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玲
【關鍵詞】 農村初中;導學案;課堂教學;積累素材;督促;評價方式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7—0075—01
教學方式是指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手段而進行的在教學原則指導下,由一整套方式組成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教學方式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的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而課堂作為教與學的有機統一,它的成功與否就取決于教學方式。基于對實際教育狀況的了解,筆者認為當前教育教學的問題還是集中在課堂上,只有揪住了課堂,解決了課堂問題,其他問題才會迎刃而解。要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使新課程改革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在實踐中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勢在必行,迫在眉睫。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語文能力及素養已經有了比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們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他們知識面狹窄,課外知識相對欠缺,閱讀理解能力普遍較差,表現在課堂上就是面對問題,不積極思考,不積極回答,甚至一臉茫然,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想到了利用導學案,轉變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任務建立在師生共同努力的背景上。轉變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方式,不只是教師的轉變,更需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轉變課堂教學方式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使課堂變得更為高效。
一、利用導學案,幫助學生積累素材
根據學生特點,我們編寫的導學案設計了 “相關知識”的環節,適時地加入一些學習該篇課文所要了解的概念(包括人名、地名、專業術語等)、作者、背景、文體等相關資料,以便使學生的自讀扎實有效。“課后拓展”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更是對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我們在編寫導學案時,盡量選取一些符合他們生活實際,貼近他們生活環境的內容來進行訓練。同時,在頁眉頁腳部分編入相關的學法指導或詩歌積累,以幫助學生加強積累,為真正把課堂交給學生,徹底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打好基礎。
二、利用導學案,督促學生扎實預習
初中的語文課文文段內容較長,而課時又較緊張,所以預習環節就顯得十分重要,所以我們在編寫導學案時,也注重了其在預習環節的導學作用。導學案正文第一部分是 “學習目標及重難點”,學生在預習之前先了解目標,以便有的放矢;第二部分是“預習自測”,主要是通過檢測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生難字詞,然后是“教材助讀”,這里設置了一些學生讀完課文后應該能獨立解答的問題,按照由易到難的梯度安排,主要考察學生預讀課文的質量,以達到大體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這樣的預習既使學生學到知識,又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同時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課堂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三、利用導學案,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上,教師先利用導學案檢查預習情況,根據預習情況安排教學內容,達到“以學定教”的目的;然后歸納出疑難問題,安排學生合作探究討論疑難問題,教師適時點撥,在促使“導學”功能的落實的同時,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課后拓展”,既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強化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這樣的學習方式既達成了學習目標,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真正將課堂交給了學生。當然,這樣的課堂模式對教師也有一些要求:首先要根據學生特點認真編寫導學案,以保證導學案在課前、課中、課后都能有效地起到“導學”作用;然后根據學情組建合理有效的學習小組,在此基礎上以導學案為切入點,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最后要充分利用導學案,使之不流于形式。
四、制定合理有效的評價方式,為改變課堂教學方式保駕護航
只有通過合理有效的課堂評價方式,才能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多樣化。我們在組建學習小組時,既要考慮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還要考慮他們各自的學科特長,然后分學科選定小組長;每節課該學科小組長們會根據回答問題的情況選出最佳小組,根據預定規則給小組加分;每一小組各科小組長會根據當天狀況選出最佳組員和最不活躍組員,并根據預定規則給組員記分;教師及班委會進行監督,并及時督促課堂表現不夠積極的學生或小組,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改進的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促使全體學生 “動”起來,只要學生愿意動,課堂就不會死板;只要學生愿意動,教學效率才有可能提高。
運用了導學案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業狀況,設計符合學情的問題,然后確定課堂教學過程。這樣既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保證了課堂效率;而且利用導學案教學還能使學生之間展開討論,師生之間展開交流,從而真正提高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