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紅 鄭昌婧 鄭彩霞 索煒
摘 要:大學生生殖健康教育是大學生性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生殖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對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性觀念,指導正確的性行為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在新媒體盛行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構建實時、高效的生殖健康教育模式已經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現對相關文獻進行研究,分析新媒體時代女大學生生殖健康現狀及新媒體在生殖健康教育中的優勢,在此基礎上提出實時、高效的生殖健康教育模式,為完善和加強大學生性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生殖健康;教育模式
馬斯洛需求理論提出性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即生理上需求。大學生正處于性心理和性生理發育日趨成熟的關鍵時期,性需求日趨增長。除醫學專業大學生外,她們對生殖健康與性行為之間的關系和影響知之甚少,不安全性行為大大增加了生殖健康的危害。因此,良好的女大學生生殖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基于傳統的教育模式對生殖健康教育產生的局限性,筆者旨在探索新媒體時代實時、高效的女大學生生殖健康教育模式,為當代女大學生提供良好的生殖健康相關知識平臺和溝通途徑,提高女大學生的整體生殖健康水平。
1.在校女大學生生殖健康現狀
1.1在校女大學生對生殖健康知識掌握及性行為現狀
生殖健康是指生殖系統及其功能和過程所涉及的一切事宜,包括身體、精神和社會狀態等方面的健康狀態[1]。當前在校女大學生對生殖健康知識的了解有所增加但不夠全面。馬遠珠[2]等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校女大學生超過一半有痛經使但未做任何求助和處理,超過40%在近 1年內出現過生殖道感染的現象但沒有就醫。超過1/3表示從未在學校接受過任何生殖健康相關教育,超過40%表示自己的父母未曾與自己交流過有關性與生殖健康方面的問題。在一項針對十所高校大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性觀念保守者占30%,性觀念一般或開放者占70%,在與異性接觸中,40%表示“可以接受發生性關系 ”,38.5%表示“可以接受同居”,14.07%表示發生一夜情無所謂,9.63%支持援交。可見在校女大學生性觀念持開放狀態,性方式趨于多元化,婚前性行為大大增加。
1.2 在校女大學生生殖系統炎癥、人工流產現狀
在校女大學生性觀念開放,性行為活躍,生殖健康知識欠缺,因此不安全性行為常見,如生殖系統炎癥、性傳播疾病、意外懷孕及人工流產等。湯宏[3]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有性行為的女大學生宮頸炎發生率為55.2%、陰道炎發生率為60.9%、盆腔炎發生率為15.4%,無性行為者發生率極低,證明女大學生生殖系統炎癥的發生率與性行為有直接關系。閆京華[4]對河北省女大學生的調查研究顯示,18.1% 發生過性行為的人中,81.5%使用了避孕措施,17.3%發生過人工流產。
2.當前女大學生生殖健康教育現狀
當前在校女大學生生殖系統炎癥和人工流產發生率高,不僅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未來有可能導致宮外孕、不孕癥等情況發生。當前在我國,生殖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廣大教育者也致力于研究更高效的生殖健康教育模式,已初顯成效。劉勇[5]等人提出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建立“三位一體”的生殖健康教育體系,可促進生殖健康教育的發展。也提出通過《婦產科護理學》對醫學類女大學生進行生殖健康教育,效果較好。李慈華等人[6]采用同伴教育和專題講座兩種方式進行生殖健康教育,對其效果進行比較研究,最終提出了同伴教育和專題講座兩種方式相結合的模式,普通知識采用專題講座,敏感度高和參與度高的知識采用同伴教育,大大提高了在校女大學生的生殖健康水平。
3.利用新媒體對女大學生進行生殖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探究
當今互聯網和通訊技術迅猛發展,新媒體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傳統教育模式在生殖健康教育中局限性顯著,因此探討新媒體在生殖健康教育中的可行性尤為重要。有研究顯示,在校大學生所獲取信息中有62%來源于新媒體。卞文萍[7]在生殖健康知識的獲得途徑調查中發現,來自電腦網絡占60.5%、手機網絡占53.6%、電影電視占42.5%、同學朋友占41.5%、報紙書刊占40.7%、老師占30.7%、家人占19.4%。曾有學者通過創建微信群、QQ 群、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進行生殖健康教育,產生了明顯效果。沈潔等[8]建立了微信公眾號,以“細雨潤無聲”的方式對進行生殖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微信的迅猛發展以及微信公眾平臺的私密特點,成為了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女大學生生殖健康教育的優勢。
網絡技術發展至今,使網絡教育具備了全面性、生動性、及時性、隱蔽性等諸多優勢,這是課堂教育所不能比擬的。教育者可以通過創建生殖健康教育微信群、QQ 群,申請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形式,定時發布生殖健康的相關知識,尤其是避孕知識及性傳播疾病的防護知識等。教育者還可以定時發布一些婦產科專業知識,比如:女性生殖系統的解剖和生理特點、妊娠發生、妊娠診斷尤其是早孕診斷(妊娠早期出現的癥狀、體征等,如何檢驗自己是否妊娠)、先兆流產的相關知識(癥狀、體征)、宮外孕的相關知識(誘因、癥狀、預防措施)、藥物流產的相關知識(適應癥、并發癥)、人工流產的相關知識(適應癥、手術過程、并發癥)等,這些知識都與兩性交往密切相關,了解這些知識可以使在校女大學生更加明確不安全性行為會給自己帶來的危害(意外懷孕、人工流產、宮外孕等),可以增強在校女大學生的自我保護以及兩性交往中的安全意識。由于網絡形式多樣化及私密性,教育者可以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在校女大學生對生殖健康知識的需求情況,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進行生殖健康知識傳播。針對當前在校女大學生性觀念開放的態度,在生殖健康教育中還應該強化性節制和性道德的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性觀念,遠離不安全性行為,促進在校女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利用新媒體對在校女大學生進行生殖健康教育是可行的并且是今后的趨勢,新媒體將作為一種重要的手段,在未來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參考文獻:
[1]國家衛生計生委 . 中國家庭發展報告 2015 [R] . 北京: 中國人口社,2015,5: 83.
[2]馬遠珠等 . 1305 名在校大學生生殖健康需求的調查 [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 3) : 637-639.
[3] 湯宏.某高校女大學生婦科疾病1860例臨床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2):234-236
[4] 閆京華,王新暖,魏文風.河北省某高校女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狀況研究[J]. 河北醫藥,2013,35( 22) : 3484.
[5] 劉勇等. 《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融入大學生性健康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護士進修雜質,2018,33(11):1006-1008.
[6] 李慈華等. 兩種健康教育方式對廣東某高校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知識認知情況的調查分析[J]. CJCM 中醫臨床研究,2017,9(35):117-119.
[7] 卞文萍等.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生殖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 中國性科學,2018,27(3):145-146.
[8] 沈潔等. 新媒體平臺對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教育需求識別的探索研究[J]. 中國性科學,2017,38(2):258-259.
此論文來源于唐山市社科聯2018年度立項課題,課題名稱:新媒體時代女大學生生殖健康教育模式探究,課題編號:TSSKL201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