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林
摘 要: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微博,微信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在帶來多元化信息資源的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在新媒體環境下,領導干部既是受眾,又是媒體報道和監督的對象,多重身份對領導干部的政治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處于新媒體環境下的領導干部,他們的政治素養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關乎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探究新媒體環境下領導干部政治素養的現狀,掌握領導干部在新媒體環境下的政治素養提升與培養途徑,對于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政治立場,加強新時代黨的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媒體 領導干部 政治素養
20世紀后期,傳媒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的傳媒生態以及公眾對于媒介的理解,人們開始尋求媒體化生存,所謂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例如微信、QQ、微博等。其迅速發展為民意訴求提供了重要的表達和交流平臺,極大地增強了公眾參政議政、進行公共權力監督的意識和能力,從而對傳統執政環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對于領導干部來說,因其在新媒體環境中具有多重身份,既是受眾,但又非一般的受眾,因為他們是公共權力的執掌者,管理職能的承擔者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同時還是重要的信息源,因為很多重大政策,重大事件的信息都是通過他們來向公眾發布,因此他們的聲音代表黨和政府的形象,關乎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這對領導干部在新媒體環境下的政治參與能力和政治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媒體環境下提高領導干部政治素養的重要意義
隨著互聯網不斷發展,網絡新媒體成為各級領導干部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成為影響政府決策的重要輿論力量。新媒體環境下,黨員干部處于一個公開、透明、即時、海量的媒體環境中,大量媒介信息直接影響著領導干部的思想認識。敵對勢力利用大眾傳媒對我西化、分化、丑化,呈現無壁壘式的傳播。他們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千方百計扭曲我國黨和政府的國際形象,反華言論無孔不入,同時一些錯誤價值取向和低級趣味的糟粕資訊,也借助各種平臺渠道侵害領導干部心靈。為使領導干部做到思想不動搖,始終保持人民公仆本色,領導干部有責任搶占思想“主流陣地”,確保復雜輿論環境下始終立場堅定,保持正確思想方向,這首先要求基層政治干部加強政治素養,以提高對各類信息的識別、分析、評估的能力,正確引導領導干部的思想和行為。
新媒體的出現及不斷增長的社會影響力,極大增強了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意識,而且成為公眾參政議政、對公共權力進行監督的重要途徑。媒體的民主化與新型公共領域的形成,大大提高了公眾參政議政、進行公共權力監督的意識與能力。新媒體環境也對原有執政環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領導干部必須適應媒體發展的新形勢,能否適應新媒體、了解新媒體、用好新媒體,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領導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從目前情況來看,多數領導干部的新媒體知識和技能有了長足增長,認識到網絡輿論是領導干部聯系群眾、了解民意的新渠道,網絡監督是反腐倡廉工作的一個新亮點和新手段。但也有部分領導干部面對新媒體還很不適應,也沒有把新媒體作為重要的工作手段。一些領導干部在輿情的處理方式、應對技巧等方面存在反應遲緩、處理粗暴,敷衍塞責等情況。這從側面表明,努力提升新媒體環境下干部政治素養,已成為一些領導干部的當務之急。
二、新媒體環境下領導干部政治素養的現狀
1.新媒體環境下,政治意識不強
新媒體環境使得社會思潮擴散和信息傳播變得多向多元甚至是嘈雜紛亂,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三兩天”。在這種環境下我們黨在意識形態領域倡導什么,反對什么,堅持什么,摒棄什么,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領導干部處在這樣的新媒體環境下,部分領導干部缺乏大局意識和政治意識,在微信微博發布不當言論,2017年7月7日,中國監察報刊文《微信使用莫“任性”》,就怒批少數干部“任性”使用微信的現象。文章稱有人在“朋友圈”妄議中央大政方針,有人在微信群發放紅包拉票賄選,更有甚者利用微信造謠、傳謠……一些黨員干部在微信群、“朋友圈”忘了自己的身份,隨意發表觀點。東部某市公安局副局長吳某,在微信“朋友圈”轉發了一篇文章,并發表評論公然否定“一國兩制”。隨后,其觀點被大規模轉發,在當地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吳某也因“妄議中央大政方針,破壞黨的集中統一”,受到紀律處理。在社交媒體異常發達的背景下,每個人都會成為媒體人。微信朋友圈,不像傳統意義上只有家人和好友組成,而是由許多社會關系組建而成。朋友圈其實已經慢慢具有了媒體屬性,所以微信朋友圈不是私域,而是一個公共場所,但一些領導干部意識不到這一點。因為使用微信不當受到黨紀處分的案例不少,其表現形式與原因也不一而足。這其中,有僥幸心理的誘使,也有紀律意識淡薄的因素,但根本原因都在于政治意識不強,沒有時刻繃緊紀律之弦。
2.新媒體環境下,正能量缺失
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行走的“自媒體”,每臺手機都是移動的“發生器”,在信息源眾多、話語權提高的情況下,無論是分享見聞與時尚,品評社會與倫理,還是交流科技與文化,都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中也不乏有些人每天都在傳播一些“負能量”,打開網頁、登入微博,立刻就會在不經意間陷入網絡負面信息的包圍之中。首先一些負面新聞連篇累牘。災難、事故、貪腐、丑聞似乎鋪天蓋地,所謂內幕、揭秘、潛規則層出不窮,謠言、暴力、色情信息屢禁不絕,曝隱私、秀下限、搏出位大行其道,各種丑惡和黑暗被無限放大,其次是不良情緒四處蔓延。凡是政府辟謠的就一定是事實,凡是官方發布的就一定有黑幕,凡是社會矛盾就一定是體制問題;凡事寧信其錯,不信其對,寧信其壞,不信其好;陰暗心理、悲觀情緒、網絡戾氣在網上滋長蔓延、交叉傳染,消解社會正氣,壓抑人的心理。一些干部處于這樣的環境下不能夠堅定自己的政治信仰,總是人云亦云、不知省察的傳播這些“負能量”,甚至把一些負面的觀點和看法帶進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2017年末,“佛系”這個詞成了朋友圈里的熱詞。所謂“佛系”,跟宗教沒有任何關系,而是人們借用這個語言符號,表達一種“有也行,沒有也行,看淡一切,不求輸贏”的心態,而一些領導干部也自稱為“佛系干部”甚至在原則問題上也保持“佛系心態”,這樣的“負能量”傳播必將導致不正之風滋長蔓延,干部隊伍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大打折扣。
3.新媒體環境下,能力素養欠缺
善于利用網絡和新媒體,對領導干部來講已經不是個人愛好和興趣,而是一種新的工作方法,必備的基本素養。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視網絡為新陣地,善于利用新媒體開展工作。同時領導干部個人素養,在新媒體環境中也成為輿論公眾關注的熱點。以今年5月份四川”嚴春風事件“為例,從“嚴書記女兒”事件被網友在網絡社交平臺爆料深扒,到四川省紀委監委回應關注并介入調查,直至傳來“嚴書記”嚴春風落馬的消息,網絡反腐和網絡監督又形成另一生動案例。嚴春風的落馬,既有當下全面從嚴治黨持續向縱深推進大環境的必然,更有其個人因素的使然。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首先是其家風不嚴。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嚴夫人”在家長群里囂張跋扈的表現暴露了“嚴書記”家風不嚴,個人政治素養不高的表現。但該事件正面的影響是從14日下午四川省紀委監委回應關注并介入調查,到18日發布嚴春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的消息,當地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是較為快速的。政務微博能夠在關鍵時刻面向民眾,傾聽民聲,并很好的回應民眾的關切。該事件凸顯了在處新媒體時代,提升個人素養和利用新媒體開展工作的能力已成為一些領導干部當務之急.
三、新媒體環境下,干部政治素養提升路徑
1.堅守主流價值觀,切實增強“四個意識”
作為領導干部要堅守主流價值觀,跟上中央治國理政的新思路,對大事和大勢心中有數。要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持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盡管媒體行業正面臨一些挑戰和危機,但主流媒體依舊是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陣地。中央的重要政策、決策、聲音,每天都會通過主流媒體傳遞給全社會。堅持看報、看主流新聞,能夠指導工作、增長知識、獲取權威信息。各級領導干部、管理人員,應該主要從主流媒體領會中央治國理政的大思路、大布局,掌握黨的執政精髓,把握工作的輕重緩急。領導干部要堅守主流價值觀,跟上中央治國理政的新思路,對大事和大勢心中有數,不能靠手機上的小道消息,不能靠微博微信上的碎片化信息。這樣才能在紛擾的輿論新格局中保持清醒頭腦而不迷失方向,所以閱讀時政報紙,關注主流媒體,是領導干部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習近平同志指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黨面臨的執政考驗、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尤其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社會思潮日益多元多樣多變,各種思想交流交融交鋒日益明顯,“普世價值”、新自由主義、憲政民主、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對一些黨員干部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消極影響。在這種新形勢下,增強領導干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提高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增強“四個意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現實針對性,對于應對黨所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真正把黨建設成有理想有紀律、思想上純潔、組織上純潔的黨具有重大意義。廣大黨員干部只有自覺增強“四個意識”,補精神之鈣、固思想之元、培為政之本,才能在新媒體環境中經受住各種風險的考驗。
2.加強黨紀黨規教育,強化新媒體時代的紀律意識
知黨紀,懂法規,守紀律,這是對領導干部基本的素質要求,當前,應結合“講忠誠,嚴紀律,立政德”專題警示教育活動,組織領導干部廣泛開展對《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制度和國家法律法規的學習,特別是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順應新的時代背景增加了一些違反政治紀律新的表現形式,如黨員干部在使用微信時的“十不準”,這就為領導干部在使用新媒體時劃定了紅線和禁區,領導干部應加強對這些紀律條例的學習,同時內化為自律自覺的行動。在處理網絡輿情,政務公開等信息時,應不斷提升法治思維和法治素養,明確新媒體環境下并非法外之地,并樹立自覺守法和依法辦事的意識,切實做到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依良好的法律意識,法治觀念營造黨和政府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和氛圍。
3.勇于擔當,堅守正能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掌握意識形態工作話語權,就是要通過主動發聲,影響社會思想輿論,掌控意識形態的走向,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毛主席也曾指出,“文化思想陣地我們不去占領敵人就會占領”。領導干部要為朋友圈“正能量”發聲,就必須不忘職責,勇于擔當。面對朋友圈中未曾斷絕的各類政治謠言,面對個別媒體對個別社會輿情的“春秋筆法”甚至扭曲報道,面對個別群眾對政策制度的誤解,個別黨員干部信奉“沉默是金”,堅持不辯、不說、不管、不看這“四不”政策,作壁上觀。對這種意識形態上的“綏靖”政策,我們更應引起警惕。在涉及意識形態問題上,每一位黨員都應該是武裝到牙齒的“戰士”,要勇于擔當,直面“敵人”,為朋友圈的“正能量”吹響“集結號”和“沖鋒號”。領導干部發表言論應始終堅持對黨負責、敢于擔當,以正義、善良、向上的言論引導輿論;堅持正面發聲、傳播正能量,曬工作、比成績;多同基層群眾交朋友,展現黨對人民群眾的關愛,讓自己的“朋友圈”成為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橋梁。
參考文獻:
[1] 潘娟.新媒體時代領導干部的媒介素養探析[J].重慶行政,2014(4)
[2] 顧杰. 著力提高領導干部應對新媒體的能力[J].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5-9.10.3969/j.issn.1009-3699.2010.02.002
[3]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版)[J].全國新書目,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