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關鍵詞】 農村小學;快樂校園;創建途徑
【中圖分類號】 G4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9—0028—01
特色學校建設是教育改革的系統工程,有助于深化素質教育,加快學校教學改革進程。創建農村小學“快樂校園”特色學校,能夠更好地滿足教育教學發展的需求,形成符合農村小學特色化發展的模式,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農村小學生受地域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面臨的壓力相對較大。農村小學可以以“快樂校園”為發展方向進行特色學校建設,在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一、 農村小學“快樂校園”特色學校的創建思路
1.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健康、快樂”為建設標準,促進學生個性化目標的實現,堅持“教學為主、素質為本、全面發展”的學校建設模式,在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創新特色學校辦學目標,優化學校服務理念,健全特色學校建設的規章制度,在學校內部形成良好的學風和校風。同時,在特色學校建設中要將教學資源高效地整合和利用起來,開展有特色的校園活動,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3.在農村小學“快樂校園”特色學校的建設中,要堅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原則,堅持特色項目引進、特色學校模型構建、特色學校建立的基本思路。
二、 農村小學“快樂校園”特色學校的創建途徑
1.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農村小學“快樂校園”特色學校的建設,需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作為支撐。為此,學校要不斷提高教師素質,加強特色化教師隊伍的建設。第一,學校的教師隊伍可由專職教師、有專業技能的教師、外聘教師、專家學者、有藝術特長的社會人士幾部分構成。學校要定期對這幾類教師進行引導,開展特色化的教研活動,使教師隊伍實現特色化發展,這樣才能為農村小學“快樂校園”特色學校的創建提供堅實的保障。第二,定期召開教學管理會議,根據農村小學特色學校的建設需求提出具體的教學管理要求,并嚴格跟進落實情況。第三,組織教師參加市區的教研培訓,結合課程改革后的課標和教材進行特色教學理論和方法的構建,使教師能夠用新的理論知識武裝自己,引導教師以“快樂校園”為主題進行論文撰寫,以科研帶動教學,為特色學校的構建提供理論保障。
2.改善校園環境,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環境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影響非常大,農村小學“快樂校園”特色學校的創建,要求改善原有的校園環境,結合農村學校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校園文化、校園設施的特色化建設,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農村小學具有自己的特色,農村小學“快樂校園”特色學校的建設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將學校的教學管理、內外部環境等進行重新設計和布置,如設置音樂教室、舞蹈教室、體育教室、美術室、圖書室等。同時,要保證這些教室中相關設施設備的齊全和先進。只有這樣,才能夠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真正地實現寓教于樂。
3.實施全面管理,提高“快樂校園”創建質量。要根據農村小學的實際情況、學生和教師的特點進行特色學習活動內容的確定。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積極選擇活動項目,確定參加活動的人員數量。在活動組建立之后,教師要組織學生按時定期參加自己所選擇的活動,活動指導教師要確保充足的指導時間,使學生能夠積極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在活動內容、活動時間、參與人員確定之后,還要確定活動的地點,活動地點最好選擇在安靜的地方,不易受外界的干擾,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每個教師的教學特長是不同的,學校要發揮教師的特長,使其能夠輔導好每個組的課外活動。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對輔導內容和教學安排進行科學規劃,以保證輔導效果,還要根據每個組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自身的教學特長進行輔導目標的確定。在確定輔導目標之后,要制定檢查和考核計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科學的考查,并在學期結束之后按照之前確定的目標對本組的落實情況進行評估。
(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關于創建農村小學 ‘快樂校園特色學校的實踐與研究” 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7]GHB2267)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