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皎 達詠秀
【關鍵詞】 小學語文;桂林山水》;學生;主體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7—0102—01
隨著新課改推進和素質教育改革深化,傳統教學的弊端不斷顯露,新課改理念深入人心,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已成為教師們的共識,目的是將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處境中解放出來。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本文以《桂林山水》一課為例,簡單談談如何在教學時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 強化趣味性,展現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
課堂的趣味性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假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的興趣不高,那么就不會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由此可知,提高課堂趣味性是目前教師應該優化的目標與方向。有了學習興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將更多的注意力與精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并結合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或者事件,再加以創設情景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此便能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以《桂林山水》一課為例,教師可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的水。然后讓學生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并問:“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較?比較的目的是什么?”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大海、西湖以及漓江的圖畫、投影以及錄像,再結合課本知識,學生就可知大海的水是波瀾壯闊的,給人動態美;西湖的水平如鏡,給人靜態美;漓江的水清、凈、綠,通過用大海的水、西湖的水與漓江的水做對比,突出漓江水奇特的美。學生通過圖畫、視頻、錄像等,無形之中有了學習興趣,之后,再經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這篇文章的知識,這樣就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
二、 改善傳統教學思維,重視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
當今,教師應甘當學生學習的配角,運用各種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方法不斷促進學生能夠獨立掌握課堂節奏,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活躍。因此,教師就要轉變自身的教學方法,達到由“教”至“學”的轉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地了解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觀察學生各個方面的表現,在課后與學生交流溝通,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學習情況,并制訂科學的、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促進學生快樂成長。同樣以《桂林山水》為例,教師除了要給學生教學課本的生字生詞外,還應重視培養學生的精神層面,讓學生養成樂于思考的好習慣。教師可以給學生觀看錄像中桂林的山,然后讓學生閱讀并思考桂林的山有哪些顯著的特點?這樣一來,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就總結出自己的想法,再加上教師課堂上的引導,能很容易總結出桂林的山的特點是“奇”、“秀”、“險”。
三、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落實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
在傳統教育中,教師說什么,學生就聽什么,并且教師在課堂上問什么,學生就答什么,這樣的一問一答明顯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使得課堂呈現出一種不平等的狀態。針對以上的情況,教師很有必要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并且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平等的地位。然而在教學中,部分教師仍無法放下自己居高臨下的地位,對于學生提出的建議毫不理睬,甚至是直接否定。這樣一來就導致教師成為課堂上的主角,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同樣以《桂林山水》為例,首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具有高度的熱情、真摯的感情,這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尤其是,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做到關心學生,而且應該鼓勵并輔導后進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其次,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自己的情緒,切不可將個人的情緒帶到課堂,這樣只會影響課堂氛圍。最后,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優化教學結構,按照教學設計開展有序教學,并且給予學生思考和學習的空間,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在文章中心思想的總結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互相交流的方法去討論,激起學生與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并且鼓勵學生抒發自己獨特的見解,鼓勵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傳統教學思想的弊端逐漸顯現,傳統的教學方法也無法滿足現代教學和素質教育的需求。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突出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對提高語文學科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