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芳
“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葉圣陶先生的話促動我們語文教師將閱讀與寫作并駕齊驅,讀為基礎,讀中學寫,以寫促讀。隨文練筆便是最能直接體現讀寫結合的文本語言的實踐操練,小練筆能做成大文章。
一、學練筆方法,架積累與運用之橋
(一)從讀悟寫
閱讀教學要不折不扣地貫徹教學大綱指出的“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提高認識,受到教育,教師還要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教師在準備安排練筆的課文時,要從思想內容回到語言文字,做到從讀領悟。
(二)從扶到放
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是語言與人文的和諧統一,在教學中借助學生對文本情感的體驗、積蓄,促發學生形成情感共鳴,喚醒學生腦中的相似經歷,此刻便是練筆的大好時機。扶——課堂練筆,放——課后練筆。從扶到放,是學生能力和經歷“內化”到“外化”的過程。
二、習練筆能力,譜詮釋與延伸之曲
(一)潛心會文,言意兼得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中,讓學生在讀與寫的閱讀實踐中言意兼得,達到“我心入書,書入我心”的境界:
1.文眼著力處突破
課文中常有提綱挈領的中心句,它往往是閱讀教學中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抓住中心句作為主線,整體把握,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他是多么勞苦,多么簡樸”這句話點明了中心。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筆:以“周總理的生活多么簡樸啊!”和“周總理的工作多么勞苦啊!”為總起句(或總結句),找出有關內容練寫兩段話。
2.留有空白處想象
《語文課程標準》在關于寫作的教學建議中指出:“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抓住某個詞或某個片段加以補充,不僅為學生創設了練筆的機會,更是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如:《月光曲》一課,貝多芬彈完一曲,又彈一曲,究竟是什么打動了音樂家貝多芬的心,讓他創作出傳世名曲《月光曲》,讓學生根據當時的情景,聯系上下文,寫一段貝多芬的想法,這對全面完整地把握內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義。
3.讀有所悟處對話
有些課文的內容能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力,讓學生在情緒亢奮狀態下寫體會,有水到渠成之妙。如學習《科學奇才霍金》這篇課文時,設計“輪椅上的霍金,我想對你說”的練筆,引導學生自主與文本直接對話,收獲的是刻骨銘心的感悟,積淀的是厚重的語言文字。
4.描寫生動處改練
教材中,語言大師們貼切的擬人、生動的比喻、一氣呵成的排比磁鐵般地吸引著讀者。若能讓學生根據課本上的材料和生活積累,改變人稱來練寫某些片段,也許會給人身臨其境、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學習了《唯一的聽眾》一文后,將學生分成兩個組,讓學生以不同的人稱復述課文,促使學生生動自如地表達情感并落實到筆頭。
(二)開源暢流,涉筆成趣
開源,即練筆要出在學生的生活和語言的積累上。暢流,即調動學生的已知和積累,讓學生能順暢地表達。教師以材引材,讓學生選取自己樂于表達的材料,寫文章時方能信手拈來,涉筆成趣。
1.典型處模仿寫
閱讀教學中我們在充盈學生的語言庫存的同時,應激活學生思維,領悟表達方法,實現遷移運用。借助范文指導學生進行仿寫,最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謀篇布局的寫作能力。如《頤和園》中,課文是按照游覽的順序向我們介紹了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花園,教學中就應緊扣文中的過渡句,引領學生移步換景,領略美麗風光的同時感受作者的寫作方法,從而在遷移仿寫中,鞏固所學的知識。
仿寫的類型是眾多的:領悟遣詞造句的準確、體會語句的具體形象、語言表達方式的練習、安排材料的方法、新穎的立意、寫作的順序等均可。當然,在模仿的基礎上求新求變,才能達到內化寫作技巧的目的。
2.拓展處深入寫
教學是一門藝術,在教學古詩的過程中,我們的學生有時透過古人的文字無法真正領會詩人所描繪的意境,所表達的情感。那么,在這種狀態之下,我們老師要思考如何拉近孩子與文本的距離。僅靠譯文是不夠的,只有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嘗試描寫古詩所表達的內容,他們才能感同身受,在練筆的過程中體會意境。
3.概括處擴展寫
情節擴寫,就是讓學生在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根據課文中簡單的一句或幾句話,合理想象,擴寫內容,以便學生從另一個側面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如《奇異的琥珀》寫的是作者根據看到的琥珀的外形,進行想象和推理,寫了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課堂上,我就讓學生擴寫一個琥珀形成的過程。這樣的擴寫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敘述技能。
4.情境處激勵寫
教材中許多課文都有圖文并茂的特點。其中有些插圖還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情趣。如:《將相和》一文中對廉頗和藺相如的對話僅作了簡要敘述,沒有寫明內心活動,教師可讓學生根據插圖想象廉頗內心的愧疚和藺相如的寬宏大量,以此為情境進行練筆。這樣的讀寫結合,抓住關鍵,把練筆引入課堂。經過長期訓練,學生作文水平一定會有明顯提升的。
莫言道:“一個人如果不能在青少年時期獲得一種對語言的感覺,只怕一輩子都很難寫出漂亮的文章。”可見,在閱讀教學中正確審視閱讀與寫作應有的作用,引導學生習得語言、運用語言、創造語言而進行練筆是重要而必要的。淡化習作概念,將閱讀與寫作有機融合,因文而宜,抓住隨文練筆的時機,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有情可抒,小練筆能做成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