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認為學生學習方式的革新是當前在學校課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點,特別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課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幸福、積極的主動學習和自主發展。農村小學生各方面能力距離市區有很大的差異性,老師很難開展統一的教學,學生很難開展有效的幸福興趣學習,因此,進行了農村小學英語課堂小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有效的小組合作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熱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展示了學生的個性風采,每個學生能夠積極地互促學習,多邊地互動學習,責任明確地協作學習。
關鍵詞:合作;探究;有效
一、 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也是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在小組中各有分工,并合作最終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經過成員共同努力完成各種任務,達到幸福、快樂合作學習的目的。有效性是學生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最終完成學習任務。
二、 農村小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
我校是農村一所普通小學,學生大部分是外地生源,英語基礎比較薄弱,成績不理想,各種能力方面距市區有很大的差異性。老師很難進行一對一的大范圍輔導,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顯得非常必要。因此,我認為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英語課堂小組合作有效性非常重要。
小組合作學習現狀表現一:個別主導課堂的教師沒有準確理解“合作學習”的內涵,課堂中往往只作為一個簡單的教學環節,合作過后,學生并沒有完成學習任務,效果不明顯。
表現二:小組合作時,隨著老師的一聲令下,小組成員看似積極參與,但走近一看,有的學生不明確自己的任務,一直聽其他組員說或討論,尤其是學困生,整個合作環節結束后并沒有討論的機會,因此相互促進學習效果并不理想,沒有真正達到“合作”和“共同提高”的目的。
表現三:小組合作學習后,個別教師對學生小組合作的成果只進行口頭的“Good.”“Well done.”等模式化的評價鼓勵后活動就結束了,因此小組合作學習并沒有有效的利用。
三、 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 目標不明確
執教者合作學習目標不明確,很難使教學環節有序進行,不能達到有效的合作學習。因此教師要鉆研、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的真正意義,有效地設計及進行課堂環節的有效實施。
(二) 分組不合理
教師通常組織前后桌或同桌之間的學生組成小組,但存在問題:學生的整體能力和個體差異。因此,教師應該認真研究如何合理安排小組,以不同的學習水平來搭配各小組成員,進行組內成員的均衡搭配。
(三) 沒有時間保證
合作學習沒有時間保證,勢必成為走過場。由于教師未能給予小組充足的討論時間,學生的交流中途被打斷,使活動失去了預設的效果,更讓有效的合作學習失去其真正的意義和作用。
(四) 評價機制不完善
教師有時評價過于簡單化、形式化,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形成對“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有效評價體系。這種不公正、不全面的評價使合作學習的意義不能顯現。
四、 提高“農村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策略
(一) 執教者探究合作學習內涵
執教者要努力探究小組合作的內涵,有效地設計小組合作的目標,合理布置組長及各組員的學習任務,確保各小組有目標,有規劃,合理實施合作中的各環節。
(二) 合理分組
根據各個班級情況進行有效分組。分組前教師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按照學生的基礎、能力、特點等差異進行平均分組。其次,進行組內成員任務布置,組員各有任務,并相互監督,共同完成任務。
(三) 明確要求和任務,做好示范
教師的示范要明確到位、具體形象。在小組討論前,教師進行示范,老師的示范使學生明確要完成的學習任務,了解合作學習的方式。
(四) 保證時間充分
小組分工和合作,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保證,必須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觀察、思考,之后進行討論、交流。農村學生基礎和能力薄弱,進入活動的狀態稍慢,他們完成任務需要更多的時間,因此經常出現學生思維剛剛活躍,教師就喊stop的狀況,任務沒完成卻趕快進行下一環節。因此要給予充分的時間,保證學生學有所獲,有效完成任務。
(五) 合理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教師要遵循新課標中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珍視學生討論中的每一個“成功點”,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表達,并及時地總結、歸納。教師提前出示評價標準,引導學生自主評價,互相評價,共同探討成果,教師要善于表揚討論中有創見的、有進步的學生,使每個學生真正地受到鼓舞,使他們體會到討論過程中的每一個“閃光點”及其所蘊含的成功經驗,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從每一次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得到新啟示,教師的鼓勵為學生提供說的平臺,更使膽小的孩子敢于開口討論交流。最后教師總結并反饋意見。師生共同評價不僅可以做到課堂上的師生平等,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化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目前,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教師要注重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發現其缺陷和不足,要加強研究和反思,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明確不是為了合作而學習,而是為了學習而合作。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成為有助于教與學的教學策略,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及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義務教育,2011.
[2]魯子問.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J].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3]吳小蘭.知識管理理念下小學英語“合作學習”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2005.
[4]李倩.英語“小組合作學習”現象透析[J].教學與管理,2006(3).
作者簡介:
孫晉,一級教師,遼寧省大連市,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后牧城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