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蓉
【關鍵詞】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才;前提條件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9—0034—01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明確指出,要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大力開展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一、國際局勢的變化,需要加強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上提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首先,為了應對國際局勢的變化對我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和邊疆地區的穩定造成的不良影響,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和宗教觀的教育,樹立起民族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人民正確、科學的宗教觀,使他們能夠運用正確、科學的宗教觀抵御和防范“三股勢力”向民族地區特別是對青少年的滲透,也能夠使他們清楚地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統一的大家庭,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其次,民族地區的好干部要做到特別清醒地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場、維護民族團結的行動特別堅定、熱愛各族群眾的感情特別真誠;要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大力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優秀的要放到重要領導崗位上來。無論是少數民族干部還是漢族干部,都要以黨和國家的事業為重、以造福各族人民為先,齊心協力做好工作。
二、加強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民族地區培養建設性和創造性人才的前提條件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態,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性,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特殊性就表現在它的教育客體既可以是各族人民,也可以是民族地區主體民族中的個體或群體。
研究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不僅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宗教觀教育,也要將民族地區的人情和區情結合起來,還要將黨和國家關于民族地區發展和建設的政策、方針融入到一起,充分發揮民族地區人民的個性及優勢,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為民族地區培養出理論知識過硬、實踐水平較高的科技型人才、建設性人才和創造性人才。首先,各級政府不僅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而且要配備高質量和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以加強和改善民族地區艱苦的自然地理條件及惡劣環境的治理力度,為民族地區的發展和建設奠定物質基礎;其次,各高校要加強民族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教育,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內在素養,以便為民族地區的發展和建設輸送高素質人才,使他們用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內在修養教育和教化民族地區的人民大眾,為民族地區培養出更多的優秀學生和優秀干部,也能使民族地區的人民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能夠送自己的孩子到學校接受教育,改變下一代的命運,為民族地區的發展和建設提供智力支持;最后,地方各級政府也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制定出相應的優惠和福利政策,盡可能多地吸引各級人才到邊疆、到民族地區、到基層去,尤其是要吸引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回到家鄉、回到基層,共同為民族地區的建設和發展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為民族地區的發展和建設奠定制度保障。
三、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和繁榮發展需要加強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講話中指出:處理好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是關系祖國統一和邊疆鞏固的大事,是關系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大事,是關系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大事。
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要把當前的嚴峻形勢與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宗教觀、國家觀、文化觀和歷史觀教育結合起來,特別是要突出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和民族觀教育的作用,聯合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大力發揮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聯通體的介質作用。
首先,政府組織人員編寫和刊印出適合不同群體、不同年齡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客體使用的通俗易懂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常識讀本或小冊子,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客體使用和閱讀,以加大傳播力度和教育范圍;其次,充分發揮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發動性、導向性和誘導性作用,并結合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特點,為其解讀和宣講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知識、民族觀知識和國家觀知識,以提高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政治覺悟,改善其自身的不足,提升其與極端宗教勢力對抗的政治覺醒和思想意識;最后,加強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開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為他們傳遞健康的心理戰術,幫助他們面對極端宗教勢力誘惑時可以做出正確的應對措施,或者組織一些可考驗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以增強他們堅強的反抗意志和堅定的政治信念,為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和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