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哈薩克作為我國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有著極為豐富獨特的文化底蘊,正是倚靠在這樣一個絢麗多彩的文化背后,逐漸滋養出璀璨的舞蹈藝術,形成了民族特有的審美取向,它反映了這個民族文化心理和時代的意識,用優美的身體語言描繪出樸拙自然、幽默風趣、剛健有力、粗獷神怡的舞蹈風格。
關鍵詞:哈薩克族舞蹈 審美 文化 時代
前 言
作為游牧民族的文化藝術即沉淀在本民族的舞蹈藝術中,哈薩克族舞蹈帶有厚重的歷史感,他們靠著自己的勞動創建了美麗的家園,在社會生活與生產斗爭中受到了這瑰麗壯觀的自然風光的熏陶與鍛煉,逐漸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心理特征與審美習慣,這樣的生態環境間接決定著哈薩克族人民的審美情趣—美麗和諧、詼諧幽默,也直接傳輸到他們的舞蹈之中,形成了獨特的舞蹈風格。哈薩克族舞蹈以“動肩”和跳“馬步”為主,律動感、節奏感較強,風格較為粗狂彪悍。
一、審美中映射出舞蹈的抒情性
舞蹈的功能長于抒情,便于敘事?;趶V大群眾對舞蹈的傳統認識,舞蹈的抒情是擴展舞蹈藝術范圍的重要媒介,在舞蹈創作的內涵與表演形式上,均需要抒情,才能展現出舞蹈藝術的獨特性和生動性以及功能性。哈薩克族舞蹈的風格奔放明快,那么,在人體動作的展現中,舞蹈情感、情緒的爆發和表達便于更好充分釋放,以此使觀眾產生共鳴,從節奏變化中來看,改變人體動作的發生,每一個節奏的變化和人體動作的變化相互呼應,舞蹈的情感才能被充分表達出來。
哈薩克族舞蹈的抒情性:
哈薩克族舞蹈通常會以模仿、象征、比擬的方式和表現手法傳遞情感。我們常會看到哈薩克族的舞蹈大部分與勞動生產、生活相關聯,由于哈薩克族舞蹈融入了這些民俗風情等自然因素,這些因素的表達需要借助舞者的身體語言、民族音樂、民族服飾等共同完成,由此而來,雖然沒有臺詞、語言,這些直白的形式,但并不影響舞蹈情感的表達。情感的表達有舒緩、有奔放、有歡樂、有悲哀,不同的情緒需要依靠不同的肢體語言傳遞,這樣才能將舞蹈的真情實感和藝術性充分釋放。哈薩克舞蹈具有豐富的舞蹈內涵,通過抒情性的表演,使觀眾產生共鳴,帶給觀眾極大的心靈震撼,使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舞蹈的魅力。由此而見,一個民族舞蹈的抒情性使得這個民族的文化、藝術更好地被人感知。
二、多元文化交融下哈薩克族人們的審美情操
哈薩克族是諸多游牧民族融合而形成的部落集團,早在古代就有所記載,他的民族基因包括塞種人、大月氏、烏孫人、鐵勒人等。再加上現今生活在新疆地區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中又有漢族、維吾爾族、錫伯族等一些民族的融入,在這樣一個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使得哈薩克族人們的審美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哈薩克族人民的審美映寄在本民族的風俗習性、生活之中,通過藝術可以反應生活,同時生活又鑲嵌在藝術之中。兩者相生相聯,互相影響,共同促進該民族的發展進步。
民俗文化中的審美:
哈薩克族人民保持著尊老愛幼、樂善好客的優良傳統。哈薩克族將年事較長的人尊稱為“阿克薩卡勒”,他不僅是家庭中身份地位最高的人,還是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和古爾邦節,在節日中也會進行相應的準備活動。哈薩克族的禮儀文化豐富多彩,哈薩克族特別注重儀節方面,從嬰兒出生到人死都有一定的禮儀,尤其是在婚喪嫁娶中,都有特定的儀節,一場下來要經過幾道程序都是有講究的,例如,在婚嫁中,會唱“勸嫁歌”。作為游牧民族而言,豐富的娛樂活動定是不可卻少的,“阿肯彈唱”、“姑娘追”、“刁羊”、“賽馬”成為添補哈薩克族人民樂趣的必要活動。幽默風趣的民間活動相繼帶來了哈薩克族舞蹈藝術的發展,舞蹈作為人體創造的文化,反映出人的活力和情感的本質,并折射出生存狀態和人生經歷,可以說舞蹈是時代的追求,舞蹈的審美同時灌注在有血有肉的靈魂之上。哈薩克族人民的審美同樣依附在本民族的民俗文化之中,他們以對民族、生活的熱愛抒發著自己的情感。
三、美與時代的接軌
在當今的時代中,我們提倡保留優秀的傳統作品,同時在繼承的基礎上又要有所創新,創新仿佛成了21世紀的代名詞,文化要革新、科研要創新,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引領下,整體發生了煥然一新的面貌。當然,我們的民族文化是需要繼承發展,前輩們靠著自己辛勤的勞動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值得我們珍惜愛護的,尤其是我們本民族的文化、藝術更需要傳承保護。
哈薩克族舞蹈美的體現:
所謂“美”,包含著創造之美,欣賞之美,哈薩克族的舞蹈之美,就像美麗的天鵝一樣,潔白純凈、靈動舒展,它的美體現在對動物的模仿,天鵝就是哈薩克族人民心中崇拜的吉祥之物,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對馬、羊、鷹這些自然之物充滿了獨鐘喜愛,他們也會模仿這些動物跳舞,“角抵戲”就是哈薩克族模仿山羊動態進行的舞蹈,通過模仿,來表現哈薩克族人民爽朗豪放的性格,此舞蹈形象活潑,給人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再如“鷹舞”是哈薩克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該舞蹈的表演者為男性,通過模仿鷹的動作來表現哈薩克族男子的英勇剛毅的性格。
結 語
哈薩克作為這樣一個歷史悠久、能歌善舞的民族,它有著自己強烈的時代烙印,鮮活的文化藝術特色,高尚的審美情趣。哈薩克民族舞蹈具有強大、鮮活的生命力,在世界文化高度融合的舞壇上,希望哈薩克民族的舞蹈能夠熠熠生輝更好地展現出本民族獨特的光彩魅力。
參考文獻:
[1] 羅雄巖.中國民間舞蹈文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10
[2] 金秋.中國少數民族民間舞蹈賞析[M].鄭州大學出版社,2013.81.
[3] 李季蓮.新疆舞蹈[M].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14.12
[4] 仲高.絲綢之路—藝術研究[M].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
[5] 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
[6] 哈薩克自治州概況.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概況[M].民族出版社,2007.12
作者簡介:甘賽楠(1990——)女,漢族,河南焦作人,新疆藝術學院舞蹈系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民間舞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