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紗
摘 要:近幾年來,培養學生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成了教學的重點,它貫穿了化學學習的整個階段,對學生以后人生發展具有指導性意義。筆者認為,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是多方面的一個體系,其包含化學學科思維、觀念、價值以及實驗探究等方面,當然學生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要充分把握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并運用多樣性的方法體現核心素養的觀點。本文就如何建構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展開討論。
關鍵詞:高中化學 核心素養 構建視角 有效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a)-0170-02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實,對我國青少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教育部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來看,要求現代中國學生應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培養學生滿足自身和社會發展的品格和能力。研究和分析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建構視角有利于幫助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對高中化學課程教育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發揮。
1 學生核心素養的根本內涵
筆者認為在新時代背景下,高中學生應當具備以下核心素養:自我發展的能力,未來社會生存的能力。而培養高中學生核心素養應當具體包括什么?我認為培養這些能力應具備體系包括思想品德素養、基本科學素養、人文素養、信息素養、思維素養、實踐素養、語言素養、道德素養以及身心素養。
2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內涵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學科,化學不僅與經濟發展、社會文明關系密切,也是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和信息科學等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基礎,化學在促進人類文明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核心素養下的化學課堂并不僅僅只是對學生進行簡單的理論知識的傳授其更注重對學生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培養。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有助于學生認識化學價值理念,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形成化學學科思維。它指導教師從高層次、高視野、高境界的角度展開教學,指導學生從高視野、高境界自我發展,以便適應社會發展潮流。總的來說,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培養了學生化學學科素養、化學信息素養、化學能力、語言素養以及正確的情感和價值觀。
3 現今高中化學教學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3.1 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弱化
現在使用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傾向于對學生化學理論知識的掌握,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顯得輕描淡寫,造成一種知識比能力強的現象。現行的化學課程標準所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重視化學知識的科學性系統性,重視理論教學,弱化教學實踐,使得化學知識抽象化,拉大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感。這對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有不利的影響。學生在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時,經常無法運用已經學過的化學理論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這種現象的發生在于平時的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太少,學生沒有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3.2 缺乏對能力培養效果的評價體系
即使在高中化學課堂中進行了核心素養的培養,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后,教師如何檢驗培養效果就成了一大難題,因為在目前來看還缺乏相應的質量標準來對學生各種能力進行評價。
3.3 對學生實踐能力弱化,不利于創新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訓練
要了解到實際的化學教學實踐并不缺乏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論證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只不過這些能力的培養方式是建立在教材內容上,是“死”的。化學課程最基本的特點是有著諸多的化學實驗探究活動,即學生自身動手去感受化學所蘊含的魅力。進行相關化學實驗活動,首先有具備一個實驗方案,然后準備實驗器材和藥品,最后進行相關實驗得出實驗結論。在實驗過程中也許有著許多不確定情況的發生,這點就要求學生自己思考解決這些突發情況的辦法。這種學生感官參與下的“活”的化學學習,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有深刻印象,有利于實踐能力發散思維的培養。現今化學教學模式阻礙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減弱了化學學科的實踐性,并沒有真正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目標。
3.4 缺乏相應的發散思維的培養措施
大多數學校所做的化學實驗一般是書本上事先設計好的方案,并且書本上具備詳盡的注意事項,學生在進行這些化學實驗時就沒有設計實驗方案和思考準備化學藥品和用量的必要,這并不能很好的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開放探究活動,以達到訓練學生發散思維的教學目的。
4 建構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
4.1 化學素養的培養
4.1.1 化學基本理論知識和相關技能
這一環節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化學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并能對化學現象結合理論知識進行合理的解釋,掌握化學基本規律,形成化學科學的基本觀念。
4.1.2 化學思想
化學中具有諸多思想,比如說守恒思想、控制變量思想、對立統一思想、綠色化學思想等,這些思想是前人在認識了解研究化學現象所總結的科學方法的思想意識,是對化學本質價值的基本認識。
4.1.3 化學精神
學習化學科目并不意味著我們將來要從事化學相關行業,要認識到學習化學是要掌握化學精神,這是培養核心素養的基本點。所謂的化學精神是對化學現象、化學規律、化學原理等方面的解釋,簡單來講就是一種對化學嚴謹、求實、探索、創新等工作風尚。
4.2 化學信息素養的培養
在化學課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獲取化學知識,學會使用化學工具書,查閱文獻解決相關化學問題。從這幾年的化學試題來分析,考察學生的化學信息素養的化學學習能力的試題比重逐年增加,試題常常會在現有化學知識進行拓展,引出一個新的化學概念,學生依據這些信息解決相關問題并總結歸納規律。學生在描述實驗現象和總結實驗規律的時候,要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學生應用已有的化學信息解決新的化學問題,發散思維,培養創新精神,與此同時學生要學會甄別有害信息。
4.3 化學能力培養
化學能力包括動手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等。在動手能力方面,教師要盡可能增加實驗機會,改善學生動手能力差,缺乏實踐能力的現狀。實驗過程中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實驗過程,鍛煉其創新思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方面,現今社會需要具有人際交往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師要認識到人際交往能力也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合作交流的過程,合作學習在教學中有效展開能夠培養學生集體意識,有利于學生在未來社會更好的生存。在自主學習方面,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化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進行化學思維的鍛煉。
4.4 化學思維素養培養
化學思維能力包括思維邏輯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學生根據化學原理和相關事實,推理化學本質,并猜想化學規律,對化學實驗現象進行深度概括,有條不紊的表達出自己思維活動過程,展現對化學知識的認知和掌握。批判性思維要求學生有敏銳的洞察力、判斷力,能夠認識事情的兩面性,站在不同角度對現行進行解讀。創新思維能力是化學思維能力的核心,是人們根據化學實驗現象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并通過創造想象,合理的推理獲得具有科學系合理性的結論和觀點。
5 結語
總之,在教學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充分認識到核心素養在課堂中的重要性,進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為學生終身學習,適應社會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國家培養出有創造性的全面發展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勇.對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若干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7(28):30.
[2] 陳新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優化高中化學教師的教學認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6):45-48.
[3] 王和.基于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實踐與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0):162.
[4] 林小駒,李躍,沈曉紅.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構成和特點[J].教育導刊,2015(5):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