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下,“核心素養”一詞于2014年首次出現在國家級文件之中,并被置于了課程改革以及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學目標的基礎地位之上。隨之而來的是對學科核心素養的探究。學科核心素養的探究不僅為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指明了方向,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指明了方向。語文核心素養包含的內容多種多樣,在本文中,我主要立足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來談一談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方法;識字教學;閱讀教學
于2014年4月頒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首次以明文的形式將“核心素養”一詞呈現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縱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其主要包含著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維度的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談一談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 講述漢字背后的故事,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識字作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因為很多漢字背后都蘊含著故事或文化內涵,這些故事或文化內容自然與人文內容相聯系。所以,我在組織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會打破傳統的演練的方式,而是采取故事教學法,將每一個漢字背后所蘊含的故事生動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故事欣賞過程中感知其中所蘊含的人文因素,加深了對漢字的理解,積淀了人文素養。
我在組織“日”“月”這兩個漢字教學的時候,將耳熟能詳的“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故事講述給學生。在這兩個故事中,學生不僅理解了日和月這兩個常用漢字的含義,還對故事中所描繪的主人公產生了深切的情感,諸如為后羿的勇敢所折服,對其產生敬畏之情,對嫦娥與丈夫的分離產生同情,對家人之間的團聚產生渴盼之情。
二、 誦讀豐富多樣的文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在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不可或缺的。我在組織閱讀教學時候,一般會借助多樣化的文本誦讀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并在誦讀的過程中使學生感知文本內涵,理解作者蘊含其中的情感,借此達成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我在組織《珍珠鳥》這一內容教學的時候,由于本文的重點不僅是為學生展現珍珠鳥,更是為了使學生樹立保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但是,對于生活經驗和認知能力有限的小學生來說,其對文本中對珍珠鳥的描繪不太理解,無法建立直觀的印象,而且一些較長的句子讀起來也較為困難。因此,我借助反復誦讀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誦讀描寫珍珠鳥的片段過程中結合生動直觀的圖片來加深對珍珠鳥的認知。在聲情并茂的誦讀中,學生被美麗的珍珠鳥圖片吸引了,對珍珠鳥產生深深的喜愛之情。如此方式,不僅給予學生誦讀的機會,使其獲得了朗讀能力和語感能力的發展,還有利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加深對文本形象的理解,從而提升其語文素養。
除了借助教材內容來組織閱讀教學之外,我還會借助課外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閱讀極具人文價值的課外讀物,諸如《舒克和貝拉歷險記》《魯濱遜漂流記》《愛的教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視野不僅會得到拓展,積累豐富的閱讀素材,還會為主人公的精神所感染,進而借此引導自己價值觀的養成。
三、 扎實習作過程的指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在傳統的小學寫作教學活動中,學生難以寫出文質兼美的文章,主要是對所描寫的內容沒有深刻的理解。由于語文是一門與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所以,我在開展寫作教學活動的時候,我會注重過程的指導,引導學生立足生活,對生活進行觀察,在觀察中尋找寫作素材,并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
我在組織《升國旗》這一習作內容的指導時,發現不少學生對國旗沒有太多的情感。對此,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呈現一些具有教育價值的革命戰爭的片段,在直觀的畫面觀看中,學生會明白原來國旗之所以是紅色的,是由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的,其代表著革命先烈堅強不屈、敢于斗爭的精神。為了加深學生的感悟,我又播放近期大熱的《戰狼2》中吳京身披國旗的畫面,在震撼人心的畫面沖擊下,學生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在此基礎之上,我引導學生對周一參與升國旗的畫面進行描繪,用筆將自己升國旗時的心情、感想等一一記錄下來。在習作指導過程中,學生對國情的敬畏之情慢慢而生,實現人文素養的熏陶。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借助多樣化的方式將核心素養的培養滲透到語文教學活動之中,引導學生在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等活動參與中獲得人文素養的熏陶,為其核心素養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叢梅.創新優化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課外語文,2017(28):101.
[2]常荷燕,趙長林.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探索[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10):124-125,181.
作者簡介:
李小玉,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丁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