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軒
摘 要:數學統計知識和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性和相互促進的作用。在高中階段,我們應認真地進行相關數學內容的學習,強化對數學基礎學科的掌握。高中數學是大學學科的基礎性內容,一些基礎性內容在高中階段的學習都能出現,通過高中基礎學習,能夠為未來數學統計知識的提升做好基礎。本文在數學統計方法和現代經濟社會的相互聯系的基礎上,對數學統計方法促進現代經濟社會的作用進行了解讀。
關鍵詞:數學統計 現代經濟 作用
中圖分類號:F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a)-0255-02
在當今社會,經濟學已經融入到社會各個階層,人們的生產生活無時無刻不和經濟學相互融合。雖然經濟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其主要內容和數學統計的相關內容密切相關。因此,在高中階段,我們應認真進行相關數學內容的學習,強化對數學基礎學科的掌握。高中數學是大學學科的基礎性內容,一些基礎性內容在高中階段的學習都能出現,通過高中基礎學習,能夠為未來數學統計知識的提升做好基礎。
1 數學統計方法和現代經濟社會的相互聯系
數學統計方法運用領域較為寬泛,可以說我們的社會經濟生活中,都和數學統計的相關方法相互聯系。數學統計知識不僅是我們掌握經濟學的重要工具,更是經濟學在實際運用中的主要方法。經濟學在社會生活中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并形成了相互的密切聯系性。從歷史發展沿革角度來看,其主要發展形成具有以下幾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是數據統計和經濟學聯系的階段,這個階段形成時間較早,其主要是一種新型的領域運用,并將傳統的數學方法技術運用到經濟實踐活動中去。在這個階段,經濟學家利用數學相關知識,來對經濟學中的一些問題和現象進行了解釋,并出現了相互融合。第二階段是較為深入的融合。在這個階段,數據統計方法通過進一步延伸,和經濟學之間進行了相互的融合,并真正的實現了數學統計知識對經濟學的推動作用。在這個階段,運用數學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并成為經濟學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各種數學原理和定理的作用,來解釋數學統計中的一些問題和現象。統計學的知識和內容逐步成為現代經濟學中的一種基礎性的運用方法,廣泛的運用于宏觀和微觀經濟學中,提升了經濟學和數學統計的相互作用性。而在此以后,數學統計的相關知識和經濟學的相關內容之間進行了相互融合,并成為推動相互發展的作用推動力。
2 數學統計方法在經濟學中的重要性
2.1 解決方法的主要途徑
數學統計的方法作為基礎性解決方法的內容,是用于解決經濟學中的重要內容的方法和內容,通過從數學統計的角度出發,進行相應的特征分析,進而可以解決經濟社會中的一些具體的事項和內容。數學統計學的相關內容和一般學科相比,其更具有科學性的特征,數學統計知識是需要眾多的真實數據進行相關原理和公式的驗證,來反映數據背景的事項和經濟內容。通過數學統計的知識來進行經濟學的解釋,其所進行的統計計算的答案都是具有唯一性的,如果有兩個不同的數據答案,那么可能計算過程中就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通過科學的計算來獲得一個較為嚴謹的答案,是數學統計方法在經濟學運用中的重要基礎性內容。
第二個特性就是科學邏輯性,和其他相關學科比較,數學統計的方法在經濟學中的運用需要具有一定的內在邏輯性,否則無法有效的找到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如果邏輯混亂出現了問題,那么可能會讓問題的解決變得更為復雜。所以,在進行數學統計知識的運用過程中,需要強化其內在邏輯性的重要性,提升解決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的邏輯寬度,進而可以更為有效的進行問題的解決。第三特殊問題簡單化,數學統計的內容是一個復雜的研究過程,但在進行具體的經濟現象的解釋過程中,需要復雜問題簡單化的進行處理,這樣就涉及到化歸思想的問題,也是在進行高中階段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所要倡導的主要內容和現象。通過數學統計方法的有效運用,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經濟學現象中的主要問題。經濟問題是一個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內容的學科,其相應的答案和內容解釋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和唯一性的特征。需要通過嚴密的數學統計計算,來對經濟現象中一些基礎性問題進行解讀,并將數學統計知識和現實的經濟學內容相互融合,成為解決具體問題的主要方法和內容。現實中的經濟學現象具有較多的關聯性的特征,需要一個內在的合適邏輯性進行相應的解釋,才能確保經濟學內容得到充分的解釋。同時,為了有效的解釋經濟學中的一些現象和問題,需要通過精細化的數學計算來進行解讀,將其稱為我們認知社會的重要工具和內容,進而對經濟現象進行全面的解釋。在這種情況下,數學統計知識成為解決社會經濟現象的重要性決策工具。
2.2 數據統計方法的具體工具化運用
數學統計的方法作為重要的工具化內容,成為經濟理論分析中的最為基礎性的內容,通過經濟學內容的相互聯系性,來依靠其進行現實的判斷,如果僅僅是依靠我們主觀的思想去進行相關內容的判斷,那么只能從定性角度進行分析判斷,不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需要通過數學統計的定量化的判斷方法進行具體的客觀內容的判斷,進而為我們進行經濟社會現象的解釋提供了一定的基礎。數學統計方法的運用,可以很好地將經濟學的相關重視和內容進行轉化,轉化為抽象的數學問題和知識內容,這樣為我們進行更為客觀的了解經濟社會現象問題提供了客觀的依據。因為,在進行具體的經濟社會問題的解讀過程中,人們更多的去偏向于利用數學統計的具體方法來進行相應的分析判斷,而不是靠主觀的定性分析來解決問題,這個也在很多經濟學領域得到了驗證。在GDP分析模型中,可以通過數量分析和統計學方法來找出其中的統計指標,設計相應的指標體系,通過GDP數據統計結果,采用回歸分析的方法來處理數據,并建立一個關于GDP與實踐序列間關系的F(y)模型,其數據處理結果我們看出,GDP呈現明顯的非平穩增長趨勢,通過回歸分析和數據處理做出一階差分,因此可得F(y)=ax2+bx+c,采用回歸分析來處理年份可以得到回歸統計結果。由此可得回歸方程為F(y)=32.35x2-96.40x+1115.40,檢驗其規定系數可知R=0.9550,與1非常接近,由此可知,該回歸方程與實際數據有很好的擬合度,可以采用該方程對未來的某個階段進行預測。一般來說,實際的GDP受多因素影響,其變化不穩定,因此預測值都會有一定的偏差,根據某市2016年實際GDP總值為6756.4021億元,與上述預測的理論誤差為:w=(6756.4021-6105.5986)/6756.4021×100%=9.63%。預測是給我們指導了一個方向,這種預測有一定的可靠性。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數學統計的方法運用,對于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通過科學的方法和理論知識的運用,可以全面的推進社會經濟現象的認可度,幫助人們去解決社會經濟現象中的問題。因此,我們應在高中階段,認真地去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將數據統計的方法運用于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去。在進行數學統計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要學會靈活的運用,不能就理論而理論,而需要更多的將相關理論融合到具體的社會現象中去。
參考文獻
[1] 楊四香.經濟總量研究中的數學統計方法作用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7(4):114-115.
[2] 成均孝.淺析經濟學研究中數學統計方法的應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7(3):106-107.
[3] 黃曉妃.經濟學中數學統計方法的應用探析[J].中國市場,2015(15):69-70.
[4] 初旭.數學統計方法在經濟學中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14(1):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