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科
“老師講的冬棗修剪技術方法太及時、太實用了,可以現學現用啊!”“既學習了技術,又懂得了如何營銷,收獲真是不小呀!”
2017年11月15日,在運城市鹽湖區龍居鄉西張耿中農樂田間大課堂的教室里舉行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會上,參加學習的農民點贊聲頻頻響起。據悉,這次培育會是由運城中農樂果業專業聯合社牽頭舉辦。截止目前,他們已相繼在陶村、龍居、車盤、金井、王范、上郭幾個鎮共開設了冬棗、桃樹、梨樹、電商等十個培訓班,參訓農民達500人(圖1)。
為了充分發揮新型職業農民的輻射帶動作用,今年中農樂果業聯合社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除發揮自身“互聯網+技術”優勢之外還聘請了科研院所的專家為農民授課。圍繞冬棗、桃樹、梨樹等果樹的種植管理、營銷等方面進行精準培訓,進一步提高大家的專業技能,為支持當地果業產業升級提供人才支持。
“農民要致富,不論是技能還是服務都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們培訓的目的就是讓他們把學到的新概念、新方法落實到實踐操作中(圖2),助力產業健康發展,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在運城市鹽湖區農委科教科負責人耿增鵬看來,職業農民培訓要有的放矢,要讓大家提高安全和品牌意識,提升發展現代農業一二三產融合、適度規模和標準化生產的理念。提高新技能,促進科學管理,這樣才能切實助推其發家致富。
目前,運城果業已進入快速發展期,而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凸顯的情況下,誰來“務”果成了難題。產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加快培育一支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把職業農民培養成建設現代農業的生力軍。參加培訓的楊鴿是一位“新果農”,大學畢業后她返鄉創業,跟父親學習冬棗種植并在網上銷售。雖是新手,但她談起冬棗發展卻是頭頭是道:“我計劃明年辦一個觀光采摘園,專門種植無公害冬棗,發展休閑農業,吸引更多人前來游玩、采摘。”
跟楊鴿比起來,年屆50的董愛民可謂是經驗老道的“老果農”,他直言:“我務了半輩子桃樹,在行!但要跟上形勢,要成為新型職業農民,還得多參加培訓,了解農業新形勢,接受新理念,不斷提升自己(圖3)。”
“不管是‘新果農還是‘老果農都是新型職業農民吸納的對象,對參加培訓的這些‘新型農民,在培訓結束以后,我們還將長期跟蹤服務,隨時幫大家解決生產中的難題”。中農樂果業聯合社理事長楊良杰這樣介紹,此次培訓主要是針對種植、營銷大戶及農場主等進行培訓,不僅要形成一支技術管理水平高、種植技術與市場營銷規范的隊伍,更重要的是發揮他們示范帶動作用,帶動更多的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