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元錄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自學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7—0055—01
所謂自學能力,是學生能根據需要而獨立獲取知識的本領,其核心是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通過自己的規劃安排時間,查找資料,進行思考,提出疑問,總結學習經驗方法。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要圍繞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方面,刻苦鉆研,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切實讓學生做到自主學習,為他們終身學習和將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那么,小學語文課堂上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呢?
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自學能力中的基礎能力。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時,首先,要通過閱讀教材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應先布置學生自讀教材,但不布置閱讀提綱和設計問題之類的輔助材料,然后上交流討論課,交流的重點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閱讀教材的方法,使學生學會自學教材。當學生學會閱讀后,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和教學要求,改編教材中的引例或知識背景,或調整教材中知識展開的順序,使新知識的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基礎,適合學生自學;有時為避免已自學教材的學生再學習重復的內容,不選用教材中的例題,而另找同類型例題,以便于學生自學和將問題拓展延伸,生成新知識;有時當學生學完教材中的知識后,可適當地將教材內容拓展,提示學生知識間的邏輯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有時教師可把教材中的例題、練習題、習題中相同類型的題目整合成一個命題,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鉆研、探索,積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情感與態度、知識與能力的有效統一。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掌握技能的推動力。小學階段是學生知識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對事物的注意力往往帶有很強的無意性和情緒性,易被新鮮、多變的事物吸引,所以作為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經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學生越是對學習感興趣,就越會主動鉆研、下功夫,可極大地提高自學能力。興趣亦是激發學生去尋求知識、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心理學家讓·皮亞杰強調:“興趣是能量的調節者,因而使它看起來容易做而且能減輕疲勞。”所以,要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營造高效高質的課堂教學,除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外,還應想方設法,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學習、主動學習、自覺學習,形成濃厚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
三、提倡學生大量閱讀
詩圣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文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閱讀,提倡學生大量閱讀,尤其是讓學生多讀課外書籍和報刊。毋庸置疑,閱讀課外書籍和報刊是培養學生自學的有效途徑,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大量閱讀,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如,可以鼓勵學生給班級讀書角捐贈兩本書,成立班級圖書館,可便于學生交流、閱讀;也可以鼓勵學生到市縣圖書館辦理借書證,通過這種自學方法,學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除了讓學生借閱圖書室的書籍外,還要根據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條件允許下讓學生自愿訂閱一些優秀的報紙和雜志。另外,還要確保學生每天都有課外閱讀時間,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堅持做好讀書筆記,豐富學生詞匯和語感,培養學生的思維和鑒賞能力。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不僅僅開拓了視野,也豐富了學識,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積淀他們的人文底蘊,養成他們的良好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為他們健康全面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作為語文教師,應在班級里想方設法創造適合學生自學的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結合實際情況,給學生講一些名人偉人的自學成才故事,通過活生生的事例,熏陶和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和自學能力。通過創設學生自學氛圍的有效手段,可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再通過理想的牽引,反過來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形成良性循環,學生的自學能力自然而然就培養起來了。
當然,創設自學氛圍,教師還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自學空間,還要根據情況向學生提出自學要求,使得每個學生都帶著問題、有目的地自學,這樣學習效果會更好。
總之,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很多,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善于鉆研,從而切切實實地培養出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