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仙
摘 要:在小學數學學習中,“100以內數的計算”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這一部分的學習中,小學生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提前干預,這樣對學生的學習給出一定的指導,可以使小學生降低學習中錯誤的發生率。結合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關于“100以內計算”易錯點進行干預的具體教學策略,希望對這一知識點的教學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100以內計算;易錯點;提前干預;教學實踐
錯誤是正確的先導,是通向成功的“階梯”。如果教師能夠認真分析學生產生錯誤的本質,就可以做到“提前干預”,發現學生存在的更深層面的問題。數學是一門鍛煉人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的學科,通過對學生錯誤的“提前干預”能夠發現學生某一方面能力的欠缺,從而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一、提前干預的概念和意義
如果我們能夠在錯誤發生之前采取措施,就稱作“提前干預”。通過“提前干預”的教學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存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增強教師對于學生數學能力培養的關注,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水平,增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也能夠促使教師早日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和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從而促使教師成為新課程、新理念的實踐者和開拓者。
二、關于“100以內計算”易錯點提前干預的教學實踐研究
1.從備課階段入手,做好知識點的預設
在教學的課前階段,教師應當充分地做好教學的調研和研究,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采用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相結合的研究策略,一邊研究、一邊實驗、一邊積累。具體來說,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調查和研究:(1)調查法: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及和家長之間進行個別訪談,深入了解本班學生的學習環境與心態,作為研究的背景和依據;(2)經驗總結法:根據已有的經驗,向有經驗的同行教師請教,總結教學經驗;(3)個案追蹤法:把每個學生對個體所發生的錯題進行整理和分析,作為個案進行分析,從而了解學生之間對這一知識點掌握的差異性。
2.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課中干預”
“易錯點”分成三個方面的類型:一是知識類錯誤;二是計算類錯誤;三是審題類錯誤。對于“100以內計算”易錯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有關“5、6、7”的進位加法,以及有關“5、6、7”的退位減法在20以內加減法的錯題中比重最大。這是因為“5、6、7”的補數分別是“5、4、3”,相對遠離10,這樣在計算湊十或破十時,進行數的組成相對較難,容易出錯。這是學生知識方面的問題;(2)計算類錯誤:作為加法的逆運算減法,它的口算思考過程較加法復雜一些。許多學生對求差思路不熟練,“破十法”“平十法”等計算方法都沒有掌握。少數學生思維能力可能還停留在減法運算初始階段,即想加算減。加之還有的學生逆向思維能力薄弱,那么減法口算出錯的可能性就更大了。(3)“把減號看成加號錯題多于加號看成減號錯題”“小數加上大數的錯題略多于大數加上小數的錯題”,這種就屬于審題方面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這幾個方面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去指導學生,比如將“看似差不多,實則差別非常大”的題目放在一起,讓學生通過比較去分析兩個題目的不同點在哪里,從而避免學生審題方面的問題;又如,鍛煉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比如,在學習教法運算時,讓學生進行逆向思維,例如:7-2,先要想2+( )=7,2+(5)=7,所以差是5,這樣就增加了思維環節。這樣就有助于學生對于減法運算的理解,也更容易接受。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干預措施,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審題習慣,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課后進行小節總結,實現“課后干預”
在錯誤沒有發生之前采取的措施稱為“提前干預”。錯誤發生之后采取的避免錯誤再次發生的措施,稱為“行為跟進”。在每一小節的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可以在筆記本上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梳理,也可以把這節課中自己理解不是很順暢的知識點進行反思,對本節課的知識點以及易錯點進行消化吸收,從而防止以后出現類似的錯誤。通過“總結—反思—總結”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總結展望
在教學實踐中實行“對于易錯點的提前干預”,既有助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也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技能,提高教學的質量,是一項非常值得嘗試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這一教學方法應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得到大力推廣,使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得到不斷的優化。
參考文獻:
[1]薛惠萍,鞏紅江.小學數學教學中易錯點提前干預策略[J].新課程(上),2017.
[2]王佳波.積極干預 助力成長:關于個性化學習平臺提前干預小學數學易錯題的幾點思考[J].小學生(中旬刊),2017.
[3]胡海林.小學數學易錯點的提前干預研究[J].報刊薈萃,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