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鯤
[摘要]深化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需要,也是推進高校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舉措。在分析我國財經類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構建一個由科研創新訓練計劃、創業訓練計劃、科技競賽計劃和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等組成的財經類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并建立財經類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運行保障體系。
[關鍵詞]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保障體系
財經類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學校、教師、學生和企業多方協同合作。近年來,財經類院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但創新創業教育在課程設置、平臺搭建、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在分析我國財經類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基礎上,設計財經類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并提出該計劃運行的保障體系。
一、財經類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現狀
(一)積極開設創新創業課程
財經類院校積極設置創新創業課程,不斷優化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大部分財經類院校開設了創新類課程,該類課程是對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進行應用性改革,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技能。一些院校開設了創業類課程,該類課程通常借助于網絡教學平臺開展教學活動。此外,還有一些院校開設了創業實訓類課程,這類課程通過組建創業團隊、確定創業項目、進行市場分析與營銷策劃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與創業能力。
(二)積極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我國財經類院校積極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平臺,目前已經建成一些實驗教學平臺和實踐教育平臺。學生在實驗室和實踐基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專業知識能力、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探索精神。目前,多數財經類院校都根據教學需要建設了各類實驗實訓室和校外實踐實習基地,并借助這些平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三)積極組建創新創業師資隊伍
財經類院校積極組建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組建的渠道主要通過校內培養和外部聘請。一是支持校內教師到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學習企事業單位經營管理經驗,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教育水平。二是聘請企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技術骨干和研發人員等為創新創業教育校外兼職教師,這些兼職教師通過專題講座、座談、科學研究、創業指導等形式對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二、財經類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不足
相對于其他院校,財經類院校學生就業壓力較大,因此一部分學生把本科學習看作過渡階段,一些學生的奮斗目標是考研,忽視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而另一部分學生由于學習能力偏弱,整天忙于專業課程的學習,也缺乏創新創業的意識與興趣。
(二)創新創業課程設置不合理
如何科學設置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拓展課和創新創業課,合理安排專業知識教學和創新創業知識教學,是當前財經類院校課程設置面臨的難題。近年來,財經類院校積極探索課程設置,不斷優化課程體系,但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數量仍然較少且不成體系,更未能與專業課程有機融合,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
(三)師資力量較為薄弱
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創新素質,豐富的創業經驗。目前,由于人才流動、人員編制等原因,大部分財經類院校師生比例低,教學科研任務繁重,工作壓力大。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大部分為沒有職業經驗的年輕教師,沒有受過專業的創新創業培訓也沒有創業經歷,一部分為退休返聘的專業教師。這樣的師資隊伍不能有效傳授大學生創新創業理論知識,更不能指導學生有效開展實踐活動。
(四)創新創業的實踐平臺體系尚未形成
由于辦學經費來源單一,多數財經類院校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投入不足,實踐平臺系統未能形成,實踐平臺的應用效果不理想。如安徽財經大學各類實驗實訓室的數量偏少,開放使用時間有限,難以滿足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需要。建立的實踐實習基地數量雖然較多,但多為“掛牌基地”,實際使用的較少,即使使用,也多為安排學生參加學校,很少安排學生動手操作。
(五)創新創業教育考核評價機制缺失
對傳統專業知識教學,財經類院校有較為完善的考核評價機制,但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考核方式等缺失,不能真實反映創新創業效果,更不能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給予科學的評價。由于缺失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一些財經類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缺乏科學管理,難以達到人才培養預期目標。如,部分院校的學生在申報實踐項目時目標性差、可操作性不強,而教師也不對學生的項目申報進行潛心指導。
三、財經類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設計
(一)科研創新訓練計劃
財經類院校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是為了激發、促進學生運用研究性方式進行專業知識學習,培養知識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而設計的一種科研項目資助計劃。財經類院校應根據人才培養中的創新創業教育目標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素質能力的要求,科學設計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類型與數量。教師應在學生申報訓練計劃項目、開展項目研究以及研究成果的應用與轉化等環節,給予全程指導。科研訓練計劃的目標不在于學生能否在科研訓練活動中獲得原創性科研成果或開展真正的創業實踐,而是在實施過程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創新精神。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科研訓練計劃的實施過程就是目的。
(二)科技競賽計劃
科技競賽計劃是為了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等而設計的一種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為了加強大學生科技競賽管理,應成立有專業教師等組成的大學生科技競賽委員會,統一管理各項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科技競賽應在教師的指導下,主要由學生來組織和開展。對各類競賽活動,學院都應給予資金支持和場地保障,對競賽獲獎的個人或團隊,學院應給予物質獎勵和證書認定。
(三)創業訓練計劃
創業訓練計劃是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其創業素質和能力而設計的一種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計劃內容如下:1.創業教育。創業教育過程要遵循大學生知識積累和能力形成規律,科學設定創業訓練計劃內容。創業教育包括理論課程教學和實訓課程教學,在理論課程教學中需要注重創業知識學習和創業意識的培養,在實訓課程教學中則側重于團隊合作、溝通交流、發現機會、防范風險、承受挫折等能力的培養。2.創業實踐活動。創業實踐活動則需要讓學生參加到創業活動,體驗創業過程,積累創業經驗。
(四)職業技能培訓計劃
職業技能培訓計劃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語言表達能力、思維創新和社交能力培訓而設計的一種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職業技能培訓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完善知識結構,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同時,通過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學生還可獲得相關技能證書和專業資格證書,增添就業砝碼。職業技能培訓應根據不同學年的大學生采用不同形式,設計不同內容,分層進行,貫穿于整個大學期問,融于大學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整和完善中。
四、財經類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運行保障體系
(一)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管理模式與管理制度
為了保障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有效開展,財經類院校需要建立科學的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管理模式和完善管理制度。學校層面,應成立有分管教學科研的校長、教務處處長、創業學院院長和團委書記等組成的訓練計劃管理委員會,負責訓練計劃管理制度的制定、協調校內外訓練計劃參與人員等工作。各學院(或系)應成立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工作組,具體負責訓練計劃的組織實施,保證訓練計劃有序開展。
(二)加強校企合作,搭建“校一企一研”平臺
校內實驗實訓平臺難以滿足大學生新創業訓練計劃的有效開展,需要加強校企合作,形成“校一企一研”平臺。平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展開:定期邀請成功企業家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項目研究和實踐活動;根據企業經營管理實際,不斷優化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內容,形成科學的體系;通過提供研究經費和研究場地來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開展;將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研究成果應用到企業生產管理實踐。
(三)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信息管理系統
在大數據時代,應充分運用互聯網知識和信息技術,建立財經類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信息管理系統,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效率。在信息系統上可以發布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立項申請信息,讓學生積極組織項目申報,同時,對立項的項目進行中期檢查、結項申報。此外,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借助于該信息管理系統對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開展進行全程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