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特殊學校的學生是特殊群體,這部分學生一般聽力與語言方面存在障礙,生活與學習間存在一定的困難。由于這部分學生自身存在缺陷,受到家庭與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出現眾多的心理問題。所以班主任應當優化個性發展,創設輕松愉悅的育人氛圍,關注并理解學生,走入學生心靈,重視開展德育教育,提高自身修養。本文在此背景下簡要分析,特殊教育班主任工作應當重視身教,并提出具體的教育策略,希冀提高教育工作質量,切實促進特殊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特殊教育;班主任;身教;身心發展
一、 引言
班主任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導師與引路人。班主任負責學生的思想品德、勞動、學習與生活、文體活動等各類工作,所以在學生發展過程中,有著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特殊教育學校應為學生自身存在特殊性,所以班主任必須提高工作技能與綜合素養。班主任必須創設輕松愉悅的育人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同時關心并理解學生的多元化發展需求,能夠正確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加強言傳身教,使學生能夠喜歡自己,從而師生之間袒露心扉,有效地進行班級管理工作。
二、 創設和諧育人氛圍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個體的心理健康與個體所處的心理環境,與人際關系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學生的心理狀態受制于環境與氛圍。由于特殊學校的學生存在身體上的缺陷,所以應當營造輕松和諧的育人氛圍,使學生的情緒穩定發展,學生也能夠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自主學習與生活,在集體中發揮最大的作用與價值。如果學生在集體中遭受歧視或孤立、白眼等,在教師與學生那里,感受的是不信任的目光,久而久之學生心理會扭曲,不僅難以完成學習任務,也會擾亂班級正常教學秩序。所以班主任應當創設和諧愉悅的育人氛圍,端正教育思想,結合辦學宗旨“一切為了特殊孩子的生存奠基”,教會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能夠正確做人,做一個具有生存能力,掌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人。同時教師應當,發展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通過創設輕松愉悅的生活與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積極融入課堂教育活動中,發揮學習主動性,從而樹立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三、 重視思想品德教育
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全方位發展,也應當重視思想品德教育。班主任是學生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接觸較多的人,所以班主任首先自身要樹立良好的品德素質,能夠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日常教學與生活中,為學生學習發展樹立良好的榜樣,通過引導與幫助,使學生了解到殘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學生并未形成良好的人格。班主任必須懂得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嚴以律己、以身作則的同時,運用高尚的人格與崇高的品德感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能夠將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班級教育過程中,實現全程育人,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與品德行為。
四、 關心理解學生,與學生心靈溝通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師德的靈魂,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礎,由于特殊學生大多源自異地求學,遠離父母與家鄉,缺乏父愛與母愛的體驗,所以班主任應當將學生缺失的愛作為補償,尊重并寬容學生。學生是存在差異的個體,特殊學生也有較大的差距,所以班主任應當充分尊重并信任學生,這也是教師應有的道德原則。教師應當將學生放在首位,觀察學生體會的酸甜苦辣以及生活冷暖,同情學生的生活痛苦與不幸,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有助于提高為人處事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所以愛學生應當充分理解并欣賞學生,能夠與學生交心談心,傾聽學生的心聲,對于學生表現出來的優點,要及時地夸獎與贊揚,切實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五、 重視并培養學生的多元化個性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所以開展特殊教育工作,班主任必須重視學生的差異性,關心學生的身心發展,為學生的發展與學習負責,其中包括學生的個性發展。班主任應當對班級內的學生個性特點有全面的理解和認知,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克服固執、倔強、攀比、自卑、依賴、任性等不良心理問題,在日常教育過程中,有效滲透理想觀與價值觀,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多方面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樹立完善的人格,提高個人綜合素養。
六、 班主任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
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班主任必須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完善專業技能,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同時,不能夠一味地從自己的角度與感情出發。應當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問題,從理智出發,借助心理學理論客觀全面的考慮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體驗需求,科學的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與創新,有助于學生自我發展。這就需要班主任樹立終身學習觀念,能夠懂得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理論,首先自身要有健康的心理,以及公正無私的品德、樂于助人的善良與熱情、開朗的性格、健康向上的情緒,在日常生活與教學過程中,能夠以美好的形象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
七、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班主任在特殊學生成長過程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必須提高自身綜合素養與專業技能。通過規范自身的言語行為,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通過潛移默化的引導與幫助,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發展觀,促使特殊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宋紅亮.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師資培訓體制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4(09).
[2]劉雯.論國外特教對象的演變對我國特殊教育的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01.
[3]李旭.美國特殊教育選擇性教師資格制度[J].現代特殊教育,2010(02).
作者簡介:
蔣清秀,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民勤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