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娟
【關鍵詞】 中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培養;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8—0066—0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英語已經成為一門重要的語言,為了使中小學生未來發展的道路更加寬闊,學好英語已經成為必然趨勢。任何一門學科最好的老師就是興趣,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教育工作者需要著重培養中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們認識到英語重要性的同時,掌握學習英語的正確方法,讓他們能夠主動學習英語。為了更好地培養中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習慣,需要從學生的心理入手,創建合理的教學方式,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
一、創建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
由于受到我國傳統教育的影響,在如今的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師多數還是采取單方面的灌輸模式進行英語教學,這樣的方式會造成課堂氣氛過于沉悶,會讓學生感到英語學習十分乏味,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這樣的教學中,不僅學生會感到乏味,也會增加教師的教學負擔,中小學生正處于發育的階段,對于輕松的事物較容易接受,長期以往的單一灌輸會讓學生厭惡學習應用,產生抵觸情緒,課堂氣氛是教學的關鍵,好的教學氣氛,能夠帶動全班學生,教師要積極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給學生創建一個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教師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在加強專業知識的同時,用心營造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進入英語學習的環節中。教師要確保自己的熱情,改變傳統教學死板沉悶的氣氛,給中小學生一個快樂的英語課堂,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
新課改要求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教學方式,以往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將自身作為主導者一味采取灌輸知識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學生也無法直接參與到學習中,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將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能夠科學合理地將學生帶入學習氣氛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主動參與到英語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這才是教育的目的。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多與學生進行交流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都會站在居高臨下的角度進行教學,而這樣的教學方式拉開了學生與教師的距離,學生有問題也不愿意問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中小學生都處于心理未完全成熟的階段,教師在學生心中具有非常強的權威性,教師講什么就是什么,是我國教育的特點,學生在學習中很少進行發問或與教師探究,這樣的情況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探究思維,無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新課改實施以來,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今的教學需求,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修養,主動與學生交流,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氛圍。
(一) 培養師生的合作關系。想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教師不能再將自己作為教學的主體,要與學生一起共同學習,這樣的教學過程也會提高教師的自身修養。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會對學生進行嚴厲的指責和教育,進行施壓式教學,沒有注重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培養學生興趣的關鍵,教師需要在教學中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進行合作學習,完全丟棄以往強迫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而且是采取情境吸引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英語教學活動中。
(二) 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英語教學主要是靠學生自行的學習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教師只是作為一個輔導者,教師在教學中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方式對學生具有非常大的影響,良好的教學方式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能夠影響學生的學習觀念,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有效提高英語成績。
英語作為國際交流的重要語言,已經成為教學中的重要科目,中小學的英語學習是打好英語基礎的關鍵,而英語學習興趣是關鍵因素,直接影響到英語學習的好壞,教學中要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首要教學任務。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進行知識的傳輸,還要培養學生英語口語的實踐能力,實行新課改的要求,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以達到預期的英語教學效果。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