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 李為敏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主要針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理念進行評述,同時對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影響進行相關討論,旨在為新時代我國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發展,為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意義。研究結論認為: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應注重從“個人體育能力”到“有組織的體育能力”的轉變。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必須重視體育運動對個人體質健康的重要性,以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達到提升生活品質的目的。
關鍵詞:高校體育 課程改革 體質健康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a)-0185-02
目前有關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方面的研究比較多,成果表現汗牛充棟,而比較貼近實踐的研究比較少[1-10],突顯該研究領域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價值。本文主要針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理念進行評述,同時對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影響進行相關討論,旨在為新時代我國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發展,為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意義。
1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理念簡評
在簡要敘述體育教育教學改革模式時,應注重從“個人體育能力”到“有組織的體育能力”的轉變,將來“在完善的學校體育組織之上,我們將看到個人的體育能力優勢”。新時代應培養全能型體育人才,而學校競技體育也必須成為“具有各種能力的球員,并在其各種能力必須都是專家級別”。具有學校體育價值的明星運動員,應該是那些“獨舞者”,他們能夠“快速且輕易地”突破對方高效且貌似無缺點的有組織的戰術體系。與上個時代的明星運動員不同,那時他們之所以星光耀眼,是因為對手的戰術體系毫無組織可言,新一代的校園體育明星應該是那種能夠攻克對方細心規劃、完美融合的、有組織的校園體育訓練體系。
在新型“現代化學校體育”范式中,運動技能仍然十分關鍵。然而,體育課程本身如今不再具有特殊性,也不作為體質健康的促進效應,體育教師或者以前設計的體質健康促進模式也不對其進行專門的指導,而是轉而通過“自主的鍛煉行為”進行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成功的團隊組織是具有超級理性和十分有效的組織,其成功不是因為外部的指導,而是歸功于他們的自治單元(學生)的自我指導,同時相互配合的個人體育鍛煉行為。
值得強調的是,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要有創造力,必須按照一校一品的方式做事情,以及實施自我改革創新的戰略。例如校園體育運動隊建設,必須通過大量的校園體育宣傳等活動,將體育教師的執教實踐和情感傳播,普及到教練和隊員中,使得這些實踐和情感得以同一化。為新時代我國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發展,為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供切合實際的改革方略。
2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與學生體質健康發展轉向的關系
健康的議題是當前社會關注的主流,而運動是健康的泉源,如果要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健康是第一要素。此外,如果要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必須要以健康的身心與體適能為基礎。就促進身心健康或體適能的改善而言,健康的生活品質與規律運動息息相關。為了獲得良好健康體適能,就必須經常性的從事規律且適當的體育運動。
許多研究已證實規律運動能降低死亡率與患高血壓、冠心病、2型糖尿病、肥胖、結腸癌、骨質疏松癥等疾病的機率,而身體活動量不足則會增加患這些慢性疾病的風險。增加民眾的身體活動量已成為全世界關注且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近年來學界開始關注規律運動和生活品質的關系,其中又以針對慢性病患的臨床介入性研究居多。少數以一般大眾為對象的橫斷性研究也證實規律運動有助于提升民眾的生活品質,但國內針對規律運動與生活品質的研究卻仍舊相當缺乏。期望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能夠重視體育運動對個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達到提升生活品質的目的。
3 關于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深化討論
美國運動醫學學會建議長期從事規律運動,不僅可促進健康,更可降低疾病的發生。規律運動可提升心智健康及人類壽命,此觀點認為運動會改變生活層面認知,如自我表現、人際互動、家庭關系及健康狀態,并可透過快樂感、滿足感,提升生活滿意度。體育運動對生活滿意度存在調節與中介的影響機制,前者指運動能直接由健康知覺及情緒改變,來增加主觀評價,進而提升生活滿意度;后者則指運動可間接改善樂趣感、人際關系、壓力及沮喪,進而增加生活滿意度。
生活品質在最終點,代表一個人對其生活滿意的評價,而這種評價端視其對自己是否身心健康與生活滿意而來。其次,影響身心健康與生活滿意的效果來自上面兩大變項:即身體上的健康和心理上的健康。另外,達到身體和心理社會健康的最初源頭,還是接受運動和保持規律運動。規律運動是最廉價的保健方法,從事規律運動帶給我門生命和生活無數的利益和生活滿意,乃至最終的生活品質。另一方面,在規律運動的同時,個人的衛生、健康和飲食生活習慣也要配合實施,如此方能得到最佳效果。
健康是人類追求高度幸福與安適的生活形態的主要目標,亦是提倡體適能的終極目標。健康概念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的意涵極為相近,然而國內大多論述生活品質與運動的重要性,在理論或實質性的研究卻不多見。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能以實證性的方式,評價人們從事體育運動后所獲得的整體效益,一般性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的量表有EQ-5D、WHO等,值得高校體育改革發展借鑒。
4 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理念進行評述,同時對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影響進行相關討論,旨在為新時代我國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發展,為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應注重從“個人體育能力”到“有組織的體育能力”的轉變。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必須重視體育運動對個人體質健康的重要性,以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達到提升生活品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邱建華.大學生體育需求與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反差與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7,7(34):52.
[2] 黃璐.高校體育工作改革探索[J].體育文化導刊,2011 (11):86-89.
[3] 陳偉.基于VR虛擬信息技術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探究[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8,33(1):70-71.
[4] 陳莉,周偉,蒲庭燕.全民健身計劃下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實施路徑研究[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8,33(1):48-52.
[5] 陳立春,劉丹.“健康中國”引領下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7, 31(6):56-61.
[6] 穆瑞杰,潘月順,馬道強,等.天津商業大學以健康為導向的高校體育應用型教學團隊建設[J].體育學刊,2017, 24(6):104-107.
[7] 任廷鋒.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32):3.
[8] 黃璐.高校體育工作改革的校本化探索——河北聯合大學的案例[J].浙江體育科學,2011,33(6):61-67.
[9] 楊文軒.大學體育面臨的形勢與任務[J].體育學刊,2017, 24(4):1-4.
[10] 王劍,柳齊齊.“健康中國”背景下高校體育改革與發展[J].湖北體育科技,2017,36(7):62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