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物理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就要結合物理學科的客觀屬性和學科活動特點,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習能力;探究式
在初中階段,無論什么學科,我們一定要把培養學生的學習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對于這一點,我們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為此,就物理學科而言,要將這一點加以落實,目前,主要的做法是優化他們的學習方式,開展探究式學習。
一、 適時發問,激發欲望
上物理課,尤其需要在吃透教材的情況下,安排設計一定的教學活動。筆者認為,物理教材當中,編排有大量的實驗課,作為教師,我們就要認真圍繞這些實驗項目,精心設計方案。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扎扎實實給做好。可以說,這是我們上好物理課的基礎性工作。由此可見,認真是我們應有的態度。那么,對于這些實驗活動而言,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方式呢?在當前情況下,筆者認為,要做出最好的選擇,這就是要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開展學習。因為,這樣的情境的創設,很容易將學生的學習欲望,給最大程度地激發出來。
“汽化和液化”這一節,教材中安排了一個學生實驗活動。這一實驗活動,乍看上去,很不起眼,處在可做可不做的系列之中。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地對這一活動進行分析,就會發現,這一活動,如果開展好了的話,作用非常明顯,意義不同一般。這一實驗活動就是“觀察水的沸騰”。我們都知道,這一物理現象,在日常生活之中,是很常見的。但是,對于學生來說,由于很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要讓他們直接對這些形象進行觀察,又顯得不是怎么容易的事情。為此,在開展活動之前,筆者先是讓他們自由地描述一下這一物理現象。要求是看看誰能夠說得全面。從當時的學生描述情況來看,很多學生能夠講出很多現象,但他們大多數所描述的現象,只是停留在一個層面,這就是水面上的所見。這時,如果我們教師適時地拋出這樣的一些問題,比如水的內部又是如何呢?觀察時,我們到底應該把目光放到什么地方呢?這樣的設計,就會讓學生自己意識到,原來自己的觀察太表面化。而這一意識,也就充分地表明,他們的探究欲望,已經被激發出來了。
二、 貼合特點,引領創造
從物理課本身來說,其所涉知識,大都是抽象的。特別是對一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物理課也有一大優點,這就是很多知識,只需要學生動腦、動手就可以掌握了。這時候,作為教師,應該想到這一問題,這就是我們該怎樣去激發和發掘他們的創造潛能呢?這就需要我們營造一定的學習環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氛圍。為此,具體來說,我們應該這樣做,一是,給他們必要的而又充足的空間,二是,要讓他們進行獨立思考。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讓他們進行越界的思考,讓他們敢于標新立異,敢于向結論,比如教材上的觀點,教師的闡述性語言,其他同學的發言等等,提出異議。
關于“認識水循環”的教學,筆者通過多媒體手段,將學生巧妙地置于大自然之中,讓他們對水循環進行深入地觀察,在此基礎之上,然后,再引導他們進行認真而又細致地審視。待這些做到比較到位之后,筆者又引導學生對有關內容,還有之前所開展的一些活動進行逐一回顧。在此基礎上,再引導他們進行系統的總結。做完這些之后,然后再引導學生完成教材上的相關空格部分。這樣,學生就通過水的三態變化的有關知識,以小見大的,來解析自然界的水循環現象。
通過這些,學生就能感悟到大自然的奧妙。而這時,如果我們就此作一停頓,這也未嘗不可。但是,這樣會讓我們失去一個絕佳的教學機會。而這時,如果我們能夠向學生強調,讓他們認識到關于水,其三態的變化,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的。而這時,如果我們再引導他們做進一步的設想,可能效果就會更不一般,更加理想。
三、 管控過程,樹立意識
就學習活動而言,多數情況下,它是靠學生的共同力量來完成的。而這,主要體現在學生合作學習方面。我們都知道,在小組合作學習當中,勢必要有一定的分工。有了分工,其實,也就意味著,學生都會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項目。事實上,這樣做,也就解決了我們慣常所碰到的一個難題。這就是,這很好地解決了我們教師很難做到的面向全體學生的一個問題。因為,這樣做,是真正照顧到了學生之間所存在的事實上的差異,以及各自所具有的鮮明的個性特點。所以,教學中,我們要多開展合作性的學習。
關于“辨別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教學,就非常適合引導學生展開合作學習。首先,我們要結合有關背景知識,將學生分成適量的學習小組(具體數量要根據班級學生數等方面來確定),讓他們提出具體辨別兩者的方法。在活動當中,我們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已經提出的有關方法,進行比較。而這個活動的操作,也應該是靠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當然,有了比較,就可能涉及方法的好與次問題。但是,無論怎樣,我們要讓學生明白,“哪種方法好”或者“哪種方法不好”,這實際上是沒有確定的標準的。因此,我們要明白,我們讓他們進行交流,目的無非就是要讓他們樹立應有的意識。
綜上所述,探究這種學習方式,確實有利于引領學生,讓他們進行有價值的自主學習。這種自主能力,需要在課堂培養。而有了這種學習能力,將會對學生將來的學習注入不竭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徐梓.“經典教育應‘循序漸進”[J].師資建設,2017(6):22.
[2]浦家齊.“抓好素質教育的基本環節”[J].教育情報參考,2007(6):11
作者簡介:
楊威,江蘇省新沂市,新沂市高塘中學。