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與進步,小學信息技術正成為一門集知識型、實踐型、技能型、創新型為一體的基礎教育課程。在教學時,讓學生動手實踐的環節必不可少。在現如今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每節課都少不了使用計算機,一節好的信息課真的離不開計算機嗎?這真的值得我們探究。
關鍵詞: 信息技術;實踐;停電
【案例描述】
這是一個深冬的周五,前一天剛下了雪,作為即將要開公開課的我,并沒有覺得寒冷,帶著準備已久的教學設計,自信滿滿,來到了上課地點,剛到機房,該學校老師通知我,由于昨晚的大雪,導致電路中斷,今天機房停電了!
聽到這個消息的我,晴天霹靂,本節課內容是三年級中的鍵盤練習,公開課的通知早已發出,很多老師已經到達,電也沒這么快能恢復,我知道這一切無法改變,我只能硬著頭皮上一節停電的信息課,這對于工作僅四年的我,真的無所適從,原先教學設計中各個環節都需要上機操作。指法練習,打字游戲等環節這節課完全用不了了。一看時間離上課還剩下15分鐘,我簡單地讓自己放松下,重新調整了思路,開始了這節停電的信息課。
簡短的自我介紹后,我對同學們說“在上課節,我們已經學習過鍵盤的基本指法,這節課我們應該對鍵盤進行操作練習,今天我們來點不一樣的練習吧。”一張張小臉疑惑的看著我。
“老師這里有一張指法圖。”我把事先準備好的指法圖放在黑板上。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還記得基準鍵嗎?”
“ASDFJKL;”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
“下面請你們跟老師一起來,在基準鍵上彈琴吧。”這時同學們臉上還有一些疑惑。我在黑板上演示。
“左右食指F、J,兩邊挨著D和K,S靠著D,L靠著K,左手小指字母A,右手小指分冒號。”我一邊嘴里念著這個基準鍵的兒歌,手指在黑板上的鍵盤圖上敲打著。
“原來老師是把鍵盤當作鋼琴了”。這時同學們明白了。
“老師這里有鍵盤上基準鍵,上排鍵等不同位置分部的兒歌,請每小組組長上來抽取,抽到之后小組內練習,十分鐘后,老師請小組代表上來在黑板上彈奏”。我把試先準備好的兒歌,分發下去。
同學們都開始練習起來,一邊在鍵盤上敲打著,一邊念著兒歌。
十分鐘很快到了,我請了第一小組上臺來演奏。
“左右食指特別忙,G和H在中央,食指向上T和Y,B、N就在右下方。”第一小組的代表笑瞇瞇走上講臺,在黑板上的指法圖上手指跟著兒歌來回動,同組的小朋友還很有默契的給他打起了節拍。
“食指向上R和U,中指E、I在左右,兩邊就是W、O,小指Q、P把兩頭”。第二小組迫不及待地上來,第二小組將兒歌唱了出來,就像自彈自唱一樣。
緊接著第三小組,第四小組……六個小組很快表演完,我看到很多同學還有躍躍欲試的表情。于是我對同學們說。
“這次在鍵盤上鋼琴表演,是老師給你們歌譜,你們彈奏的,你們可以根據你們自己對鍵盤分布的了解,自己創作自己的鋼琴曲嗎?”
“能!”同學們異口同聲。
課堂上呈現出一片創作的熱情……
【案例反思】
這節課結束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雖然在沒有電的情況下,我將這節課完整的上下來,并且也達成了這節課讓學生熟悉鍵盤各個位置指法的教學目標,但是我一直在思考,好的信息技術課程是不是每節課一定要使用計算機,這節課后,我想我有了答案。
一、 多手準備,以備不時之需
在信息課堂教學中,往往也會碰到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在教學之前,應該預設好特殊情況,如果停電了,電腦壞了等該如何上課,可以在設計教學時,把這一情況預設到,做好多種準備后,多準備一些教具,像案例中,幸好有事先準備好的兒歌詞卡,才讓這節課順利地完成,有了這些準備,不管有怎樣的“不可抗力”因素,作為教師都可以游刃有余,讓學生上好每一節信息課。
二、 增加積累,運用教學機智
在教學時,有常會遇到一些突發和意外事件,如何處理這些事件和問題與教師的教學理念、自身素質、教學經驗和教學機智有著很大的關系,當出現問題的時候,是教師大顯身手的時候,如何解決能反映出教師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處理得當,能變被動為主動,可轉化教育的材料,有利于教育和教學活動的開展,處理不當,會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可能會影響教師的威信和師生關系。抓住時機,也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所以在平時,要多積累,多反思,讓意外變得美麗起來。
三、 確定目標,靈活使用電腦
如今的信息技術課,都是在機房上課,但是是不是每節課都必不可少的需要使用電腦呢?根據案例中的描述,顯然是不需要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表現為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交流和評價的能力。但是有一些課確實必不可少的需要使用,比如電腦繪畫,scratch編程等,所以在教學時我們可以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來確定是否應該使用電腦,應該把電腦作為輔助信息技術教學的工具,而不是依賴電腦來教學。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創造性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結果,達成教學目標,使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自愿的活動,最終使信息技術超越課堂空間,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回顧這樣的停電課堂,我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不可抗力”因素后,及時放棄了使用電腦,根據教學目標及時轉換教學方式,利用學生對兒歌的興趣,讓學生處于新穎的學習環境之中,充分注意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等因素,讓他們在沒有電腦學習信息技術課程中還是體驗到無比的快樂,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步改變他們信息技術課就離不開電腦的這一錯誤觀念,不管是否有電腦,學生都能從中學到東西,從而真正喜歡信息技術課,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作者簡介:
許夢瑋,江蘇省南京市,江蘇省南京市金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