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蕾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大力普及,數字化信息已經逐漸取代了紙質媒介,這就為教師的教學形式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途徑。在本文中筆者將從五個層面針對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寫作課的有效融合作初步分析,以此希望為廣大教師帶來一些啟發和希望。
關鍵詞:信息技術 大學英語 寫作課程
縱觀以往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中國大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一直停留在只會背誦單詞、語法、句型層面上,但是他們卻不會展開實際應用,其往往生搬硬套地固化使用某種模版,這樣既不能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同時還會大大地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全球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各國之間的交流必然就會密切頻繁,這就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如果學生缺乏基本的英語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那么就不能與國際友人進行良好溝通,也就無法向國外傳達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和民族底蘊了,這將極大地不利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由此可見,教師要及早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順應當代社會潮流,針對教育體系中的先進思想理念展開全新的探索和完善,從而為我國培養更多高質量人才。
一、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形象化情境
多媒體設備是指提供諸多信息交流的載體和中介,比如:計算機、平板、手機等。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科技新陳代謝的速度越來越快,每種科技產品的外觀不僅變得越來越小巧、靈活,而且它們的性能、功用也變得越來越多樣性和全面性,這就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利條件。教材、黑板、粉筆已經不再是英語寫作課程中的唯一聯結工具了,它們已經逐漸被計算機、投影儀、電子黑板、電子平板等現代化電子設備所取代,這就意味著教師要選擇更合適的信息傳播方式展開自己的教學活動。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承受力普遍脆弱,他們面對挫折時往往會表現得較為消沉、低迷,而社會是復雜的運行機制,如果學生的抗挫商較低,那么就不利于他們將來步入社會中,于是,筆者便決定以“挫折”為主題開展一堂英語寫作教學課程。
首先,筆者先利用計算機、投影儀、幻燈片等多媒體設備展示了大學生普遍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然后向學生提出具體問題: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學習中都遇到過什么樣的挫折呢?你們又是如何克服的呢?這些挫折讓你們受到了什么樣的啟發呢?筆者采用雙語教學模式,不僅從提問中傳授了學生frustration、defeat、reverse等英文單詞,還讓他們學習了overcome setbacks、inspired by等詞組語匯;其次,筆者鼓勵學生踴躍舉手發言,讓他們暢所欲言,在聆聽其回答時,筆者會從學生的發言中提煉一些與挫折有關的英語理論知識,進一步加深他們的印象;最后,筆者讓學生以挫折為主題創作一篇英語作文,然后以電子文檔形式傳送到筆者郵箱,這樣不僅方便筆者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效率。
二、借助互聯網資源導入多樣化素材
互聯網資源超越了時空界限,其不再受到線下地理位置、環境場所的條件限制,而是以數字化的信息分布在網絡空間中。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隨意尋找相關的學習資料,教師也可以從互聯網上搜索與寫作教學有關的素材、案例、文本等資源,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吸收所學知識,讓他們將英語知識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網絡游戲是近年來廣大教師、家長、學生一直熱議的話題。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中無法自拔,他們不僅耽誤了自己的學業,同時還會因為長期熬夜上網透支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筆者便決定將此議題作為英語寫作課程中的一項內容。
首先,筆者從互聯網上選取了幾款流行的網絡游戲圖片,然后讓學生猜測具體的游戲名稱,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來可以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其次,筆者順勢接入了幾則大學生上網玩游戲的新聞事件圖片,并讓他們針對上述現象闡述自己的觀點,但是要用英文的形式進行表達,當學生發完言之后,筆者趁機又播放了某學校開設電子游戲專業的視頻,與此陳述道:如果網絡游戲只產生負面效應,那么為什么有的高校還要開設電子游戲專業呢?這充分說明了什么問題呢?示意學生與前后桌、同桌或者左右桌針對網絡游戲的看法進行廣泛討論;最后,筆者陳述道:有的人認為大學生沉浸在網絡游戲的刺激和快感中,他們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玩耍網絡游戲,對此憂心仲仲,有的人則認為網絡游戲并非一無是處,其可以調節人緊張的神經,對此你們有什么樣的想法呢?然后讓學生利用基本的單詞詞組、語言形式、話語結構創作一篇不少于120字符的文章。通過網絡資源的透明性和廣闊性,筆者不僅可以快速搜尋學生需要的教學素材,還能個性化地選擇符合實際生活的教學文本,從而既能喚起學生的生活記憶,同時又能引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可謂是兩全其美。
三、引用外國經典電影構建小組合作探討
影視教學一直是我國教育欠缺關注的方向,部分教師帶有有色眼鏡看待外國影視文化,認為其中不良的信息會誤導學生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念,這實則是一種較為狹隘的想法。這部分教師之所以會產生上述片面觀點,究其本質是源于他們對自己的不信任,即不能有針對性地結合自己的教學目標選擇適合大學生觀看的外文電影,也不知道如何將其融合進自己的教學模式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外國電影中純正的英語發音,其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能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口音,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生動活潑的視聽語言潛移默化地深化學生的英語知識結構,進一步扎實他們的理論體系。
就業是當代大學生畢業面臨的首要問題,筆者便以此為主題讓學生創作一篇英語文章,一來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就業意識,二來可以培養他們的責任與義務。首先,筆者先結合就業的話題從互聯網上選取了較為貼切的外國影片片段——《畢業生生存指南》,在為學生播放完之后向他們設置層次化的問題:女主人公在就業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和困難?她經歷了什么樣的打擊?她又是如何克服的?你們對就業又有什么樣的看法呢?然后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其次,筆者將學生分成3—5人的單位小組,然后讓各組針對上述問題展開共同討論和探究,筆者則不時地穿插進各組的探討中,但是沒有隨意地干擾他們的想法和言論,而是從中進行觀察,并在各組遇到困惑后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引;最后,筆者讓各組用英文形式闡述自己的觀點,其他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筆者在一旁耐心地進行傾聽,當所有人發完言之后,筆者沒有直接呈現問題的答案,而是針對學生發言中的論點進行相應總結和概括,并將電影中的部分英語單詞、詞組、語言結構等知識傳達給他們,以便擴充其英語思維系度,從而為學生的寫作思路提供英語視野。
四、采用線上應用程序展開多元化評價活動
以往的英語寫作評價是建立在教師對學生的單向關系之上,教師往往按照學生的語言邏輯是否嚴謹、英語單詞運用是否得當、整篇文章語句是夠通順等事項展開評價,這樣有可能會打擊英語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多元化評價依托互聯網方式的軟件程序,教師不僅可以評價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而且學生也可以評價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相應評價活動,從而通過三位一體的評價途徑讓學生全方位了解自己英語寫作中欠缺的問題以及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中華傳統文化不僅體現了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還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氣魄。但是,有的人認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內容過于封建、守舊,不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筆者便讓學生針對中華傳統文化內容進行實踐探究,并以中華傳統文化為方向創作一篇英語作文,然后以電子形式上傳到網絡資源庫中,以便筆者及時了解學生的寫作情況。與此同時,筆者建立了線上集中討論的板塊區域,讓學生將自己搜集的中華傳統文化資料進行傳輸和評價,也可以針對筆者的教學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但無論是什么樣的評價內容,都要求他們采用英語模式,一來讓學生鍛煉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英語寫作水平,二來可以優化各種資源配置,方便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系列知識。
以上就是筆者針對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寫作課的有效再融合所作總結。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開啟,教學活動中對信息技術的使用頻率會越來越多。但是,教師不能一味地依賴信息技術,防止學生產生凡事依靠網絡解決的不良學習習慣,這是未來英語寫作課程中教師要重點注意的事項。
參考文獻:
[1]袁曉偉.信息技術與英語寫作教學的深度融合[J].校園英語,2017,(11):11-12.
[2]趙丹丹.“互聯網+教育”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課堂融合的教學設計[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