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麗
自從《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研究》這一課題立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該從何入手,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這種能力呢?在一次語文課上,學生課文讀得磕磕絆絆,我在生氣的同時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所在——預習沒做好。那么預習是不是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機會、一個渠道?《禮記·中庸》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倍以凇罢Z文主題學習”這種模式下,學生的自主預習更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工作中我不斷摸索實踐,總結出了預習“七步法”。
一、預習“七步法”
第一步:通讀課文,課文必須讀5遍,多則不限,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把課文讀通讀順,才能有所理解和感悟。剛開始學生會不耐煩讀5遍,課堂上謊稱讀了5遍,于是我就和家長溝通,由家長監督孩子讀課文,讀完5遍后家長在書上簽字。這就避免了學生謊報的現象。
第二步:標出自然段,生字要標好拼音,讓學生理清文章的整體脈絡,要求學生不會的字要查字典,養成查字典的好習慣。在標拼音時不只是標上音就可以了,還要讀會。到了三年級要求每個字至少組兩個詞,再從組的詞中選擇兩個詞語造句。要求是在一步步提高的,越到高年級預習的要求越多。這樣一來,生字學生基本上都自己解決了,課堂上就不用占用很多的時間學習生字了。
第三步:將文中的重點詞語用單橫線劃出來,并將個數寫在課題邊上,同時將難理解的詞語的意思寫在這些詞語的上面,這一步可以通過查詞典完成。這樣寫在文中有利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尤其是四字詞語都要劃出來,有利于學生詞語的積累,對寫作會有幫助。
第四步:摘抄喜歡的和覺得寫得好的詞語、句子,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些詞語、句子,或者為什么覺得這些詞語、句子寫得好并帶到學校跟老師同學交流。
第五步:將讀好后的感悟,包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自己的感想寫在書本合適的位置。到了四年級就可以自己思考課后習題,將自己的理解寫下來。一切要求都要落實到寫上,不要想一想就完事了,要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
第六步:思考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帶到學校跟老師同學交流。如果老師留有預習題,可以在這一步完成。老師可以根據課文選擇是否給學生設計預習題。
第七步:自主處理部分。這是留給學生的自主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增加,比如找出自己覺得難寫的字,在課文后的詞語表邊上以自己創意設計怎么記或怎么寫等等。
對于現在的“語文主題學習”,預習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課前學生達不到預習效果,“語文主題學習”的課堂會舉步維艱。如果學生能按照這七步完成預習,那么在“語文主題學習”的課堂上,老師就不會覺得時間不夠用,總是舍不下主體課文。就能輕而易舉的完成“一帶一”,甚至“一帶多”的課堂模式。
二、預習的指導原則
對于學生的預習,老師要進行打分,老師千萬不要對學生刻苦、努力、認真、創新的預習成果沒有任何表示,那么學生慢慢的也會拿我們的預習不當回事。所以老師一定要擠出時間在上課之前對學生的預習作業進行批改打分。讓孩子們的預習落到實處,每節課的第一個環節的匯報預習成果,這樣久而久之,預習過程有的放矢,預習結果有所展示,學生的就有了動力,慢慢的也就形成了一種習慣,自學能力也有了明顯提高。
三、預習的成效
我的預習“七步法”已經在我的班級實行了二年,現在預習和上課一樣成了我們學習語文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已經不需要我的布置,孩子們已經能自覺完成預習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們的語文課上,完全是孩子們的天下,他們暢所欲言,匯報自己的學習收獲。我抓住重點,適時點撥、引導,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學生有更深入的體會和理解。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探索預習的方法,總結經驗,希望能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