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珍
摘要:在落實素質教育及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等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越來越關注個人的精神享受,同時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劇,最終導致各類心理健康問題頻頻產生。為了能夠真正的發揮素質教育的作用,保證現有的教學模式符合素質教育的實際要求,我國許多學校開始站在宏觀發展的角度,以心理健康教育為切入點,真正的實現該教學環節與學生管理工作之間的緊密配合,促進實現管理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利用,從整體上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綜合提升。
關鍵詞:高職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管理 工作探析
作為我國教育階段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對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意義重大,但是結合相關的實踐調查可以看出,較為激烈的社會競爭導致許多學生在學習和社會實踐時出現了許多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一點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同時還導致素質教育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對此,為了能夠真正的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許多高職院校開始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現有的學生管理工作相結合,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手段,積極的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導,保證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職的現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落實,我國的綜合實力有了極大的提升,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教育和教學,高職院校也開始采取擴招的形式真正的為社會培養出高質量的復合型人才。高職院校每年的招生人數呈現著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存在心理疾病以及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在總體學生中所占有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因此而對于高校學生管理來說必須要積極的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手段,真正的保障學生管理工作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以及趨勢。但是如果站在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那么可以看出,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容樂觀,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主要與以下幾點有關。
(一)對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
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我國許多高職院校的老師和學校管理者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之中只關注實踐教學的落實,忽略了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引導,學生只能夠掌握專業課程的理論知識,個人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相對較差,因此極易存在許多的心理健康問題。另外高職學生正處于個人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們的好奇心比較強,不管是思想理念還是生活實踐方式都處于不斷的完善和成熟發展時期,但是因為個人的生活實踐經驗不足,因此在遇到各類實踐問題時難以站在宏觀的角度進行正確的審判核分析,無法采取一分為二的形式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非常容易出現走極端的現象,各種不良心理疾病的產生嚴重影響的學生的長遠發展,同時如果學校沒有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那么就會導致各類心理健康問題持續惡化。
(二)一些學生群體的家庭困窘
除了與學校教育缺失有關之外,學生個人的主體因素也會導致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對于一些家庭比較困難的學生來說,在與他人進行交流以及合作時往往會存在許多的自卑心理,同時這一心理難以實現有效的改變。自卑心理對個人的影響是持久且深遠的,在個人生活實踐時,存在自卑心理的學生往往缺乏一定的學習動力,無法在自信心的引導之下進行主動的實踐,同時也難以明確個人的未來發展方向。另外結合心理學家以及社會教育學家的相關理論分析結論可以看出,家庭困難的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概率要更大,大部分學生缺乏與他人進行主動交流的意愿,對個人的前途非常的迷茫。
(三)高職學生自身缺乏自信心
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是中考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在學習能力上不如他人,往往會出現看不起自己的現象和心理,認為自己沒有考上正規的大學,因此與他人的社會地位存在區分,這種不良的思想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嚴重影響到學生個人的生活和學習實踐,長此以往就會產生較為嚴重的自卑心理。還有一部分學生因為缺乏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因此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和現象,個人在學習實踐時缺乏一定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難以真正的將個人的長遠發展與生活實踐學習相聯系。
二、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生管理工作的策略
結合上文的相關分析可以看出,高職學生在學習和實踐時遇到了許多的心理健康問題,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之下,為了能夠真正的落實素質教育,保障高職學校的學生能夠實現個人的個性化成長以及發展,學校的管理者和老師需要站在宏觀發展的角度,積極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盡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新時期之下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但是許多學校沒有意識到這一工作的重要性,因此,為了能夠實現教育模式的有效革新,學校老師、管理者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充分的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真正的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之間的有機組合。
(一)創建環境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師以及學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實踐教學時老師和學校必須要真正的重視這一教學環節,積極的營造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保障該教學環境能夠在高職院校中實現順利的開展并取得良好的成績。首先老師需要注重理念上的轉變,重視對學生的引導,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學校、學生發展的關鍵作用,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專業課程相結合,真正的以提高現有的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為出發點,充分的實踐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其次,注重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這一工作所涉及的內容以及環境相對比較復雜,學校管理者和老師必須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不斷的實現老師,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緊密配合,因為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漏洞都會導致前功盡棄。再次,高職院校的管理者需要積極的促進校園文化的建設,主動的為學生營造健康成長的環境,讓學生能夠在一個更加溫馨的校園氛圍之內實現自身的個性化成長,從而保證自己能夠有一個更加陽光開放的心態與他人進行合作和互動。最后,學校還需要積極的組織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教育活動,以現有的文體活動為切入點,不斷的提高班級的凝聚力,讓一些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主動的參與其中,盡量的將心理疾病的產生概率控制在最低的水平。
(二)圍繞課程以點帶面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符合素質教育的實質要求,但是該工作必須要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切入點,積極的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老師需要結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的實際情況選擇針對性有代表性的事例,采取課堂講授的形式來實現對學生的引導,保障學生能夠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學習的過程之中真正的對個人的身心發展有一個更加全方位的認知,結合個人在心理上所存在的各類缺陷進行針對性的突破,從而有效的克服心理問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其次,老師還需要注重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保障教學的計劃性以及科學性,真正能做到胸有成竹,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通過積極的教育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對于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學生來說,老師還需要注重引導和鼓勵,盡量的避免挖苦學生或者是放任自流,而是需要真正能做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幫助學生,精心的設計一些有益于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話題和實踐環境,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交流和合作。
(三)創新形式
除了需要創建良好的環境之外,學校還需要實現形式的有效創新,不斷的提高現有教學的質量以及水平。傳統的授課模式不僅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落實,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經驗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師必須要以創新教育為切入點,真正的采取符合學生發展需求的教學形式,保證學生既能夠掌握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還能夠在主動實踐和體驗的程之中感受到心理健康學習的樂趣和精髓。首先學校可以積極地打造一個良好的網絡交流平臺,主動的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結合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點,明確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所遇到的各類不足,幫助學生大膽主動的表達個人的意見和看法,讓學生能夠以一個更加陽光的心態真正能與他人進行交流和合作。
三、結語
心理健康教育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意義重大,我國高職院校需要結合目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針對性的開展各類學生管理工作,實現學生管理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間的緊密配合。
參考文獻:
[1]符經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生管理工作探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7,(05).
[2]王文婷.淺析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金田,2014,(11).
[3]謝耄宜,劉麗輝.高職院校學生管理者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路徑探析[J].長江叢刊,2018,(03):254-254.
[4]呂虹.高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相結合的管理機制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32):255-255.
[5]羅夢君.構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學生管理新模式[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3):81-83.
(作者單位:臨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