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連 曹慧
摘 要:為了適應社會對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對基于產學研科研合作項目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包括實踐教學模式的建立、項目的具體實施及科學客觀考評方法的選用等。教學模式中實行校內和企業“雙導師”,學生與導師雙向選擇組建研究小組;項目實施過程要求學生根據企業需求與自身興趣確定研究計劃,按照研究計劃開展項目研究并在規定的時間討論總結;考評方式與學生申報科研項目和畢業設計等相結合,并設立薪酬獎勵機制。本文旨在通過基于產學研合作項目的實踐教學模式, 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培養更多高水平應用創新人才。
關鍵詞:產學研合作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實踐教學模式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4(c)-0170-03
Abstracts:In order to meet the society's demand for high-level applied talents, we explore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on,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scientific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method. In the teaching mode, the"dual advisor"in the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are implemented, and a research team was formed by a two-way choice between students and advisor. Students determined the research plan based on the companys needs and their own interest, and carry out and discuss periodically i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assessment of project is combined with graduation desig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declared by students, and a compensa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The study aimed at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cultivating more high-level innovative talents for application by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on.
Key Words: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facilities agricultur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Talent cultivation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是一個應用型的新興專業,涉及農學、生物、工程、環境等多門學科,要求學生具有農業設施設計、施工、維護管理和設施作物品種選育、栽培、種子育苗生產、設施農業園區管理經營的能力,旨在為設施農業提供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高校產學研合作教育是學校與政府或企業合作,共同培養人才的教學模式[1]。目前該模式在國內外高校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如美國的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德國的“雙元制教育”、日本的筑波大學的高技術科學城[2],清華大學的清華科技園等。產學研合作模式有利于高校與社會的溝通,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了解社會現狀、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應用型人才。
濰坊學院設施與農業科學專業是經教育部批準首批招生的三所高校之一[3]。我院結合濰坊市乃至山東省設施農業發展的需求,對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進行了十幾年的探索,逐步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與企業合作建立校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目前已經建成1000 余平方米的玻璃日光溫室,用于開展學生實踐教學及教師各類科研項目[3];學院與山東省壽光產業集團、山東維多利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春華秋實農業有限公司等30家知名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每年接納學生200余人,顯著提高了學生創新及實踐能力。但我院實踐教學由于課時數的限制,主要采取基礎實驗、校外實踐實習及畢業設計的形式。這種形式最主要的問題是各實踐環節缺乏有機的聯系[4],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缺乏;同時校外實習周期短,內容有限,學生對企業及社會了解較少。在產學研合作的背景下,將與企業合作的科研型試驗引入專業實踐課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還能讓學生提前進入社會,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實現面向社會教學。
1 產學研合作科研項目實踐教學的實施方案
1.1 建立基于產學研合作項目的實踐教學模式
建立基于產學研合作項目的實踐教學模式,搭建學生與企業溝通的橋梁,一方面加深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認知,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實踐教學面向社會需求,提高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及就業機會。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滲透、學院網頁宣傳以及班委或輔導員推薦等方式讓學生了解產學研合作項目與對接企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申報產學研合作項目。指導教師和學生雙向選擇[5],組建3~5人研究小組,利用校外實踐周、課余實踐及寒暑假完成科研項目。產學研合作項目實行“雙導師制”,即校內導師與企業導師共同指導學生從事科學研究。實施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獨立思考和實踐動手能力。研究小組內部選舉主要負責人,推進項目的實施,小組其余人員分工合作,保證科研項目有序進行。
1.2 產學研合作項目的實踐教學模式實施
1.2.1 項目研究方案確定
學生與企業導師溝通后了解企業需求,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結合學生的研究興趣在校內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確定研究的方向。如學院設施農業課題組與壽光蔬菜產業集團合作研究蔬菜最優灌溉制度,該公司致力于發展節水高效優質蔬菜產業。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確定了番茄為研究對象,研究不同灌溉制度對番茄產量品質的研究,旨在尋求番茄最優灌溉制度,為番茄的種植產業提供科學依據。研究方向確定后,校內導師指導學生通過學校圖書資料、電子期刊庫及網絡資源等途徑獲取與研究相關的文獻,學生閱讀文獻同時,兩位導師督促學生定期完成文獻總結報告并組織討論,引導學生完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的目的意義、主要研究內容、試驗設計、技術路線、觀測指標及方法,預期目標及研究進度等內容。
1.2.2 項目研究方案實施
研究方案確定后,學生根據研究方案制定工作計劃,經校內外導師審核后開展試驗,試驗項目一般在企業進行。項目實施前一個最重要的工作是學生基礎試驗的培訓, 科研試驗項目是一個綜合的連貫的試驗過程[6], 試驗開始后要求學生熟練的運用各種儀器在規定的時間內獲取需要的試驗數據。試驗開始的前3~5周,教師需要根據試驗中所用儀器,試驗測定指標方法、相關數據的整理和軟件分析等進行培訓,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進行試驗。試驗過程中,企業導師對學生試驗操作進行現場指導,回答學生試驗中的疑問,把握學生的試驗操作正確性,并對學生的試驗表現做出客觀的評價。每一次試驗結束后學生需要總結試驗步驟、分析試驗結果、開展結果討論及撰寫試驗報告。試驗報告側重于試驗結果討論、存在的問題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案,為下一次的試驗做好準備。
1.2.3 項目總結
科研性項目中試驗結果的匯總分析和討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驟[7-8], 項目開展后每2周組織學生進行項目匯報,匯報階段性的試驗結果、存在問題及下一步試驗開展。指導教師根據學生試驗結果進行點評,對成功的試驗結果進行肯定,對于不當的試驗步驟及結果進行分析和糾正,最后根據學生和企業導師的反饋問題,對下一階段的試驗工作進行調整。試驗項目結束后,學生需要獨立的完成研究論文或者研究報告,兩位指導教師以學生的研究報告為例,講述如何根據企業實際需求發現科研問題,如何與企業合作開展科學研究以及最終成果應用前景,使同學深刻明白科研實踐項目的內涵。
2 建立科學客觀的考評方法
科研項目試驗不同于基礎性試驗,不能通過理論成績、試驗成績、獲得學分等客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因此需要綜合多個方面建立客觀、公正的考核機制,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1 納入有考評方式的科研項目
校內導師可以指導學生以產學研項目為基礎申請校內大學生科研計劃(如本校的SRTP項目)、省級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等項目。學生可通過科研項目的申請立項、中期檢查及項目驗收方式完成科研項目的考核及評價,其考核結果也可納入學生當年的綜合測評成績中,以此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2 將試驗研究項目與本科畢業設計相結合考評
學生承擔的科研項目可以作為學生的畢業設計內容,鼓勵學生提早參與完成畢業設計,學生的科研項目的考核結果可直接計入畢業設計的成績,有突出成果的學生導師可優先推薦為校級乃至省級畢業論文。這種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完成畢業設計,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的考研就業提供時間保障。
2.3 建立合理的獎勵機制
試驗依托于企業,學生可以通過試驗項目從企業獲取報酬,指導教師亦可根據學生完成情況給予績效獎勵,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企業導師可以通過試驗合作項目客觀評價學生,為優秀的學生提供合適的實習或就業崗位,經過雙向選擇解決優秀學生的就業問題。
3 結語
將產學研科研合作項目引入專業實踐課程,可以使實踐教學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提高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建立基于產學研科研合作項目的實踐教學模式意義重大。目前有關產學研合作項目的實踐教學模式研究較少,因此本文探索了基于產學研合作項目實踐教學模式,確定了合理的實施方法,建立客觀公正的考評方式,旨在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澤發,黃丁蓉,向國紅,等.產學研合作模式下“項目引導教學法”在農學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高教學刊,2018(2):116-118.
[2] 謝開勇.國外高校產學研合作模式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04(1):119-122.
[3] 張保仁,曹慧,李媛媛,等.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與改[J].中國農業教育,2012(6):71-73.
[4]高璠,高鑫,李連飛,等.將科研項目引入化工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嘗試[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6):87-88.
[5]張潤鋒,李運濤,陳亮,等.從科研訓練和科研立項內容開發綜合性實驗教學項目[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 (11):37-39.
[6]崔銀秋,林鳳,逯家輝,等.建立與科研課題結合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新模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 28(11):109-111.
[7]孟慶繁,周慧,逯家輝,等.生命科學創新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25(12):1547-1549.
[8]程瑛琨,孟慶繁,劉成柏,等.高校基礎實驗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研究[J].高教論壇,2006(2):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