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波
摘要: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教育部門也越來越重視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本文立足于新《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從更新小學語文復習課的教學觀念,樹立系統的、有特色的語文復習課教學內容,運用多種類型的教學方法四個方面來探索如何為小學語文復習教學開辟新大道。
關鍵詞:小學語文 復習教學 策略
毋庸置疑,小學語文是小學生最基礎的課程,同時它也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內容較豐富,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復習課程教學時,常常出現許多困難,因此,轉變當前課上的不利形式是當前的主要任務。作為教師,要深刻的認識到這一點,及時的緊跟時代步伐,不論是在小學語文復習教學的課堂內容上亦或者是復習形式上,都需要做出一定的改變,以契合當今實施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形勢。那么,如何提升小學語文復習課的教學效率,在新課程標準下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以提升小學語文復習課的學習效果,充分發揮復習課的作用,是小學語文教學教師共同面臨且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更新小學語文復習課的教學觀念
從新課標的精神“課程目標要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復習即思考,特別是小學語文復習,很多東西都需要咬文嚼字,獨立思考,才能讀懂作者所表達的精華。因此在小學語文復習課上,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再一次的梳理和鞏固,但要注意的是,復習并不是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簡單的重復,讓學生停留在知識的記憶層面上,而是要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完成知識的提升和轉化;不是訓練學生的記憶力,而是鍛煉深化學生的思維,通過運用不同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增加復習課教學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提升學校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學生有選擇的、主動愉悅的學習,學習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活躍的強烈的學習動機對于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十分有效的。著名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教學的成功是教師能夠通過各種不同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才能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踴躍思考,掌握所學知識。如果學生從教師的教學中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時就會產生一種特別的感情,學習也就會不知疲倦,即“樂學下,無負擔”。
(一)采用多樣化的復習形式。多樣、新穎、有趣的復習形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復習課堂中。像聽寫漢字這種復習所學漢字的簡單有效的復習方法,教師們通常會要求學生們提前復習所學過的知識點,熟記所學漢字詞語,第二天教師依據課本順序進行聽寫測試。放在當下來說,這種復習方法較為陳舊,過于傳統,復習過程十分乏味單調,學生的積極性較低,復習效率也比較差。要想改變這種復習效率低下的情況,教師可轉變一下聽寫的方法:教師可采用以填空的形式進行聽寫,比如聽寫“熠熠生輝”這個成語時,就可以給出這個成語的解釋,形容光彩閃耀的樣子,讓學生根據成語解釋回顧所學詞語。這種聽寫形式既讓學生復習了“熠熠生輝”這個成語的書寫,又鞏固了學生對該成語的理解,學生無論是在造句或是寫作文時,都能想起這個形容詞,如此能夠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一系列的運用;教師也可采用陷阱式的聽寫模式。教師可通過標注一些重點詞語中某個字,讓學生寫出該生詞及拼音,在聽寫過程中,教師可故意讀錯某個字的讀音,看學生們能否及時發現并進行糾正,例如,樂器這個詞,將樂讀成“le”,讓學生進行拼音標注,而它正確的讀音應該是“yue”,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對同字不同音的字詞進行辨別,還能促進學生字詞的積累;最后,聯想聽寫法也是不錯的聽寫方法。教師將一些字形相近的詞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區別和辨認。就拿辮子、辯論、花瓣、分辨這些詞來說,學生在聽寫過程中對其辨別區分的過程,就是對相近字的記憶過程。
(二)課文閱讀復習同鼓勵相聯系。大多數情況下,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復習時,通常會要求學生在15或20分鐘內完成課文的閱讀,再進行講解。這種復習方法使得很多學生快速的閱讀完文章,對其閱讀內容卻沒有一個完整大概得了解。為了提升學生做閱讀題的質量,增強閱讀的趣味性,教師可采用帶著問題閱讀的方法進行復習。例如:教師可在課前設計一些與文章相關的問題,課上先讓學生進行5分鐘的自由閱讀,然后教師由淺至深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再次回到課文中去思考,如此反復多次的訓練,會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學生在做閱讀題時也可依據教師的提問思路進行答題。另外,學生在課后也可仿照老師的提問思維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其學習的效果也比原來的學習方法要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歸納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具體化、系統化和專題化
首先,將教材所學內容進行歸納,將其具體化、系統化。當學生們學完一冊教材時,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結構處于一個雜亂無序的狀態,這時老師必須發揮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性的歸類整理,抓住教材復習內容的主線,以幫助學生頭腦中形成網狀立體知識結構系統。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整體和部分兩個方面整冊教材進行把握,在復習時,要把教材中拼音、字、詞、句這些基礎知識進行分類,再把作文題目的不同類別分類列出來進行依次的訓練。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冊內容,復習時就有章可循,有條理,不會眉毛胡子一把抓。其次,將整冊知識整理好后,要對知識進行分類,設置不同的專題,有針對性的學習。
(1)字詞專題。一般來說,對于字的分類,我們可把它分為形近字和音近字專題來進行區分。通常情況下,詞語部分的復習是依據詞性和詞語的掌握層次來復習的。根據詞性,詞語專題可分為名詞專題、動詞專題、形容詞專題、數詞專題、量詞專題等;根據詞語的掌握層次,詞語專題包括詞語的鞏固、理解和運用三個專題;像慣用語、諺語、歇后語和成語這類常用而定型的詞語,就可依次分為慣用語、成語、諺語、歇后語專題。(2)句子專題。依據句子的感情色彩,我們可將句子專題分為陳述句專題、疑問句專題、祈使句專題和感嘆句專題等;根據修辭手法的運用,可將句子專題分為比喻句專題、比擬句專題、夸張句專題、排比句專題、反問句專題、設問句專題等。(3)閱讀專題。新課標中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復習中,提升和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必不可少,這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訓練,閱讀量增大,其閱讀能力自然而然就提升了。按照文章的文體,可將閱讀專題分為童話、寓言、科技、小說、傳記專題等;按照閱讀題的題型來分,閱讀專題可分為詞語理解、感知內容和文本解讀三個專題。(4)作文專題。在提升學生閱讀量的基礎上,學生的寫作水平也要有一定的提高。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每學期至少訓練8篇作文。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可根據作文類型將作文專題分為敘事文寫作、議論文寫作、說明文寫作等專題,一般敘事和議論文寫的較多,就可著重訓練這兩種文體。另外,在復習階段,教師要側重于寫作方法的講評以及個別片段的仿寫訓練,切忌一直訓練學生的全文寫作。在講評過程中查漏補缺,吸取別人的優點,改正自身的不足,并通過片段仿寫的方式逐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小學語文復習教學策略的探索中,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革故鼎新,積極探索新的教育形式下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需求,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靈活的運用各種教學技巧,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復習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參考文獻:
[1]王學會.提高小學語文復習課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J].新課程學習(下),2012,(06).
[2]魏南江.回歸也是一種超越—談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兩個切入點[J].小學語文教學,1999,(11).
(作者單位:吉林省農安縣萬順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