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娥 康雪峰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對新鮮水果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在傳統的一家一戶生產的經營模式下,水果的質量安全標準很難達到統一,加之隨著各地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至城市,“誰來務果”的問題日益突出。本文立足水果主產區生產實際,提出了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龍頭,購買現代化果園機械、組建生產服務隊、將農戶果園中的農活部分或者全部“托管”,同時規范生產技術標準,開展農資統一配送,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實行果園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生產質量穩定的優質、安全果品,促進果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眉縣隸屬陜西省寶雞市,位于關中平原西部,地處秦嶺北麓,是傳統果業生產大縣,中國獼猴桃之鄉。目前全縣獼猴桃栽培總面積達30萬畝,農民戶均栽植4.5畝,人均1.16畝,總產量達到46萬噸,產值30億元,獼猴桃“一縣一業”格局已經形成(圖1)。果業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生產中一些問題也隨之凸顯,農村勞動力老齡化以及“青黃不接”的問題尤為突出,導致生產的標準化很難統一,果品質量參差不齊。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近年來,眉縣果業部門積極探索,依托果業合作社,摸索“果園托管”模式,向果業標準化、集約化經營艱難邁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果園“托管”模式的設想
1.1“托管”設想的出發點
當前眉縣果區的實際情況是:(1)主導產業獼猴桃效益非常好,畝收益在萬元以上,干農活盡管辛苦,但農民還是不舍得將土地流轉出去;(2)農村勞動力相對短缺,年齡結構偏大,知識層次低,精壯勞力缺乏,新型農民少,接受先進知識及理念的能力較差,標準化的栽培模式和營銷理念得不到落實;(3)果農的經濟基礎好,大都比較富裕,如果有他們覺得放心的經營模式,非常愿意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
基于以上情況,在不實行農村土地流轉的前提下,要實現果業的標準化管理和集約化經營,可行之路是:依托果業專業合作組織,探索果園“托管”模式。
1.2“托管”合作組織所需的硬件設施
1.2.1一批現代化的果園機械裝備如遙控自走式噴霧機(圖2)、多功能開溝施肥機(圖3)、獼猴桃電(機)動授
1.2.2一支強硬的技術管理隊伍在合作社組建服務隊,可由有技術專長的職業農民和合作社成員組隊,包括機械服務隊、修剪服務隊、人工服務隊等,可以從不同方面更專業的勝任托管果園的管護工作。
1.3“托管”合作組織工作職能
1.3.1生產資料的采購與供應公開征求愿意參加果園托管的農戶意見,選擇果農認可的、質量好、價格適宜的農資,公示采購目錄。在農戶中選派為人正派、威信高的農村“能人”,前往生產廠家進行采購,再以相對較低的價格銷售給農戶。
1.3.2標準化技術應用與推廣聘請獼猴桃專家教授組建培訓組,對合作社成員,特別是果園管理服務隊成員進行全面系統的培訓指導,更新知識,提高技能。
1.3.3創新營銷模式,拓寬銷售渠道合作社可以通過電商渠道,開展電子交易;通過參加貿易洽談會、果品推介會等形式,加強基地果品的推銷。在適當范圍內以較高的價格收購參與托管果園的優質果品,充分讓利于果農。
1.4果園托管的具體操作
1.4.1合作社與果農簽訂托管協議說明需要托管的果園面積、托管項目及收費標準等,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避免合同糾紛。
1.4.2果農可以有選擇性的將部分農活托管如冬季修剪、施肥、噴藥等工作交給合作社托管,其他的根據自身勞動能力確定。
(1)技術要求高的工作——冬季修剪。在一年中最冷的季節進行,技術要求很高,修剪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來年果園的收益。傳統的修剪工具條件下,一畝盛果期獼猴桃果園需要4~5個工,比較耗時費力。農忙時節請不到人,是令果農很頭疼的一件事情。
(2)重體力勞動——施肥、噴藥、翻地。這些農活技術要求不高,但干起來非常費勁。當前農村的勞力以婦女和老人為主,這些體力勞動相對于他們來講過于繁重。
(3)時間要求比較集中的工作——人工授粉。獼猴桃花期比較短,一般為3~5天。在這個時間段內,每天都要對當天開放的花朵進行授粉,時間緊、任務重,完成起來非常困難。同時一家一戶作業,租用蜜蜂授粉也不現實。花期如果再遇到低溫陰雨天氣,雄花花粉不好收集,就更是難上加難。
1.4.3果農自己完成的果園管理項目(1)疏蕾、疏果、套袋。工作量很大,但是有充足的時間來完成,疏蕾15~20天(花序分離到開花),套袋10~20天,疏果在坐果后至套袋前都可進行。(2)夏剪。勞動強度和技術要求適中,次數和強度根據樹體生長強弱而定,沒有固定的、具體的時間要求,果農可自行安排時間完成。(3)灌溉。依據果園墑情自行安排時間完成。(4)清園、整理架型、綁蔓。冬剪后至萌芽由果農自行安排時間完成。(5)采果。農戶相互之間協作完成。
2眉縣獼猴桃“果園托管”發展現狀
近年來,齊峰富硒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在田家寨村基地,結合獼猴桃安全生產示范村建設,開始進行“果園托管”模式探索,試行“半托管”模式,具體做法如下。
2.1“半托管”模式運行情況
2.1.1簽訂訂單協議合作社與果農簽訂了生產收購訂單,要求果農按照標準化技術管理果園,合作社制定保護價收購政策,解決果農的后顧之憂。
2.1.2農資統一配送合作社成立了農資配送中心,按照訂貨價為果農提供質量有保證的獼猴桃果袋以及綠色食品允許使用的農藥、肥料等物資;建立了獼猴桃商品花粉加工廠,為果農提供活性好的花粉,只收取成本費。
2.1.3成立服務隊,開展部分農活托管合作社購買了彌霧機、多功能微耕機等現代果園機械,成立了果樹修剪、打藥服務隊,為簽訂協議的果農提供免費噴藥服務和冬季修剪服務。
2.1.4開展技術服務合作社聘請農技專家,按照農時季節為果農提供生產管理培訓和指導。這種“半托管”模式下,實行“簽訂協議保障,統一農資配送、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貯藏銷售”的路子,能夠保證果品品質符合質量安全要求,但除噴藥和冬季修剪外,果園的其他管理工作主要還是由果農自己完成,勞動強度依然較大。
2.2存在的主要問題
2.2.1硬件設備和人力跟不上在施藥方面,噴藥機械較少而獼猴桃種植農戶多,現有設備無法滿足農忙時節果農的需要;在施肥方面,合作社現有設備還達不到統一、大面積給果園施肥的要求,施肥設施跟不上。另外服務隊技術力量還顯薄弱,需要進一步加強。
2.2.2果農觀念還沒有轉變部分果農對服務隊的工作持懷疑態度。一方面對合作社提供的農資不放心,另一方面對提供的服務不放心,始終覺得沒有自己做得好,對“托管”工作還在觀望,果園管理寧可滯后,也不肯讓其他人進園。
3關于對今后果園“托管”的幾點建議
在獼猴桃規模優勢充分彰顯的今天,單家獨戶分散經營所帶來的諸如機械化程度低、后繼乏人、新技術應用難度大等問題也愈加顯現,嚴重制約著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現代化發展。果園“托管”模式能夠實現關鍵生產環節的可控化,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同時現代化機械設備的應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果園“托管”不僅是獼猴桃產業發展突出重圍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城鄉發展、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的必由之路。對此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3.1由“半托管”向“托管”過渡
對于普通的果農來說,將自家果園托管出去交給別人,他們還是有很多顧慮的,同時合作社一時也沒有足夠的人力和財力。實行“半托管”后,果農的果園仍然屬于個人,在整個獼猴桃生產過程中,合作社統一提供修剪、噴藥服務,提供放心農資和技術服務,統一標準收購、貯藏、銷售,雖然這種方式比較松散,果園管理的機械化程度還不高,但是可以保證合作社收購獼猴桃的品質。這種過渡讓果農看到了集約化的好處,也為以后完全“托管”積累經驗。
3.2制定標準規范的“托管”制度
目前獼猴桃果園收入可觀,果農怎樣才放心將果園托管給合作社,對此,必須拿出一套標準規范的“托管”制度。合作社對簽訂協議的果園實行什么樣的技術標準、機械化管理標準、產品質量標準,以及果農如何按照合作社要求作務等,必須形成制度;果農交給合作社托管什么、付給合作社每畝每年多少的托管費等也要形成書面合同,規范統一化,這不僅給果農吃了一顆“定心丸”,也能使果園“托管”步入正軌,安全有序的發展。
3.3爭取項目投資,為果園托管創造有利條件
通過爭取項目投資,加強果園水肥一體化硬件設施建設,實現施肥、灌溉的統一和可控操作;完成病蟲害的統防統治,促進果品質量的全程可追溯;扶持合作社增加彌霧機、施肥機、自動化修剪機等設備,實施果園全程機械化作業。
3.4兼顧雙方利益,讓“托管”更有生命力
合作社通過農資統供和提供勞務,既可以加深與密切基地農戶的合作關系,又可實現生產過程的標準化和統一化,提高果品安全性和果實品質,有利于促進銷售和打造知名品牌。一畝獼猴桃果園一年的收入上萬元,把需要干的大活、累活、緊活交給合作社托管后,可以將留在農村的果農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讓他們的子孫可以安心地留在城市創業、工作、打拼,更愉悅地享受生活。因此,實施“托管”,可以使雙方都有利可圖,有利于形成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的共贏局面,因此有必要對“托管”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