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雄
【關鍵詞】 語文教學;愛國情懷;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8—0108—01
語文教材中含有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如,愛國主義,在其中能夠充分地體現出來。由于小學生在學習初始階段,思維等方面還在發展階段,因而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較好的引導,從而培養學生愛國情懷,滿足新課程所提出的要求。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愛國情懷的培養
1. 能夠使得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結合現有的小學語文教材能夠發現,多數教材內容會涉及到紅色經典作品。在這些作品教學中,教師則可通過其中較為生動且立體的故事情節來對學生的愛國情懷進行啟迪,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2. 能夠使得學生感受我國傳統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介紹我國傳統文化的文章比較多,其中就有端午節、潑水節等。在對這些文章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并結合課文內容,創設相應的教學情景,促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3. 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愛國情感。在實際教學中,小學階段是沒有設立歷史這門課程的,因而教師可在語文教學時對文中所出現的人物、事跡和具體事件、背景等進行挖掘,并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引導,強化學生愛國情感。
二、加強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的措施
1. 注重對教材中德育因素的挖掘。因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多篇文章都涉及到一定的愛國因素。如,在《黃繼光》《董存瑞》這些文章中,充分地體現出中華兒女的優秀品質;在《別了,我愛的中國》《小英雄雨來》這些文章中,主要體現中華民族奮勇抗擊外來侵略的精神等。通過這些文章,極大地體現出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保家衛國的品質,因而是愛國主義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當教師在給學生講解《長城》這篇課文時,可邀請去過長城的學生對其進行簡單介紹,而沒有去過的學生則可通過網絡等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體會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和偉大。
2. 加強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眾所周知,多媒體設備具有較多的功能,綜合來說就是集聲音、畫面、文字、動畫以及視頻于一體。而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則需要通過對多媒體設備的合理應用,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所學知識。這種方式的應用,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促進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比如,在教學《黃繼光》這篇課文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觀看《黃繼光》電影中的重要片段。在觀看后,能夠使得學生對黃繼光在行為、語言以及情感上有更深的感悟。
3. 注重對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在實際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愛國情懷,還可通過相關實踐活動的開展來進行。在開展具體的語言訓練活動時,作為語文教師,首先就要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開展相應的活動。如,在口語交際中,讓學生去“旅游”。這時,教師就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組織旅游活動。具體來說就是組織其參觀當地博物館和紀念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帶學生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這樣能夠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感受,樹立并不斷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愛國的目的。
4. 注重對作文教學的利用。作文教學的開展,主要是對學生想象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所具有的知識儲備進行檢驗。對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對身邊事物進行觀察,同時還要注重對鄉土教材資源的適當利用。這樣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學生對教材所產生的陌生感。如,讓學生通過對身邊山丘和小路等環境的觀察,認識祖國地理。從而感受到祖國山川的魅力。在此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布置《我的家鄉真美》的主題作文。讓學生在寫作中對家鄉的景色進行描述,以此加深對祖國美景的感受,切身感受到祖國壯美的大好河山。
綜上所述,在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在愛國情懷上的培養,不僅是新課程所提出的要求,同時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因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對此予以足夠的重視。通過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的分析后,教師可通過上述方式進行教學,即注重對教材中德育因素的挖掘、加強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注重對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等方式,通過這些方式,極大地深化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