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艷云 趙曉麗
摘 要: 通過對0—3歲早教機構發展現狀的調查,發現早教機構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玩教具的配備不足;師資培訓過程中不注重入職培訓和職后培訓的結合;課程設置適宜性不足;指導家長工作的意識與行為不統一;對早教機構的監管機制不健全。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建議從以下方面改進:注重玩教具配備的科學性;注重教師自主研發課程,保證課程的適宜性;早教機構規范家長指導工作,建立完善的業內評價機制;完善早教機構的監管機制,增強早期教育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促進河北省早教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河北省 早教機構 存在問題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重視0—3歲嬰幼兒教育。3歲前嬰幼兒的教養問題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能夠為3歲前嬰幼兒教育提供專業指導和服務的早教機構應運而生。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3歲前的嬰幼兒到早教機構接受專業的教育和指導,為孩子的人生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早教機構發展之迅速,種類之繁多,讓家長目不暇接,專業的早教機構能在多大程度上為孩子提供專業的服務和指導,值得關注。為此,我們對衡水市區的以接受0—3歲嬰幼兒為對象的早教機構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0—3歲嬰幼兒早教機構”是指以0—3歲嬰幼兒發展為出發點,為0—3歲嬰幼兒提供保教服務,為家長提供科學育兒咨詢和指導的專門機構。本研究選取衡水市區知名的連鎖早教機構和自創品牌的早教機構進行調研。
(二)研究方法。
為了解衡水市區0—3歲嬰幼兒早教機構的發展情況,自編了《衡水市0—3歲嬰幼兒早教機構發展現狀調查問卷》,問卷包括調查機構的招生對象、師資建設、課程建設、指導家長工作等方面情況;對早教機構的負責人進行訪談,主要目的是了解早教機構的創辦理念、師資建設、管理工作等方面的情況;到所有調查的早教機構進行現場觀察,主要了解早教機構的環境創設、課程實施等內容。
二、研究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早教機構在環境創設、師資建設、課程建設、指導家長工作等方面是以創辦高質量的早期教育為出發點的,創辦者既關注硬件設施,又注重軟件建設,師資建設和課程建設是早教機構管理工作的重點,招收對象是4—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教育內容既包括對嬰幼兒的教育,又包括對家長的指導。調查結果顯示,早教機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早教質量,而且影響早教機構自身發展。
三、早教機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早教機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環境創設按照功能分區,玩教具的配備不足。
本研究深入考察了0—3歲嬰幼兒早教機構的環境創設現狀。早教機構主要分布在大型寫字樓和小區臨街的門面房,大多數都位于主要街干道上。早教中心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分區,分為藝術課程教室、體能課程教室等,每個教室配備相應的玩教具。早教機構注重內部的環境創設,個別早教機構玩教具種類和數量配備不足以滿足教育需要,導致早教機構中保證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必需的玩教具不足。
(二)師資建設注重入職培訓,不注重職后再培訓。
教育機構的教師素質是保證教育質量的關鍵,師資建設是任何教育機構發展的重點。0—3歲嬰幼兒早教機構在招聘教師時注重專業素養、實踐經驗、職業道德素質等,師資水平總體情況呈現年輕化趨勢,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占比最大,這樣的師資結構不合理,不能保證教育質量。
所有教師都需要接受入職培訓,入職培訓合格后才能上崗,但是個別早教機構不注重職后培訓,不能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也沒有安排定時的職后培訓,教師的學習加反思是提升教育水平的關鍵,不注重教師的職后培訓,會影響早教機構教師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課程設置注重連鎖機構內部統一性,不注重課程的適宜性。
課程是早教機構實施教育的載體,早教機構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課程方面。對課程設置的理論基礎,課程目標的落實,以及課程的自主研發進行深入的調研。課程設置的理論基礎方面:所有早教機構都是以世界著名的早教理論為課程設置的依據,課程設置注意嬰幼兒的全面發展,在對教學過程的觀察時發現,多數早教機構并沒有在教學過程中貫徹相應的課程理念,出現倡導的教育理念與貫徹的理念脫節。在落實課程目標時,關注知識技能目標,忽視情感態度目標,教師的教學與嬰幼兒的狀態脫節。課程的自主研發方面:在調查所有早教機構中,20%的早教機構課程是自主研發的,其他早教機構是連鎖總部直接下發的,發現教師組織教學的環節太統一,缺少靈活性和趣味性,不適合3歲前嬰幼兒的特點。
(四)指導家長工作意識有,不注意指導行為落實。
調查的早教機構人員都認為早教機構的工作包括指導家長這一項內容。指導形式也是多樣的,早教機構注意到指導家長工作的價值。但是從訪談和觀察的結果看,個別早教機構不重視集中指導家長的途徑,對家長的指導是在教育過程中完成的,有個別早教機構沒有能力落實好指導家長工作,表現在指導能力有限,指導方式單一,指導內容注重教育內容,忽視保育內容。
(五)對早教機構的監管機制不健全。
目前衡水市的早教機構全是民辦性質,招生情況是早教機構發展過程中首先面對的問題,也是早教機構持續發展的關鍵。早教機構只能在正常運作的前提下考慮后續發展問題。對于民辦早教機構而言,主管歸屬不明確,師資標準和培訓含糊不清,教育主管部門的監管無法涉及民辦早教機構,早教機構的實施沒有相應的法律和政策依據,導致教育質量沒有保障。
四、解決對策
(一)環境創設注重早教需要,建立完整的玩教具配備方案。
早教機構的環境創設過程中要根據0—3歲嬰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硬件設置的安全性和突發事件的處理機制。根據0—3歲嬰幼兒的教育需要配備充足的玩教具,注意兼顧連鎖機構統一配置需要和多種類型玩教具的全面性,建立完整的玩教具配備方案。首先,早教機構應該根據課程設置配備相關的玩教具,保證教育質量,根據課程需要配備相關的玩教具。其次,滿足促進嬰幼兒全面發展需要,早教機構需要配備相應的玩教具。最后,玩教具的配備必須體現出層次性,滿足不同階段嬰幼兒發展需要,更要保證數量充分。
(二)師資建設規范準入標準,建立完善的師資培訓制度。
早教機構的師資建設是從源頭保障教育質量的關鍵。目前,上海市、南京市這些早期教育發展好的市區,都有完善的早教師資準入標準,比如,上海市規定早教機構保教人員學歷為專科及以上,必須獲得“育嬰師資格證”或“幼兒教師資格證”。河北省應該學習上海市等城市對0—3歲嬰幼兒教育機構從業人員的準入條件進行規范化,規范早教機構的師資準入機制。隨著“托幼一體化”趨勢的推進,研究機構和有相關專業的大中專院校可以在現有早期教育資源基礎上,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承擔起為當地0—3歲嬰幼兒早教機構師資培養的責任。同時建立完善的師資培訓制度,注重職前與入職后培訓的結合,為不同級別的教師提供相應的培訓和學習標準,保證師資素質的可持續發展。
(三)注重教師自主研發課程,保證課程的適宜性。
早教機構的課程是經過專業人員集體研發形成的,課程本身符合相關的早教理念,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很難滿足所有機構教育者和教育對象的需要。早教機構應該根據教育的實際情況對現成的早教課程進行研發,可以通過行業內的相互借鑒,或者邀請相關的專家與機構內部教師一起研發課程,保證課程的質量,同時適合本機構教育的需要。應該通過對教育過程的質量監控,幫助教師完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注意教育過程的適宜性和趣味性,滿足3歲前嬰幼兒的學習需要。
(四)早教機構規范指導家長工作,建立完善的業內評價機制。
早教質量的實現依賴于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因為嬰幼兒主要是由家長負責保教的,早教機構應該規范指導家長工作,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對家長進行指導,保證家長的教育水平。同時,早教機構應該建立業內的評價機制,完善家長指導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完善早教機構的指導家長工作,需要從這幾方面努力:首先,早教機構應該將指導家長的內容和要求明確化;其次,拓寬指導家長工作渠道和途徑,注意指導家長形式的多樣性和實效性相結合,指導內容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最后,早教機構應該致力于促進機構內部工作人員指導能力的提高,通過教科研、指導反思、集體討論等多種形式提升工作人員的指導能力。
(五)完善早教機構的監管機制。
早教機構作為民辦的教育機構,其主管歸屬不明,教育主管部門的管理和監督不涉及早教機構,早教機構的教育質量沒有保障。目前河北省沒有規范的關于0—3歲嬰幼兒教育的法律和文件,不能從政策上保障早教機構實施的規范性。河北省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借鑒上海等地的先前經驗,根據0—3歲嬰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育需要,制定相應的制度文件,從政策層面保證0—3歲早教機構的有序發展,同時應該在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成立專門負責的科室,或者將托幼歸屬同樣的科室,由責任主體對0—3歲嬰幼兒教養機構進行引導和監管。
參考文獻:
[1]田甜.鄭州市0—3歲早教機構發展現狀的調查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2.
[2]王娟華.鄭州市區0—3歲早期教育機構課程設置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92-96.
[3]劉麗云.早教機構教師對家長指導能力的現狀調查[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2(3):36-39.
基金項目:2017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民生調研專項)項目(題目:河北省0—3歲嬰幼兒早教機構發展現狀調研,編號:201701934);2017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民生調研專項)項目(編號:201701116);2016年度衡水學院院級課題(編號:2016L010)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