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漢燕

在2018年3月29號,我在八(2)班開了一節公開課Module 4 Unit 2,受到了一致的好評。對于接受公開課這個任務時,我想可以用一個最準確的詞來形容大概就是“寢食難安”了。我想這幾乎是每個老師在公開課之前的共同感受,更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下面就具體談談對于公開課之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我是如何安排的。
一、調節情緒,保持適度焦慮
雖然上過很多次的公開課了,但是一想到要把自己暴露在公眾視線中,一舉一言都受人注目,我還是表現出了焦慮,一下子憂慮、恐懼,一下子猶豫。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焦慮可以有助于上課教師保持適度興奮,提高注意力和反應速度,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活動。當然,焦慮也不能過度,否則,帶來的只能是恐懼,害怕,和士氣低落。因此在準備上課前幾天,我努力找好平衡點,多和學生交流,和同事談笑,討論,讓自己處于適度的焦慮中,穩定自己的情緒。我認為,這是開課前最重要的心理準備。
二、切入點要新,要深
對于公開課,大部分老師都喜歡開閱讀型,而且教學方法也比較一致,不外乎讓學生略讀和掃讀,做一些回答,練習,沒有什么特別的新意。至于“同課異構”,在閱讀課中也是以閱讀技能和策略的培養為重點的。而我覺得,公開課一定要有教師的獨立思考,有自己的原創思想,我不想把它上成“撞衫課”,“同款課”,因此這次我獨辟蹊徑,大膽嘗試探索一些無人問津的教學內容,把課文語言知識點的運用和擴展作為學習掌握的重點,彰顯了自己的個性,意外的取得了同行們的認可和肯定。
所以我覺得,要想上成一節讓人印象深刻的課,在教材的取舍上一定要有新意,有創意,要懂得取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
三、好課多磨,磨出新理念
公開課,肯定是要打磨的。打磨的過程,就是教師自身發展與再提高的過程,經常性的打磨,能更好的促進上課教師的專業發展,使他們能聽到多方面的建設意見,來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和設計。為了這節公開課,我們組里12位老師幫我磨了三次課,磨教材選擇,磨教學設計,磨自身的教學能力。通過辛苦的三次打磨,我們對教材處理、板書設計、語言表達、課堂駕馭等方面有了一個大概的預期和了解,對教案進行了一些微調。
公開課是一項光榮又讓人心力交瘁的巨大工程。但是如果我們各項準備工作充分,在上公開課時肯定能游刃有余,激情四射,創意連連,我們的教學水平就又會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