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要: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階段內的三大基礎科目之一,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嚴重關乎到小學生未來語文素養水平和綜合能力的提升,所以,語文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有助于自身順利開展在小學教育階段內的語言教學工作。本篇文章,主要對小學教育階段內的語言教學的特點作了一些新的探索,有望助力小學教育階段內語文教學實效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 語文教學 語言特點
語文這門小學教育階段內的基礎科目,其設立的目的是小學生通過學習語文這門基礎科目來提升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表達能力,達到提升其人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最終目的。為了達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從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提升其應用掌握能力這兩個方面出發,在語文教學的具體實踐過程中,注重規范自身的語言運用和提升語言運用技巧,在無形中起到帶頭示范的作用,使小學生理解到語文的魅力,極大的激發其產生持續的語文學習熱情。因此,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使在教學的過程中踐行自身的專業理念,以自身扎實的教學經驗來助力提升教學實效。
一、注重教學語言的示范性
記得陜西師范大學的校訓是:“學為人師,身正為范。”語文教師的哪怕是再微小的言行都會對學生在知識的吸收和內化方面產生一定的影響。語文教師的“言”會對學生產生無形的影響,其“行”會對學生產生有形的示范作用。常言道:“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語文教師起到塑造學生心靈的作用,其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因此,要做到知行合一,不管是在教學和做人方面都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1]。因此,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使教學語言起到具有正面性的示范效用,其必須使用可以起示范效用的教學語言。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身體和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語文教師應在語言教學中結合小學生的愛模仿、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有效發揮語言教學的示范效用。這不僅可以有助于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實效,還能為小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和發展起重要性的引領作用。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致力于創設一個更為輕松、愉快、和諧、高效的語言學習氛圍,采用合乎國家語言教學規定的詞匯、音準和用語。與此同時,學校應該提升對小學語文教師專業能力的具體要求,尤其要特別注意的是語文教師的普通話等級,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標準的普通話,做到吐字清楚、聲調適當、音量渾厚,進而促進小學生在語言方面的提升。比如,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以普通話的標準為基準,從兩個方面來加強語言教學。一是發音的正確性,易錯的“sh”說成“s”、“shui”(水)讀成“shei”。二是注意地方方言與普通話的不同之處,如把“撮箕”等同于“盤盤”,“早晨”等同于“清早切”等都是常出現錯誤的地方。如此,學生的語言水準方可得到有效的提升,為其未來語文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注重教學語言的科學性
進行具有科學性的傳播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其堅持以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主,充實其語文知識儲備容量。語文教師在具體的語言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準確把握詞義和情感的表達等相關元素,還應該準確而深刻的運用、探析和傳播相關的知識[2]。例如,語文教師在教授《送元二使安西》這首古詩時,應該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比如古詩題目中的“安西”具體在什么地方?首聯中的“渭城”具體是指哪座城?從字面意思上看似都與今天緊鄰渭河的十三朝古都西安有著莫大的聯系。但是,通過備課,可以知曉,“安西”具體是指今位于新疆、甘肅一代,即唐代的安西都護府,看似顛倒了西安二字但其實兩者之間相去甚遠。“渭城”具體是指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陽古城,這倒是與古都西安的關系較為相近。但如果按字面意思來判斷,不加以聯系,就極其容易在語言教學中出現常識性的錯誤。教師在具體的語言表達中應當準確、明了,如“關于小明同學對此首古詩的情感把握,有的同學持不贊成態度,但就我個人來說,是對的,”仔細理解的話,這句話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含義,一種是教師贊成小明同學對古詩情感的把握,另一種是認為其他同學不贊成小明同學對古詩的情感把握是對的。所以,只有語文教師在具體的課程教學過程中,語言表達準確、明了,合理而科學的應用語言的藝術。與此同時,語文教師在具體的課程教學過程中,還應該處理好其中的主次關系,做到刪繁就簡,使得小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內汲取大量的語文知識,深切領悟到LESS IS MORE的語文學習真義。
三、注重教學語言的趣味性
語文教學要具有趣味性,需要語文教師不管是在語言的表達發面,還是在個人的形象方面都要很好的符合小學教育階段內語文教學的目標,這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引導小學生的思維認知形成過程[3]。小學生僅僅依靠自身的理解力是不能完全消化文章中所深藏的思想感情,這時就需要語文教師從旁指點,運用生動而富有趣味性的語言明晰的講解文章中所深藏的思想感情,升華文章的主題,使小學生在語文教師創設的富有趣味性的語言環境里,不但能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涵義,還能逐步提升自身的理解力。第二方面,緊抓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小學教育階段,是小學生身體和心理的重要發展時期,語文教師不僅要注重其認知思維的發展過程,還要重視其心理素質的培養[4]。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緊抓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生動而富有趣味性的語言,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助力提升其學習能力,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快樂的學習氛圍,不僅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學習實效還有助于其身心健康發展,進而使其在歡歌笑語的學習中度過童年的美好時光。例如,語文教師在教授《靜夜思》這首古詩時,小學生沒有在特定的環境中,肯定不能充分理解“疑是地上霜”的含義,這時就需要語文教師運用生動而富有趣味性的語文,向其描述“月白如銀”的美妙現象,使其能深刻領會到:“有一位遠方的游子,在明月朗照、月華如霜的寧靜夜晚,看著天上的明月,默默思念著遠方的家鄉。”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播放古典音樂和相應的靜夜游子思鄉類主題的圖片,與此同時,語文教師可伴著舒緩的音樂和豐富的圖畫來緩緩的誦讀古詩,使小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有效提升其語言理解力和語文學習實效。
四、發揮教學語言的情感性
在具體的語文教學全程中,具有情感性特點的教學語言是其中的關鍵核心所在,甚至可以代表語文這一科目的全部。我們可以注意到,在教學中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使其在語文教師的引領下,深刻挖掘語文課本中所列文章中深藏的作者所要表達的細想情感,逐漸提升其閱讀理解力[5]。與此同時,語文教師也要使自身的語言表達更加富有情感、魅力和藝術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巧妙而科學的應用各種語言技巧,使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語言的多樣性,可以有趣也可以嚴肅,準確的掌握語言表達的多種竅門來引發小學生產生持續的語文學習熱情,使其在潛移默化中走進語文魅力的海洋中。例如,語文教師在教授《烏鴉喝水》這一課時,如果單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小學生肯定很難抓住本篇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刻奧義,忽視作者真實的寫作意圖和所要表達的引人發省的深刻哲理,這時,語文教師首先可采用講故事的語文教學方法方法以輕松、詼諧的語氣講述全篇文章,使小學生可以更好的進入語文學習的狀態,深入到本篇課文的學習中去,其次,語文教師可采用舉例子的方式來向小學生說明本篇課文中一些深藏其中的內涵,運用舉例、類比等方法,使其更好的理解本篇課文中一些深藏其中的內涵[6]。最終,可以鼓勵小學生說出自身關于本篇課文的一些看法,比如,要善于思考、面臨困難永不放棄、要有恒心等等。使小學生在語文教師應用多種語言技巧的巧妙引領下,深刻的體會到語文的魅力,不僅有助于提升其語文學習實效,還有助于其理解能力發展進步,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結語
開展小學語文這門基礎科目的教學,對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培育其人文素養都有著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科學而合理的運用多種語言技巧,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其自身的語文教學專業能力和語文教學實效,還可有助于創設一個更為輕松、愉快、和諧、高效的語言學習氛圍,抓住學生的目光,使其產生語文學習的持續熱情,與此同時,為其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苑玉金.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課外語文,2017,(15):13-13.
[2]楊翠蓉.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課外語文,2017,(18):31-31.
[3]石紅.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課外語文,2017,(03):42-42.
[4]王艷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04):00014-00014.
[5]李曉琳.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08).
[6]鄭鳳玉.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考試周刊,2018,(11):70-70.
(作者單位:大連市甘井子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