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興芹
摘要:學困生轉化問題在各科教學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尤為突出,在德育工作中也是一個難點,至今也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學困生 小學數學 分析
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扎根農村學校從事數學教學工作,從教二十四年了,所接觸的學生以農村孩子居多。所教過的班級中,幾乎普遍存在這樣的幾個甚至十幾個學生:他們數學成績普遍較差,數學課上經常發呆、走神、做小動作、看與數學無關的書籍、甚至睡覺,老師提問他們,一問三不知或者答非所問,他們是老師批評、同學笑話的對象,甚至連在家也常被家長責罵……,這些數學學困生的學習狀態是怎么逐漸形成的呢?為此,我在課堂內外注意觀察他們的同時,又翻閱了大量文稿書籍,還上網查閱了很多相關資料,找到了這些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積極尋求轉化所教班級里的這些“學困生”的策略,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所教的班級里的數學學困生數量明顯減少,部分學困生已經逐漸步入優等生行列!現將我的一些思考和做法歸納整理如下:
一、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分析
有經驗的數學老師剛剛接過一個新的班級,只需上幾節數學課,有時甚至通過一節數學自習課、一道數學題的觀察,班里的所有學生的基本情況就能摸個大概。雖然每個農村數學學困生產生困難的原因各不相同,但綜合分析概括一下,這些孩子的成因又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類:1、學前知識儲備不足,產生畏懼心理;2、心理年齡不夠成熟,學習自制力差;3、家庭文化氛圍差,缺乏引導幫助。
二、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轉化“學困生”的第一步,就是使他們成為“可教育的人”。如果數學“學困生”自暴自棄,缺乏正確的學習動機,失去了自信心和學習興趣,長此以往,他就是一個“不可教育的人”。結合多年來的實踐,我充分認識到要轉變這些孩子必須樹立一個信念——不能任其為所欲為,放任自流:更不能急于求成,簡單粗暴,要講究方法和策略,促其成為真正的數學學習主人。具體做法如下:
(一)創設“優先”條件,提高學困生的課堂注意力
數學課堂是數學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實際中,針對學困生大多思維簡單,僵滯少變,對稍微復雜的問題懶得思考的特點,我主要實施了“優先提問,優先參與”的策略。
課堂上提出問題后,只要發現班里有“學困生”舉手,立即先讓他起來回答,答對了立刻表揚鼓勵,答的不完整或不正確,可以讓他坐下想一想,靜聽別人回答后再讓他重答,答對了再作表揚。這樣讓“學困生”一次不成功還有第二次的機會,努力鼓舞“學困生”的上進心和滿足“學困生”的成就感。實踐證明,小小的一次表揚有時可以引起他們對一整節數學課的學習興趣,可以大大提高數學學習注意力,從而增長了數學學習效率。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還經常根據孩子年齡低的特點,結合課本知識設計一些游戲活動,盡量多讓班里的數學“學困生”參與,使他們在游戲的樂趣中理解掌握知識,讓他們的智慧不斷閃光。通過給“學困生”提供優先活動,極大鼓舞了“學困生”的學習熱情,實現了他們展示自我的迫切愿望,激發了他們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在數學游戲中能主動探究、理解掌握相關數學知識,品嘗到學習數學成功的愉悅,從而誘發他們獲得成功的欲望。
(二)降低學習難度,增強“學困生”的學習自信心
數學實踐活動是意志產生和發展的源泉,少年兒童的自信心也是在不斷“跳一跳,摘桃子”的過程中樹立起來的。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針對班內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特點,使用習題減半、難度降低等方法,讓他們“跳一跳,夠得到”,精心設計一些層次較低和趣味性強的題目,鼓勵“學困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克服困難、不斷獲得成功,在克服困難中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在數學課堂中,我充分利用榜樣的力量,加強榜樣的示范作用,抓住某一個數學學困生的進步,及時進行表揚,這樣在激勵他自己的同時,也激起其他學困生的情感共鳴,使他們之間展開小小的競賽,萌發“他行,我也行。”的念頭。在對學困生進行數學作業輔導時,我注重多表揚,少批評,不斷樹立小榜樣 ,發揮小組合作精神,同時采取生幫生,生教生的輔助方法,進一步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信心,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效果顯著。
(三)重視家校溝通,共促“學困生”成長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學生家長溝通越來越方便快捷了,農村家庭有了電話、網絡,借助這些平臺,與家長溝通交流不僅僅只有家訪或者家長到校這么單一了,短信、電話、校訊通、微信等都是很快捷的溝通方式。針對學困生不同的家庭情況,我采取不同的溝通策略。比如: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數學學習情況不滿意,管教嚴厲,輕則罵,重則打,我電話單獨和他交流溝通;有的家長對孩子太放縱,百依百順,無原則的遷就孩子,我推薦他閱讀一些有關家教的書籍;有的家長對孩子太不上心,從不過問孩子學習情況,我利用微信及時發送他孩子在校表現和學習情況,引起及家長的注意……,通過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經常轉發分享一些教育類文章,家長們通過閱讀,提高自己的教育意識和教育水平。利用家長會寶貴的交流的機會,和家長分享教育經驗,分析家長配合好壞所帶來的不同后果,根據每個家庭的不同情況,適時的指導學困生家長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孩子,配合學校工作,是自己孩子早日“脫貧”。
總之,學困生的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永恒話題之一。農村學困生的教育問題更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面對農村小學的數學學困生,我們一定要根據他們學前數學知識儲備不足,學習心智力不成熟以及家庭學習氛圍差等因素,因勢利導對癥下藥,從課堂抓起,從基礎抓起,與家長齊抓共管,我們堅信這些數學學困生決不是荒原上的一株雜草,而是花園中未競之蓓蕾。讓他們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早日步出數學學困生的境遇,與其他孩子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劉必蘭.拉一把,他們就會走出困境——淺談對農村小學學困生的“幫扶”[J].好家長,2017,(08).
[2]藍宇鋒.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學困生轉化的幾點有益嘗試[J].新課程(中學),2017,(02).
[3]陳笑笑.農村小學低年級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和轉化策略[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版),2016,(10).
(作者單位:山東省新泰市東都鎮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