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化學教學論認為,化學學科人文素養是在化學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它不僅決定了化學教育教學效果,而且對學生身心發展起到了直接而顯著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在教學中立足人文視覺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文章圍繞如何立足人文視覺來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旨在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人文;教學
化學屬于自然科學,以研究物質的結構、性質、變化規律為主要內容,它雖然是一門應用型學科,但是仍然具有深刻的人文內涵。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要熟練掌握化學專業知識,同時也需要汲取其中的人文精華,以此來豐富自己的綜合素養,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二十一世紀需要的是全方位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因此,教師務必要在化學教學中開展相對應的人文素養教學。
一、 利用化學史料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學生的人文精神可以通過對化學學科的發展史的學習來獲得,化學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文化史。在化學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孕育了人類輝煌的工業文明。在開展高中化學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深入挖掘化學史料中蘊含的人文元素,將其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去。需要指出的是,教師應當采取生動、有趣的方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樂于接受,從而實現對學生的人文滲透。在學習化學發展史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史料學到這樣的道理:任何知識的獲得都不是一路平坦的,化學研究也不例外,每一位化學家在取得某項重大成就前,都經歷了普通人難以預料的艱難險阻,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才達到了光輝的頂峰。例如,在學習“拉瓦錫和燃燒學說”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進一步介紹關于“燃燒說”的化學史料,如斯塔爾在“燃燒說”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了相關內容,提出了“燃素說”,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的發展是不斷前進的,沒有絕對的頂峰可言,化學家在吸收前人的發現與成果的基礎之上,將科學的發展不斷推進向前。
二、 利用科學家的故事進行倫理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的道德素養高低將對他的綜合素養產生巨大的影響。化學雖然是一門自然科學,看起來似乎與道德教育毫不沾邊,然而教材中其實是蘊含著一定的德育因素的,教師應該做一個有心人,認真進行挖掘,在講解化學知識時,要有著敏銳的嗅覺,能夠立刻把其中蘊含的德育教育因素展示給學生。例如,在學習有機化學時,教師可以用阿司匹林的發現作為練習對象,在講述阿司匹林發現的過程中開展德育工作。阿司匹林的前身是一種副作用十分明顯的藥品,名叫Spirsaure,化學家霍夫曼為了治療其父的風濕病,花費了極大的功夫將Spirsaure的結構進行了改進,消除了它的副作用,改進過后的藥品就是阿司匹林。從這個故事中,學生可以受到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的熏陶。再例如,在學習“碳、硫元素的性質”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火藥在中國古代的發展歷史,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與自豪感,讓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不難看出,倫理道德教育和化學家的故事結合到一起時,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 利用教學過程來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
許多專家和學者都指出,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雖然為人類社會的進步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卻也在同樣程度地毀滅著人類的文明成果,分析其原因,就在于發展科技的同時,忽略了人文精神的繼承,泯滅了對眾生的人文關懷。對于高中化學的教學來說,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貫徹人文精神,讓教學的每一個步驟都體現出教師的人文關懷,采取民主、和諧的教學方式,給予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營造輕松、歡樂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科學知識的氛圍中去,在廣袤的化學世界中自由、縱情地遨游。與此同時,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聯系和互動得到了增多,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讓教師和學生相處得更為和諧,使得學生更加樂于接受教師的教學,并且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探究中去。例如,以往的化學實驗都是由教師演示給學生觀看的,學生很少有親自參與的機會,這樣無疑削弱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合作設計實驗計劃,并且自己動手操作完成實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動手能力。
四、 利用課堂教學培養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在傳統的化學課堂中,專業知識的傳授幾乎占據了全部內容,而情感與價值觀教育卻很少涉及,導致學生只掌握了學科知識,卻學不到人文情感,從而使化學教學陷入狹窄的誤區。要想使學生主動關注社會問題,將他們學到的化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就必須在高中化學的課堂上開展人文教育,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以后化學教學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人文教育的開展還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激發出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航天員們乘坐太空飛船在太空中遨游時,他們呼出的二氧化碳都是如何處理的呢?宇宙飛船中的呼吸機制采取了怎么樣的設計原理呢?”經過一番討論和思考后,學生了解到這與鈉的氧化物有關,教師接下來進行進一步引導,帶著學生一起學習這些鈉的氧化物的相關知識,讓學生了解到化學知識在航空中的作用與價值,從而促使他們認識到化學與社會的聯系,增強他們的人文情懷。
總而言之,人文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育多了一重意義,讓教師的教學增添了一份責任。人文視覺下的化學教學,讓學生的學習空間也得到了拓寬,他們的核心素養逐漸得到增強,專業技能和人文情懷同時發展。因此,人文精神的培養應該占據重要的地位,并且灌輸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讓學生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張正飛.淺議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J].化學教與學,2016(05).
[2]羅美玲.認知沖突策略在概念轉變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育,2016(05).
[3]吳晗清.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實踐癥結與對策探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3(02).
作者簡介:
李晶,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清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