率”這一概念,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學生能夠主動的學習并掌握新知識。
三、 小學數學教師的語言要幽默風趣,有親和力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枯燥的學科,其涉及大量的概念、公式、性質和定義,而小學生天生好動,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因此,他們很容易產生厭煩數學課堂的情緒,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時,能夠用風趣幽默的語言為原本枯燥的課堂增添樂趣。教師語言的幽默可以成功激發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起課堂的氣氛,同時調整學生的情緒。教師還應注意語言的親和力,不要用過于高級冗雜的詞匯,否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
幽默是一種高級的語言境界,如果能夠將其運用到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一定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比如,在進行課堂練習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教師不要急于進行批評和改正,而是用幽默的方式指出他們的錯誤,可以告訴他們:“你們的思路走到牙路上去了!”將句子中的“邪”讀成“牙”,既吸引了學生的興趣,也委婉地告訴了他們所犯的錯誤。學生在被教師的幽默吸引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教師的親和力,會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這個老師,進而喜歡上數學課,這就大大提高了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學生們也在風趣幽默的氣氛中學到了新知識。
作為一門傾注數學思想的語言,小學數學教師的語言已經成為一種在現代社會中有著普遍應用的交流工具。小學數學教師的語言既是數學思想的載體,也是教授數學知識的絕佳途徑,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高度重視自己的語言藝術,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作者簡介:
劉艷華,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昆山市同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