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科技體制改革方面,我國經歷了由政府主導的“科技管理”到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的“創新管理”,再到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的“創新治理”轉變。多元共治是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城市創新治理的基本模式,參與治理的主體包括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創新主體,以及科技社團、中介組織、金融機構等第三方社會組織。通過歸納科技管理部門、科技情報機構等科技管理數據服務的服務模式,為服務機構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 科技管理;創新治理;服務模式
引 言
隨著科技創新戰略地位的逐步提升,特別是由于國家創新系統的建設和完善,參與創新活動的主體和要素日趨多元,開放、協同、融合成為創新治理和創新服務的重要取向。
1創新治理的內涵及功能
1.1 創新治理的基本內涵
創新治理是指治理理念、結構、模式等在科技公共管理中的運用,是公共治理理念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延伸,它強調創新管理決策、創新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多方主體的參與性、合作性和民主性。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社會組織的網絡能力,能夠相互配合、彼此補充,協同推動一個國家或地區向著更好的、更健康的方向發展,達到了“1+1+1>3”的效果。創新治理的基本特征是多中心、多層級、多主體參與。“參與”、“協商”、“合作”是科技創新治理的3個關鍵詞,從政府單一主導的科技創新管理,到倡導多元主體參加的聯合治理,逐漸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和諧共生的治理格局。
1.2 創新治理的功能作用
多主體、多層級、多中心、網絡式、參與型的創新治理理念,旨在提高創新效率,降低創新成本,提升創新資源的配置效率及科技創新與社會、經濟等方面的發展協同。
第一,創新治理有利于促進創新資源共享、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科技資源目前呈資源條塊分割狀態,創新治理可以通過加強多部門聯動,提升創新資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第二,創新治理有利于緩解政府失靈,提高政府創新服務效能。在創新治理體系中,將政府、大學、研究機構、企業、中介結構等結合為有機整體。第三,創新治理有利于克服市場失靈,提高市場運行能力。在市場機制的調節下,具有公共物品性質的知識的有效供給會出現短缺,市場在基礎研究、公益性知識等方面存在失靈問題。第四,創新治理有利于緩解系統性失靈。系統性失靈勢必妨礙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完善創新治理體系則有助于在制度和政策層面緩解和糾正系統失靈。
創新治理本身是強調系統化的社會工程,它維護市場機制,但也主張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它強調企業是創新主體,但也重視大學和研究機構重要作用。創新治理有利于促進知識、信息等創新要素在不同創新人員、企業和研究機構之間的流動融合。知識的流動是創新過程的關鍵,創新和開發是創新體系中的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等行為者一系列復雜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對政策制定者來說,樹立治理的理念有助于找準提高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關鍵點,有助于找到在制度和與政府政策相關的系統失靈問題。
2科技管理及科技管理數據
科技管理是指對科學技術研發與應用的管理,其范圍包含對科學研究的過程管理,對科研人員和科技設備的監控與管理,包含對科研成本的控制以及對科技產品的推廣、知識產權保護等。科技管理數據是指與科技管理相關的各類數據,包括科技項目、科技機構、科研成果、科技企業、科技法規等信息,在政府決策、科學研究、科技攻關、國家經濟建設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3科技管理數據服務模式現狀分析
現科技管理部門和科技情報機構等提供科技管理數據服務的單位,大致存在4種現有的科技管理數據服務模式,分別為內容粗加工服務模式、內容精加工服務模式、參考咨詢服務模式和個性化定制服務模式。
3.1 內容粗加工服務模式
內容粗加工服務模式,是指服務機構為用戶提供科技管理數據的整合與共享、科技政策法規的整理與發布以及科技管理數據的初步分析與解讀等簡單服務。內容粗加工服務模式特點:
1) 以資源為中心。服務提供方以所擁有資源為出發點,用戶自主獲取所需資源。
2) 服務方式單一。來源和類型不同的數據集中到一個服務平臺上,用戶按需自取。
3) 用戶主動性突出。提供被動服務,不具有推送等主動服務。
3.2 內容精加工服務模式
內容精加工服務模式,主要是服務機構以各類科技管理數據為基礎數據,進行詳細的整合、分析及解讀,最終以深度分析報告、專利地圖等情報產品來提供服務的服務模式。
內容精加工服務模式特點:
1) 以資源內容和用戶需求為出發點。服務提供方結合當下熱點及用戶普遍需求進行數據整理與發布。
2) 基礎數據到情報產品的轉化。服務提供方對相關數據進行描述、關聯、分析等處理,最終以情報產品提供服務。
3) 用戶主動性突出。同樣是被動服務,不提供主動服務。
3.3 參考咨詢服務模式
參考咨詢服務模式,是指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通過電話、傳真、留言等方式提出問題,由科技管理數據服務提供機構的專家進行解答,或是服務提供方提供平臺供有共同需求的用戶之間進行交流的服務模式。參考咨詢服務模式特點為:
1) 用戶主動性突出。用戶根據需求向服務提供方進行咨詢。
2) 信息雙向交流。用戶咨詢并得到相應的反饋,并且雙方隨時保持交流以確保服務的準確性。
3) 較高的專業素養要求。不同的用戶群體有不同的需求與問題,因此服務提供方需要具備精通特定領域的專家。
3.4 個性化定制服務模式
個性化定制服務模式,是指服務提供機構以承接項目的方式,為政府決策人員或科技創新主體等提供專題服務的過程。即根據特定用戶的特定需求定制個性化服務,提交給用戶的最終成果大多以報告的形式為主,具體根據委托對象的需求而定。個性化定制服務模式特點:
1) 以用戶為中心。即以用戶特定需求為出發點進行專題定制,最終的回歸點也是用戶需求,具有個性化特征。
2) 注重用戶反饋與交流。服務提供方隨時保持與用戶的溝通,以根據需求制定、修改、調整服務策略。
3) 較高的專業素養要求。研究人員必須具備較好的相關專業素質,才能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科技管理數據作為重要的科技資源,在國家科技創新工作中起到不可小覷的作用。科技管理部門及科技情報機構等針對科技管理數據的服務多集中在用戶主動性突出的被動服務上,服務內容簡單,服務方式單一,很難發揮海量科技管理數據的最大效能。結合現有的4種服務模式,利用不同科技管理數據之間的關聯關系,提出多類型數據資源之間關聯與集成的必要性,以實現信息內容的關聯聚合和深層展示。進一步實現包括信息資源統一檢索、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個性化科技專題定制等深層次的信息資源聚合服務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陳套,尤超良.我國科技創新系統的治理與創新治理體系建設[J]. 科學管理研究,2015(4):10-13.
[2]張仁開.從科技管理到創新治理—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制度建構[J]. 科技創新中心,2016(06):46-50.
[3]張苗苗,趙捧未,范曉玉.云環境下科技管理數據服務模式創新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8(1):38-41.
[4]李大慶.數字絲路科學規劃實施[N].科技日報,2016-12-10 (003).
作者簡介:張蕊(1990.11.16),女,天津市人,漢族,本科,天津市制造業信息化生產力促進中心,職員,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