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秀瓊
【摘 要】目的:觀察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療效。方法:選取我院于2016年~2017年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護理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護理組采用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方式,對比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生活質量及消化不良癥狀評分。結果:實施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的護理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消化不良癥狀評分對應指標結果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后,可幫助其緩解臨床癥狀,提高護理效率,促進患者身心及早恢復健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健康教育;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5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0-002-01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unctional dyspepsia.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6 to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nursing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method, and the nursing group adopted the healthy edu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 Result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sults of the corresponding indicators (P<0.05) betwee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score of dyspepsia symptoms between the nursing group patients who underwent healthy edu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Conclusions: functional dyspepsia patients with edu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help them relieve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 nursing efficiency, and promote patients' early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recovery, which has certain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health Functional dyspepsia;Curative effect;To observe the
功能性消化系統疾病為人體消化系統疾病的主要來源[1],一旦出現病癥后會對患者的生活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較差的睡眠質量會影響人體的腸胃功能,易引發各種消化系統癥狀。針對此臨床中需要對患者及時的開展護理干預工作,進一步改善患者的不良反應癥狀,提升治療效果和護理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試驗選取的患者均為2016年~2017年在我院進行治療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護理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護理組采用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方式。男35例,女45例。年齡15歲到68歲之間,平均年齡(42.35±3.12)歲。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相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包括環境護理、生活方式護理、用藥護理以及飲食習慣護理等。
護理組在此基礎上觀察組采取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在患者入院時為患者及家屬發放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健康知識手冊、CD等資料,指導患者及家屬了解相關知識,并根據患者不同的病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知識教育,例如病理病因、飲食指導、預防方法等知識。組織病友進行交流和健康知識分享,可以組織已經接受治療并將出院的患者為存在焦慮抑郁癥狀的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在治療中緩解不良情緒的方法,并提高患者對治療期間心情、情緒作用的認識,使患者配合治療并形成良好的心理。:第一,護理人員針對患者性格及心理特點對其進行針對性心理護理,同患者及時進行交流與溝通,向其講解相關知識,落實健康宣教,幫助其緩解、克服焦慮等負面情緒;第二加強健康知識宣傳指導,尤其是對于病程比較久,出現了病情反復發作的患者,需要及時的開展治療工作,詳細的向患者講解引起消化不良的主要影響因素和發病原因,能夠讓患者更多的了解自己的病情狀況,同時在確保其他各項檢測工作順利開展的情況下,加強理解和溝通交流,能夠主動去啟發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認知情況,加強護理配合工作開展,消除不良影響,同時也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狀態,增強患者對于治療工作開展的信心,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第三,生活和飲食護理對其睡眠、飲食及運動等日常生活習慣及時進行充分了解,適當予以糾正、指導,患者需要進食更多的軟食和容易消化的食物,飲食也要做到定時、定量,同時需要戒除煙酒,避免暴飲暴食[2],能夠積極的補充維生素、蔬菜、水果等,根據患者的飲食偏好等制定完善的飲食計劃。
1.3 療效判斷方式 由我院經過統一培訓的醫護人員進行評分測定,消化功能不良癥狀評分采用消化功能不良量表實施評分測定,每一個癥狀都按照嚴重程度劃分為四個等級,分別得分是0分到3分,得分越低表示癥狀越輕微,得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其中得分為0分表示患者沒有任何臨床癥狀和不適反應;得分為1分表示患者有輕微的臨床癥狀,需要對其加以提醒;得分為2分表示患者有比較明顯的臨床癥狀和不適反應,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了不利影響;得分為3分表示患者有非常嚴重的臨床癥狀和不適反,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了非常不利影響。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應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及消化不良癥狀評分對比如表1所示:
3 討論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經常會出現腹痛、腹脹、干嘔、食欲不振等癥狀,且會反復發作,需反復就醫。患者由于缺乏該疾病相應的知識,一旦疾病發作,就會產生不良的負性情緒。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尚無肯定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法[3]。故開展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可以明顯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臨床上功能性消化不良癥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消化內科疾病,該病臨床發病幾率相對比較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癥狀表現為患者上腹疼痛、腹脹以及腹絞痛等臨床不適感,嚴重者會出現因營養吸收不良導致消瘦現象。臨床上影響疾病發病因素眾多,加上患者對該病的基本發病因以及臨床護理方案等認知欠缺,導致患者在接受干預期間極易發生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從而影響臨床治療依從性以及臨床護理效果[4]。臨床上對患者采取健康教育護理在心理護理、臨床飲食干預對患者實施干預,經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護理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數據間比較存在顯著性的差異(P<0.05)。
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在治療過程中,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加強對健康知識教育、心理、飲食等方面的護理指導工作開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不良癥狀,消除不良影響,使得患者保持情緒舒暢,積極配合醫護工作開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鳳燕.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4):545-547.
[2] 鄭琦.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睡眠質量和消化系統癥狀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6,22(1):115-116.
[3] 高彥,陳繩武,藍宇.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16):1311-1312.
[4] 闞秀芬.護理干預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3):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