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轉霞
摘 要:語文教師是與學生交流最多的教師,十分看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總結教學實踐經驗,從利用教材內容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語文探究培養學生心理素質、利用情境創設培養學生積極心態三個層面來討論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關鍵詞:小學語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策略
在現代這個紛繁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承受著學習、工作與生活的壓力,尤其是在社會競爭愈加激烈以及人們一直提倡高效、高速的背景之下,越來越多的學生從小便承受著十分沉重的學業壓力。漸漸地,歡樂的童顏從孩子臉上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愁眉不展的面容。這種教學現狀也就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小學學校教育的基本內容,小學語文教師應主動承擔起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歷史重任,全面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情況。
一、利用教材內容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著本學科的先天優勢,比如許多文學家、詩人的一生都是十分坎坷、波折、不被賞識的,但是他們卻依然以樂觀、堅韌不拔的精神來面對人生的所有挫折。這部分隱性資源本就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資源,教師應充分挖掘這些資源,讓小學生向這些文人志士學習,學習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愛生活、愛自然、愛祖國的優良品質,同時還要學會勇敢迎接挫折、磨難,絕不向困難低頭。
在《愛是什么顏色》一課中,筆者根據課文內容向學生展示了我國碧綠的禾苗、小草,火紅的楓葉、朝陽、紅領巾,蔚藍的天空、大海、海軍服等多種顏色鮮艷的事物,引導學生觀察學校所存在的“顏色”。在觀察中,學生發現學校里有綠色的參天大樹,也有紅色的小花,更有隨風飛舞的紅色國旗,還有五彩斑斕的蝴蝶等等。本輪觀察活動讓小學生重新認識了自己的校園,讓他們看到了曾經被忽視的美麗景色。通過本輪觀察活動,筆者告誡小學生要具有一張發現美的眼睛,觀察身邊的一草一木,體會大自然與校園的美好。另外,在《丑小鴨》一課中,筆者鼓勵小學生分析丑小鴨從小備受鴨群歧視,經歷種種磨難之后最終成長為一只天鵝的曲折經歷,然后告訴學生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要正視生活、學習中的困難,下定決心,決不被困難打敗。尤其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不可輕言放棄,而是應堅持不懈,相信自己能夠學好語文,利用一切機會展示個人才華,還要向其他同學、教師虛心學習,積極尋找學好語文的好辦法。
二、利用語文探究培養學生心理素質
現在大多數小學生都有十分明顯的獨生子女特征,他們從小便受到家人溺愛,無法接受失敗與批評,甚至有一部分學生根本無法接受其他學生比自己優秀。這種性格缺陷導致小學生的意志力十分脆弱,很容易因為一些失敗與不如意的經歷而一蹶不振。對此,教師應利用語文探究來鍛煉小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其正確對待失敗與成功經歷,既不因失敗而氣餒,也不因成功而驕傲。
在《田忌賽馬》一課中,筆者將學生分為四人小組,要求學生在組內劃分本章段落,總結段落大意與故事主題。在本輪探究活動中,有一部分小學生的組內合作能力較差,沒有在筆者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只是對文本進行了段落分析,并未總結文章主旨,所以流露出了沮喪、失望的神情。對此,筆者鼓勵這部分小組展示本組的探究成果,闡述已經形成的小組結論,客觀評價了探究成果的正誤。同時,筆者會利用《田忌賽馬》中,田忌幫助齊威王在賽馬比賽中轉敗為勝的教材內容來滲透正確對待失敗、分析失敗原因、失敗乃成功之母等心理健康教育,同時還利用小組探究活動滲透團隊合作、為集體犧牲等精神,希望學生受到啟示。
三、利用情境創設培養學生積極心態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對學生的精神、心靈、思想等產生影響,所以需要以情境來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文內容來創設學習情境,使小學生在課文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積極的學習心態。
在《渴望讀書的大眼睛》一課中,筆者以貧困山區孩子渴望讀書、流露出濃濃求知欲的“眼睛”來創設情境,給學生講述我國偏遠山區依然有許多孩子由于家庭困難無法正常上學的現實情況,同時還以現代社會熱點新聞來補充課文資料。在本課教學中,筆者鼓勵學生就山區孩子的生活與學生自己的生活展開對比,使其意識到自己生活條件的優越性,希望他們能夠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受教育的機會,同時還鼓勵小學生參與希望工程與愛心公益活動,希望他們能夠將自己的衣物、書籍等捐獻給貧困地區,為讓這些孩子順利上學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是觸及學生心靈的教育,小學語文教師應以每一個小學生的學習需求與真實存在的心理問題來因材施教,盡可能為小學生提供一個環境寬松、健康和諧的受教環境,使小學生在習得必要的文化知識與學習方式之時,還能保證學習是健康的、快樂的、積極的。
參考文獻:
[1]于榮剛.淺談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課程(上),2016(5):61.
[2]王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華少年,2017(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