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路祺 洪啟林
摘 要:對于航天科研單位來說,設備儀器的管理關系到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科研生產工作的順利進行,是一項龐大、繁雜的系統工程,是確保各項科研生產和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的重要保障環節,實現儀器設備的信息化流程,對于企業整體設備管理的現代化和科學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政治意義和現實意義。本文依托某航天科研單位實現儀器、設備信息化建設的有效途徑,結合管理現狀的調研分析,對當前航天類等科研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歸類和總結,提出筆者對設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想法和建議。
關鍵詞:設備管理信息化 存在問題 實現途徑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c)-0133-02
企業管理的信息化,目前是企業管理的熱門行業,是當前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標志,一般情況下表現為通過采用電子化和電子信息系統的集成,深入開發、收集、廣泛利用企業內部的管理資源,在一定范圍內和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產經營水平,鞏固強化企業競爭力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企業也會通過一個不適應到逐步適應的過程,逐步發現和挖掘到信息化水平提高的各種優點和好處,最終實現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和作用。
對于航天科研型企業來說,設備儀器不但精細化水平極其高,同時數量、種類都十分龐雜。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各種科研生產儀器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斷朝著精細化、復雜化發展,傳統的設備管理模式與當前科學現代管理的要求已經不盡然匹配,為確保設備安全運行、管理受控,筆者對此進行了一定的思考。
1 設備管理的信息化的基礎和意義
1.1 設備管理信息化,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保障
首先,采取對設備的實物與資產進行配套管理和監督,實現了設備由粗放型管控逐漸轉變為精細化流程化的管控。從采購、維修、報廢等一系列過程,包括購置、維修、使用人變更、報廢申請、報廢處置等記錄,借助信息管理的痕跡化都能體現,都能夠在通過基礎信息實現動態的管理。
1.2 設備管理信息化,為促進管理流程化奠定基礎
通過對設備儀器購置審批、到貨驗收、入賬審批、報廢申請、啟用申請、調撥申請、閑置封存申請、特種設備臺賬及定期檢測檢驗、設備儀器標簽打印、供應商信息管理、信息共享功能等功能模塊等流程進行信息化和電子化、科學化的管控,可以獲取到設備購置、設備處理等實現全過程的最原始、最一手的記錄,為監管設備資產提供了最基本、最準確的資料,為實現業務管理的網絡化,準確化、科學化、流程化奠定基礎。
1.3 設備管理的信息化,從不同途徑滿足當前管理工作需求
對于設備使用部門來說,極大促進了使用人員管理設備的工作效率,一方面實現了個人使用設備清單、審理流程的電子化,另一方面促進了使用設備的購置記錄、維修記錄,使用人變更記錄等信息的共享,進而為管理設備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2 自身單位設備儀器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自身單位設備儀器管理現在按照單位內部制度,對設備儀器的購置、到貨驗收、登記入賬、閑置封存、檢定檢驗、報廢等全過程管理工作,確保設備儀器的有效使用。雖然設備儀器的管理已經進一步規范有效,但在管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文件資料,業務涉及到全單位所有使用部門,設備儀器種類型號復雜,涉及面廣,各部門管理工作分散,缺少設備儀器的綜合管理平臺,所有管理工作都停留在紙質階段,缺乏信息化手段。
為更好地推進設備儀器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筆者初步調研了相關航天兄弟單位和相關行業單位的信息化管理現狀,綜合分析目前企業對設備管理信息化途徑的構架,存在的難點和重點主要有。
(1)企業信息化基礎相對薄弱。一般企業只有構建內部的信息化管理部門,比如在機關管理單位設置信息中心,對企業進行信息化的整體布局。相對基層和一線的單位很難以現實的推廣,即便是推廣,由于對一線管理需求了解的不盡然,對整體信息系統的布局也難以把控,往往通過購買現成的軟件去實施信息化管理。這種手段目前較為普遍,在航天企業來說,這種做法應該慎之又慎,不但難以滿足實際需要,還存在一定的保密風險和隱患。
(2)信息化進程,實現從粗放管理到精細管理的轉變,勢必要帶來管理風格從粗到細的轉變,這對人員隊伍建設和管理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尤其,當前設備管理人員長期將工作的重點放在設備故障檢測及維修上,缺乏對長期工作的規劃、計劃等,為數據的分析、積累的常識缺乏,對基本的運行數據分析能力和水平不足嗎,很多基層人員也長期將工作放在設計等常規的重點,對實現設備管理信息化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抵觸心理。
3 企業設備管理信息化的初步構想
根據調研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上級要求,筆者認為可以從修訂和完善相關制度,規范設備儀器管理工作;根據現有設備管理的措施,引入專業公司協助開發設備儀器軟件管理系統等,進一步促進企業設備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進程。
3.1 完善的規章制度是信息化建設的首要任務
企業的規章制度就是企業管理的最基本原則。企業要對標先進經驗,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符合單位科研特點的規章制度體系。航天企業的規章制度建設可以充分結合科研類企業當前信息化管理的有效經驗,按照國家和上級的各項要求,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在最大程度上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可執行性甚至可考核性。
3.2 符合管理實際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是信息化建設最基本的要求
目前,根據需求,現階段主要實現設備儀器類信息化平臺上線管理,后續還將陸續實現設備維護維修、辦公營具,房產等固定資產信息化平臺上線管理。
系統上線后可以滿足設備儀器類網絡化、信息化管理,建立各部門共同使用的設備儀器軟件門戶平臺,實現從購置申請、到貨驗收、入賬登記、設備變動、使用部門二級臺賬建立、設備標簽打印、特種設備檢驗提醒、,設備儀器供應商信息統計管理、網上審批等全過程網絡化管理。避免了繼續使用電子表格統計設備儀器的原始辦法,提高設備儀器管控過程中的時效性,使之設備儀器的管控更加先進和有效。
3.3 加強系統實施過程中的培訓是必須的儲備
為進一步滿足實際工作需要,在系統實施初期,我們首先選擇了兩個基層單位進行試用,同時采取以往傳統紙質化辦公和新系統聯合開展,逐步過渡的辦法,避免出現管理工作的“斷層”。通過半年多的試運行,對發現的問題及基層提出來事項進行了全面優化改進,并組織了設備儀器軟件培訓會,并使設備儀器管理系統于2017年正式運行。
3.4 對整個系統的二次開發和兼容是需要考慮的長遠措施
當前信息化發展迅速,經濟全球化、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手段不斷發展,對機械制造、可靠性工程和質量管理都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企業自動化、信息化水平與科研管理的匹配度也必須隨之不斷提升。新的趨勢和潮流,為加強航天企業設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的管理層應該進一步重視和支持設備管理信息化建設,從宏觀上進行統一規劃,從微觀層面推進分步實施,為航天企業的“安、穩、長、滿、優”運行提供更加優化的管理基礎。
參考文獻
[1] 賴慶為.淺談企業信息化建設與管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5):2.
[2] 張春江.系統論基本原理在信息化建設中的指導作用[J].價值工程,2011,30(34):156-157.
[3] 張永海,殷啟超.淺談設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1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