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婷
摘 要:專利權共有,指的是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共同享有一項專利權。鑒于共有人內部之間的復雜關系以及專利權本身的特性,共有專利權在實施、許可實施、轉讓、維持以及司法與行政保護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風險,本文就專利權共有的風險做了簡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合適的防范對策,以期對專利實務管理工作有所裨益。共有專利權在實施、許可實施、轉讓、維持以及司法與行政保護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風險, 本文就這些風險做了簡明扼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合適的防范對策。
關鍵詞:共有專利權;風險;防范
1 專利權共有現象形成的原因
專利權共有,究其原因,或基于當事人的約定,或基于法律的規定,究其情形,主要不外乎以下五種:
(1)基于合作完成發明創造產生的專利權共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八條的規定,“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托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準后,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因此,除非協議另有約定,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其專利權屬于共同完成發明創造的單位或者個人共有。
(2)基于當事人的約定產生的專利權共有
專利權作為一項重要的民事權利,法律準許當事人通過合同約定合法處分其歸屬。根據《中護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六條第三款的規定,“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這也就是說,如果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約定申請專利權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由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共同享有的話,那么此時獲得的專利權就歸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共有。另外,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托所完成的發明創造,也可以通過合同約定由委托人和受托人共享專利權。[①]
(2 專利權共有的性質及形式
通說認為專利權共有的性質為準共有。[③]所謂準共有,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民事主體共同享有所有權以外的財產權的共有。[④]至于共有的形式,可以為按份共有,也可以為共同共有。[⑤]這是因為除基于法律直接規定產生的專利權共有可能因當事人沒有約定而難于確定各共有人的確定份額從而被推定為共同共有外,當事人完全可以通過合同約定對共有的專利權按照確定的份額分享權利、分當義務,亦即按份共有。而且,無論何種方式取得的專利權,法律都不排除當事人通過合同約定其歸屬,自然也就沒有必要限制當事人約定的是共同共有還是按份共有。
3 專利權共有存在的風險
和其他財產權利的準共有以及物權的共有一樣,準共有或共有的共有人對財產權利或物權的行使較單一的權利主體而言具有較大的風險。這是因為,某一共有人的不當行為可能會對其他共有人產生影響甚至造成損失,從而使得準共有的財產權利或共有的物權總是處于共有人可能的不當行為所形成的潛在風險當中。共有的專利權亦是如此,只是由于專利權本身的技術特性與法律特性,專利權共有的風險較其他財產權利共有的風險要大且更趨復雜性。
3. 1共有人實施共有專利權的風險
一般而言,除另有約定外,各共有人均可單獨實施其共有的專利權。然而由于各共有人實際生產能力、市場占有份額等的差異,各共有人通過專利實施所獲得的利益未必與其在共有專利技術研發中所做出的貢獻相當,甚至于顯失公平。例如,武漢某高校與某企業聯合開發了一項技術并獲得了專利授權,該企業通過實施該專利技術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該高校則由于不具備實施條件無法通過該專利技術獲得收益。由于法律沒有對共有專利權實施的利益分享做出剛性的規定,當事人之間又沒有相關的約定,該高校要求合理的補償未能實現。無奈之下,該高校便將共有專利權許可他人實施,遂釀成糾紛,法院判決高校敗訴。
如果專利權為多個權利人共有,且各個權利人均有實施能力,此時,就該專利權的實施,各共有人之間便不可避免地存在競爭關系,甚至有演變成惡性競爭的風險。這也是與授予獨占性的專利權從而鼓勵發明創造和維護科技投資者利益的初衷相違背的。
3. 2共有人許可實施共有專利權的風險
對于共有專利權的許可實施,我國采取的是協商一致的原則,即除沒有實施能力的一方共有人可普通許可一家第三方實施外,許可實施必須經全體共有人協商同意。然而,由于各共有人對共有的專利技術的技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的判斷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歧,因而多個共有人往往難于在是否許可、許可方式、許可費數額等方面達到一致,甚至有個別共有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阻止共有專利權的許可實施。因此,對于共有專利權存在著許可實施難或者合理的許可實施無法得到滿足的風險。
考慮到一些專利共有人沒有實施能力的實際情況,為維護其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紀要中規定,沒有實施能力的一方共有人在普通許可一家第三方時,不屬于侵權行為。[⑥]這對于補償沒有實施能力的共有人的利益或許是有利的,但由于對第三方沒有確切的界定,如果沒有實施能力的共有人將其許可給其他共有人的競爭對手且因該許可致使其市場競爭能力迅速提升,這樣的結果肯定是其他共有人難于接受的。
4專利權共有風險的防范對策
4. 1盡量避免專利權共有。[⑨]鑒于共有專利權存在上述如此多的風險,本文認為應盡量避免專利權的共有,即在共同研究中通過合同約定專利申請權、專利權由參與共同研究的一方當事人所享有,并由該方當事人給予其他共同研究方合理的經濟補償;在委托研究、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進行的研究中,盡量避免約定共有;在專利權的繼受取得中,例如,受讓、繼承、贈與以及承繼等,盡量避免專利權共有。
4. 2賦予一方共有人享有獨占實施權,其他共有方僅分享獨占許可實施費。如果當事人不得不共有專利權,則應當通過合同約定由某一方享有獨占實施權并由其決定是否對該專利權進行分許可,約定獨占許可實施費的數額并由其承擔專利權維持及司法行政保護的義務。基于獨占實施權的性質,分許可費應視為獨占實施權人的收入,非其他共有方所能分享。
4. 3約定共有專利權實施、許可實施、轉讓、保護的具體措施。如果當事人不得不共有專利權,且又不能簽訂獨占實施協議,則應當通過合同就下列事項達成一致:其一,明確限定自主實施共有專利權的范圍或確定實施共有專利權的實施方給予其他未實施方合理的補償標準,避免實施共有專利權時在獲取利益方面顯失公平;其二,約定任一共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得阻止共有專利權的許可實施和轉讓,因個別共有人個人利益的原因,在征得其他共有人的同意后可不轉讓和許可實施,但必須支付合理的補償;其三,約定任一共有人提起專利權侵權訴訟后,其他共有人作為共同原告自動加入到訴訟中來,共同支付訴訟成本,共同承擔訴訟風險,共享訴訟收益,除非該共有人明確放棄其在該訴訟中的實體權利。其四,啟動專利權行政保護時,其他共有人應自動加入,并共擔風險、共享收益,除非該共有人明確放棄其在該行政處理中的權利和以該行政處理結果為基礎的訴訟利益;其五,當專利權被宣告無效時,其他共有人也應自動加入,并共擔風險、共享收益,除非該共有專利權人明確放棄其共有專利權。
參考文獻:
[1]國家知識產權局條法司.新專利法詳解[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7.
[2]楊立新.共有權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