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宇星
摘 要: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傳統教學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在這股浪潮之中,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順應時潮,砥礪創新,自行總結歸納出符合教學對象與教學標準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從而提升教育質量,是現今小學語文教學中所必須解決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以新課改中的教育教學標準為前提,并結合相應的教學實例進行了有效的分析。
關鍵詞:課程改革;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語文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極為重要的科目之一,而在小學低年級語文的學習之中該以何種教學策略,夯實學生基礎,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所關注的問題。在課程改革所推行的新課標中,對語文學科有著這樣的要求:全面提高小學生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那么,我們不妨以此要求為前提,從備課、授課、作業設計這三個方面,淺析低年級語文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備課
備課是教學活動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這是授課前的準備運動,這也要求教師對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有著相當的了解,并經過認真的思考與充足準備,方能在備課時,對學生的情況作出準確的評估,做到有效分類,對不同層次、不同水準的學生有著相應的教學方案。
二、授課
(一)教學方法
首先,授課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活動的主體環節,這就考驗著老師對課堂的把握程度,如何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如何由淺入深,繼而深入淺出地講授課本上的知識,又如何將課本上的知識代入實際生活的應用之中。只有顧及這方方面面,才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做到事半功倍,而效率恰恰是課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方面。
其次,應針對不同能力、不同水準的學生,以備課過程中便已準備好的相應方案進行教學。如此,對于已經掌握知識點的學生,更加有助于他們加深理解,而對于尚未掌握知識點的學生,則可以有效地彌補兩者之間的差距,做到班級學習水平的大致平衡。
再者,便是學習興趣的問題。受限于課堂教學規則的限制,語文學科授課中難以避免的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之感,造成其學習興趣的大大降低,進而影響其學習效率。那么作為語文教師,必須嘗試以諸如“獎勵教學”等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極大地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
(二)教學手段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不能順應課改要求,及時更新自身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那么無疑會影響到整個班級的學習水平。那么,這就要求我們因時制宜、順勢而為,在新課改的洪流之中,勇立潮頭,對自身教育理念進行及時更新,豐富教學手段,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1.分組教學
分組教學的方法仍是建立在對學生具體情況的了解之上,在此基礎上對不同層次、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分組教學。在小組成員之間,根據個人差異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從而促使整個小組完成一個學習目標。而組與組之間進行良性競爭,對最優秀的小組進行一定的表揚與獎勵。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在協作、競爭的氛圍中共同進步,真正做到以小組帶動集體,達到整個班級學習水平的提升。
2.多媒體教學
對于年紀尚幼的孩子來說,他們對于動畫、視頻、圖片的興趣要遠比文字大得多。那么針對孩子的這一特性,我們在語文教學之中便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以動畫圖片的方式去吸引孩子學習,調動其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
在學習《太空奧秘》這一內容時,由于缺乏相應的知識,學生很難想象所謂的太空以及宇宙究竟是怎樣的。所以,我們不妨利用多媒體,以視頻資料與圖片資源的方式進行教學,將太空宇宙展現于學生面前。如此便能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學習動力,而學習質量亦會隨之提升。
三、作業設計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由于個體學習能力與實際學習情況所導致的差異,每個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不盡相同,那么便要求教師在作業設計方面也要別出心裁,盡量做到大同而小異,在整體作業內容大致相同的情況下,不妨多些個性化的設計,不僅限于拓展、繪畫、寫作等方式,充分發揚每個學生的特性,并彌補其某些方面的不足,在保證班級學習競爭力的同時亦能使學生朝多樣化發展。
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之中,小學語文的要求不再僅僅是認字識句,更加上升到對學生綜合素質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充分理解并挖掘新課標教育教學意義的情況下,必須做到有效結合自身班級情況,從備課環節細致做起,在授課方法之上力求創新,作業設計上別出心思,做到三個環節的連貫統一,追求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明晶.新課改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有效教學實施的策略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9).
[2]張文宣.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J].社會科學(引文版),2017(8):220.
[3]劉艷琴.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5(12):64.
[4]王金榮.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6(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